生物医药研发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早盘涨超15% 科创版IPO即将上会 公司月初与默克达成抗体授权合作
智通财经· 2025-09-18 10:23
(原标题:港股异动 | 百奥赛图-B(02315)早盘涨超15% 科创版IPO即将上会 公司月初与默克达成抗体授 权合作) 智通财经APP获悉,百奥赛图-B(02315)早盘涨超15%,截至发稿,涨11.41%,报27.74港元,成交额 1202.64万港元。 消息面上,9月17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公告,百奥赛图的科创板IPO迎来关键节点,首发事 项将于9月24日接受审议。此次科创板IPO,百奥赛图计划募集资金11.85亿元,募集资金将投向药物早 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项目、临床前及临床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据百奥赛图官微消息,公司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Merck)已签署一项抗 体选择权的评估协议,推进开发应用于核酸药物的抗体偶联脂质递送解决方案,例如抗体偶联脂质纳米 颗粒(LNP)。根据协议条款,百奥赛图将提供基于其RenMice平台自主开发的全人抗体,由默克评估将 其用于抗体偶联LNP制剂服务的可行性。默克被授予获取选中抗体资产权益的独家选择权,百奥赛图有 权获得相应的费用付款及销售分成和再许可分成。 ...
塞力医疗拟4274万元增资武汉华纪元 推进治疗性降血压疫苗项目临床试验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22:39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计划向参股子公司武汉华纪元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增资4274.29万元 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将增加至41%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温伟拟以2720万元收购武汉华纪元股东孙丹平10%的股权 交易估值2.72亿元 [1] -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合计出资6994.29万元 武汉华纪元将于2026年作为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公司将HJY-ATRQβ-001项目视为进军医药创新领域的重要一步 未来有望持续投入研发资金打造创新药项目 [2] 研发进展与产品优势 - 武汉华纪元致力于研发超长效心血管病治疗性疫苗 布局包括治疗性降压疫苗、降脂疫苗、降糖疫苗和肺动脉高压疫苗 均已完成临床前概念性验证并获得10项发明专利授权 [1] - HJY-ATRQβ-001疫苗具有效力持久和平稳降压优势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同靶点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2] - HJY-ATRQβ-001于今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 标志着全球原研高血压生物药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2] - 各方承诺增资完成后力争两年内完成治疗性降血压疫苗项目的Ⅰ期和Ⅱa期临床试验 然后继续实施Ⅱb期临床试验 [1] 财务表现与股价变动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 同比下降40.2% [2] -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611.92万元 较去年同期477.25万元的亏损幅度扩大 [2]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00.29万元 上年同期冲回1959.47万元 导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2]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到325% 截至9月17日报收30.68元/股 位居A股医药生物板块涨幅前列 [3] 行业转型与挑战 - 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 推动传统医疗供应链服务向医疗智能化转型升级 [3] - 转型过程中受行业政策影响 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延长 部分业务未能续约 造成营业收入和毛利下降 [3] - 公司计划持续加大在智慧医院建设、智能医疗物联网应用及医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 [3]
百奥赛图9月24日科创板首发上会 拟募资11.85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20:21
上市计划与融资安排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百奥赛图首发事项[1] - 公司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募集资金118,504万元(约1.185亿元)[1] - 募集资金将用于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临床前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四个项目[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沈月雷直接持有公司6.6086%股份,倪健直接持有7.2621%股份[1] - 沈月雷与倪健为夫妻关系,合计控制公司27.0291%表决权,为公司共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1] - 两位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公民且持有美国永久居留权(正在办理延期)[1] 中介机构安排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2] - 漆遥与张韦弦担任本次发行的保荐代表人[2]
Nature子刊:AI从头设计多肽,精准抑制细胞焦亡,开辟炎症疾病治疗新途径
生物世界· 2025-09-17 12:05
gasdermin (GSDM) 家族包括人类的 GSDMA 至 GSDME 等成员,它们通过在细胞膜上打孔,引发细胞 焦亡 ( Pyroptosis ) 。在炎症性疾病中, GSDMD 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过其 N 端片段 ( GSDMD-NT ) 在细胞膜上形成 孔道,触发细胞裂解与细胞因子风暴,且可经细胞胞外囊泡传播至邻近细胞,加剧炎症扩 散。 GSDMD-NT 孔道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结构变化,使得难以获得稳定的 GSDMD-NT 孔道蛋白,从而阻碍了传统高通量筛选方法识别用于孔道阻断的先导分子,且 其孔道直径达到了 21 纳米,这限制了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此外,完全阻断 GSDMD 会 干扰其免疫稳态功能,因此,开发可逆、精准封堵成熟孔道的配体,是 当前的关键挑战。 2025 年 9 月 15 日, 大坪医院创伤与化学中毒全国重点实验室 (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王淦 研究员,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心血管重点实验 室 孟平 副研究员和大坪医院创伤与化学中毒全国重点实验室 曾灵 研究员团队合作 ( 孙剑会 、 杨俊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
南京江北新区获批设立十周年,成为江苏发展生物医药优势产业的重中之重南京“江之北”崛起科创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9-17 07:24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与创新 - 国务院批复支持江苏自贸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和创新发展高地,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承载地拥有200多项在研新药 [1] - 园区内企业实现多项全球突破:驯鹿生物成为国内首家实现CAR-T药物跨境供药的企业,世和基因产品获NMPA、FDA、CE三大国际认证,艾码生物开发全球首个核酸药物ER2001注射液 [2] - 药企资本化进程加速:药捷安康和维立志博2024年在香港上市,维立志博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4款全球进度领先),征祥医药一类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和先声药业一类抗体新药苏维西塔单抗于2024年获批上市 [2] - 生物医药谷集聚上下游企业1300余家,在研新药超200项,年内诞生多项全球领先技术 [2] 集成电路与高端芯片产业 - 南智光电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成为国内首家提供8英寸薄膜铌酸锂流片服务的企业 [3] - 芯擎科技发布7nm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其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累计出货150万片,市占率居国产智能座舱芯片首位 [3] - 特纳飞荣获2025年度闪存控制器企业金奖,主控芯片全球累计出货超千万颗,实现国产高端芯片大规模量产突破 [3] - 新区集聚台积电等数百家集成电路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环节 [3] 产学研协同与人才生态 - 南京大学生化医药学科群集体入驻新区,共建校区平台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4] -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8个月对接78家高校,落地项目45个,入库项目1423个 [4] - 东南大学"大医科"科研载体入驻2000多名师生,园区集聚4所"双一流"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来师生规模达5万名 [4] - 新区通过"人才+平台+资本"机制支持企业,科投集团8年内用6只基金投资维立志博,产业投资基金带动超亿元社会资本注入特纳飞 [5] 创新环境与基础设施 - 龙山社区常住人口4.5万人中硕博占比超30%,社区公益组织拥有25名博士成员 [6] - 新区生态面积占比70%,拥有近百公里长江岸线和80平方公里老山生态屏障 [6] - 南京北站构建"十廊放射"交通枢纽,直接连接科创载体形成"站城无界"模式 [7] -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小北托育"覆盖全区街道,举办赛艇公开赛、青年戏剧汇等青年活动 [6]
生物医药企业与医院“面对面”
苏州日报· 2025-09-14 08:30
据介绍,苏州现有生物医药企业超4200家,大部分处于成长期阶段。去年,苏州企业在本地开展临 床试验项目133项,数量同比增长51.14%,临床试验需求十分旺盛。与此同时,以苏大附一院为代表的 苏州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能力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交流对接,更多企业临床试验项目有望在本 地医疗机构加速落地。 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班已构建起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领军企 业和重点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初步梳理了本地临床试验需求清单。接下来,苏州工信部门将进一步鼓 励支持企业在本地开展临床试验,探索设立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支持,努力开拓更多院企共赢局面。 "我们希望马上就能促进项目落地,可以立即签约。"浩欧博生物的参会代表现场表示,浩欧博生物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专注于过敏原及自身抗体诊断。此外,长风药业、海益生物等企业也直接列出 明确的需求清单,现场寻求合作。 "通过对接会,可以让企业更深入了解到苏州医疗机构的临床试验能力。我们将从政策层面鼓励医 疗机构积极承接和参与项目,推动成熟的临床项目与企业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苏州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在苏大附一院举办的首期临 ...
斑马鱼模型助力寻找罕见淋巴病潜在疗法
新华社· 2025-09-12 15:09
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1日电(记者王卓伦 路一凡)斑马鱼生活在水中,但在生物学上与人类有着出人 意料的相似之处。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声明说,研究人员利用两者的"亲缘关系",借助斑 马鱼胚胎,找到了一条有望治疗罕见遗传病——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的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团队设计了一套自动化药物筛选系统,检测了约150种已获批药物,最终锁定两种候选药 物。这两种药物在斑马鱼模型中均显著逆转了心脏和淋巴管异常,并在患者来源细胞实验中抑制了病变 细胞的异常生长。研究人员指出,与目前用于抑制NRAS的部分抗癌药物相比,这两种候选药物安全性 更高,副作用更小。 声明说,由于这一疾病极为罕见,团队计划跨中心合作,希望尽快推动临床试验,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 选择。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实验医学杂志》上。(完) 这一疾病会导致淋巴管异常扩张和变形,使淋巴系统无法正常排出体液,从而引发严重呼吸困难、皮肤 损伤及多器官受累,常危及生命,尚无有效疗法。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患者细胞中发现的NRAS基因突变导入斑马鱼胚胎,成功建立了 与人类高度相似的疾病模型。实验显示,突变基因会使斑马鱼主要淋巴管严重扩张,心脏肿胀, ...
打造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顶尖医学人才培育地、产医融合发展示范地 上海市市长龚正调研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21:16
龚正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希望交大医学院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下好区校合作、产医融合这盘大 棋。希望用好浦东引领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叠加交大医学院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高标准构建从基础研究、临床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打通 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助力。希望在医学研究领域实现新突破,以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高能级平 台为契机,培养集聚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开放协同的科研生态,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及交大医 学院的建设发展,谱写强市名校互促共进新篇章。 来源:上海发布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9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 育部和市委部署,以深化区校合作为契机,促进医学创新研究与生物医药产业有机融合,全力打造医学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顶尖医学人才的培育地、产医 融合发展的示范地,营造世界级生命科学创新生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 ...
打造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顶尖医学人才培育地、产医融合发展示范地!龚正调研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
第一财经· 2025-09-11 21:06
在调研活动前,龚正出席浦东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约仪式。 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历经4年建设,今年如期竣工并将正式投入使 用。下午,龚正来到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详细了解新校区功能布局以及医学院发展情况。随后,龚正 走进图书馆,察看馆内设施及馆藏特色书籍,并来到实验动物科学部,了解平台建设和管理情况。在交 大医学院"医谷"和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龚正详细了解相关重点研究平台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创新转化等 情况。 龚正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全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希望交大医学院胸怀"国之大 者",勇担时代使命,下好区校合作、产医融合这盘大棋。希望用好浦东引领区的政策优势和产业优 势,叠加交大医学院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高标准构建从基础研究、临床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助力。希望在医学研究领域实 现新突破,以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为契机,培养集聚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 开放协同的科研生态,努力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及交大 医学院的建设发展,谱 ...
研究发现血液肿瘤致命弱点 有望推动靶向治疗
新华社· 2025-09-05 11:22
新华社赫尔辛基9月4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斯德哥尔摩消息:一项新研究发现,某些血液肿瘤细胞 存在可被药物"精准靶向"的薄弱环节,这使得在不损伤健康细胞的情况下"定向"清除癌细胞成为可能。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重点研究了一种名为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MDS)的血液肿瘤。该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治愈难度较大。 团队发现,体细胞中SF3B1基因发生突变引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但这种突变在导致疾病的同时,也 恰好成为癌细胞的致命弱点,因为携带该突变的癌细胞会错误处理遗传信息,导致关键蛋白质UBA1合 成异常。缺乏UBA1会使癌细胞内部秩序紊乱,变得更加脆弱。 公报指出,目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贫血等症状。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治愈潜力 的方法,但风险较高、对患者挑战较大,因此开发副作用更小、靶向性更强的新药十分迫切。此次研究 为直接针对突变癌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团队计划评估药物联合方案,以期进一步提升疗效并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相关成果 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血病》上。(完) 基于这一弱点,团队测试了能够阻断UBA1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