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监测数据造假

搜索文档
应对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有挑战更有对策
中国环境报· 2025-06-16 08:09
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现状 - 排污单位、社会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为利益违背诚信原则进行违规操作和故意造假[1] - 自动监测设备预留的纠偏修正方法易被恶意利用[1] - 设备种类繁多且更新换代快导致执法人员难以全面掌握[1] 数据造假的三大核心难题 - **发现难**:造假手段隐蔽多样包括堵塞采样口、稀释样品、利用软件漏洞篡改数据、加装模拟装置输出虚假数据、虚假标记超标时段等[2] - **取证难**:企业阻挠现场检查或破坏证据 电子证据易删除/篡改且需专业技术提取 证据关联性需复杂分析[3] - **责任认定难**:企业内部多部门参与造假时责任划分复杂 与第三方共同造假时责任份额认定存在争议[4] 应对策略 技术监管升级 - 研发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监测设备并增加自诊断功能[5] - 构建统一监测平台通过大数据和AI识别数据异常[5] 执法机制优化 - 配备专业电子取证设备并加强执法人员技术培训[6] - 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院协作确保证据合法性[6] 责任体系完善 - 制定责任认定细则按行为性质/后果/主观过错划分责任[6] - 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6] 社会监督强化 - 通过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形成舆论压力[7] - 推动企业主动公开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