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定义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大三学生怎样看待“卷”与“躺”
人民日报· 2025-11-11 07:18
文章核心观点 - 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关键在于找到“内驱力”并善用各类新型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6][7][8][9][10][12] - 大学生对“卷”与“躺”的认知趋于理性,更注重在竞争中保持自洽,将学习意义拓展为对自我成长和社会价值的立体塑造[15][16] - 高校通过搭建多层次支持体系和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助力学生成为学习的“自定义者”,实现全面发展[13][14][17][18] 学习模式转变 - 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更渴望接触新颖前沿内容并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课堂外互联网平台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例如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和B站学习区[9][10] - 学生主动利用各类资源,包括在线课程、学术数据库、开源社区以及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这些工具能快速解答疑问、辅助梳理思路,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助手[12] - 越来越多学生从低年级起便进入实验室和课题组开展科研训练,这种长周期的研究型学习能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8][9] 学习节奏与工具管理 - 学生普遍借助各类日程软件管理时间,例如使用日历APP以不同颜色区块规划专业课、科研任务、学生活动及运动时间,并专门预留“空白时间”作为“应急车道”[12] - 学习策略包括在学期初规划整体计划并在考前进行针对性冲刺,同时将漫长的科研任务拆解到每周、每日的文献阅读与数据处理日程中[10][11] - 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不同,现在学生主动出击,为自己定制学习资源,学习效率因此得到提升[12] 学习心态与价值认知 - 学生对“卷”与“躺”有理性看法,健康有益的“卷”是实现自我成长而非为了压倒别人,关键在于找到自身兴趣所在并为之投入[15] - 学习意义不再局限于考研、考公等阶段性目标,而是拓展为对自我成长乃至社会价值的立体塑造,部分学生通过选修兴趣课程、参加竞赛实践或赴西部地区志愿服务来探索更多可能[16] - 大学带来的重要收获是学会在竞争中保持平衡与自洽,这是一种超越知识的能力与智慧[16] 高校支持体系 - 高校搭建多层次支持体系,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新生之友”等多方力量协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节奏,并提供专业分享会、专题讲座、朋辈辅导、本科生导师制等多元指导[13] - 设立如“桃李有言”师生交流平台等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成长提供支撑,让学生遇到学业困惑或心理压力时能找到人沟通[14] - 高校需通过重塑支持体系与评价生态,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将“学会学习”纳入系统性教学范畴,全方位助力青年实现全面发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