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食品行业发展

搜索文档
智研咨询发布:自热食品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0 08:26
定义及分类 - 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方式加热,而用自带发热包加热的预包装食品,具有美味可口、品种丰富、操作快捷、便于携带等优点 [4] - 自热食品主要分为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自热螺蛳粉以及其他自热食品 [4] - 自热食品能够满足应急保障、救灾储备、户外作业等多场景下人体对饮食和营养的需求 [4] 市场规模 - 2020年中国自热食品行业受到疫情居家的影响,市场规模达到峰值 [2] - 2024年中国自热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6.4亿元 [2] - 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消费者对便捷、快速的自热食品需求将不断增加 [2] 商业模式 生产制造模式 - 自热食品行业的生产制造主要分为代工生产和自有生产线两种模式 [6] - 代工生产是许多新兴品牌的首选,能够快速推出产品并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6] - 自有生产线的企业通常规模较大,具备更强的品控能力和研发优势,但前期投入高 [6] - 部分企业采用混合模式,即核心产品自主生产,非核心产品或季节性产品外包 [6] 品牌运营模式 - 品牌运营是自热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精准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7] - 线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营销,通过KOL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曝光度 [7] - 线下通过展会、试吃活动增强消费者体验 [7] - 部分品牌主打"健康便捷"概念,另一些则强调"军粮级品质"或"地方风味" [7] 销售渠道模式 - 自热食品的销售渠道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8] - 线上渠道包括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和品牌自营小程序 [8] - 线下渠道涵盖商超、便利店、加油站和户外用品店 [8] - 部分品牌布局餐饮渠道,作为配套食品销售 [8] 行业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自热食品行业发展,日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推动行业门槛提高 [9] - 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严守消费安全底线 [9] - 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要研发调节肠道健康的食品,开发健康方便的即食食品 [9] 发展历程 - 自热食品早期主要是满足军事行动和野外作业需要,近几年拓展到民用领域 [12] - 自热型饭菜产品早在2007年就已经有企业在开发,2013-2014年市场进入导入阶段 [12] - 2016年下半年自热火锅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发酵,2017年双十一自热火锅销量惊人,市场彻底爆发 [12] - 2021年后自热食品等预制菜行业监管日趋严格,行业不断规范 [12] 行业壁垒 品牌壁垒 - 品牌是综合实力的体现,知名度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14] -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产品质量与服务的保证,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 新进入者通常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优势 [14] 销售渠道壁垒 - 建立优质和健全的销售运营渠道有利于企业在商品流通、营销推广等方面形成优势 [15] - 实现跨区域经营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渠道管理经验积累 [15] - 拥有健全、优质的营销网络是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15] 供应链管理壁垒 - 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16] -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 [16] - 新进入者建立这些体系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6] 产品研发壁垒 - 消费模式的结构性升级使企业在产品研发领域面临诸多挑战 [17] - 消费者需求从单一转为多变,传统研发方法难以满足 [17] - 企业需要拥有良好的产品研发能力,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并调整研发策略 [17] 规模化经营壁垒 - 行业规模效应较为明显,企业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18] - 规模化运作的企业具有与供应商更强的议价能力,能形成良性经营循环 [18] - 新进入者如果短期内达不到一定规模,将面临较大的被淘汰风险 [18] 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餐具、自热包、食品包装、调味品、预制食品等 [19] - 产业链中游为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自热螺蛳粉以及其他自热食品的生产制造 [19] - 产业链下游为自热食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电商平台、商超、零售店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