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食品
搜索文档
在家煮出柳州老店味!掌小鸭冰鲜螺蛳粉上市,鲜味之争见真章
中国食品网· 2025-10-17 12:10
产品核心优势 - 产品采用冰鲜技术成功封存了柳州螺蛳粉地道的汤底鲜香 解决了传统袋装产品因高温脱水导致风味流失和口感变差的核心痛点 [1][2] - 通过急速冰冻工艺 食材在30分钟内温度骤降至-30℃ 核心温度稳定在-18℃ 快速穿越最大冰晶生成带以抑制冰晶破坏食物细胞 完美锁住水分、结构和风味物质 [2] - 消费者复煮后 配菜保持爽脆 鸭掌酥软且具弹性 汤底浓郁如现熬 口感远超传统袋装产品 [2][15] 生产工艺与技术 - 公司核心武器为IQF单冻技术与全链路温控体系 新产线建成后产能将提升10倍 [2] - 生产环节使用真空预冷设备进行急速冰冻 关键工艺在于快速穿越-1℃至-5℃的温度带以保护食材细胞 [2] - 汤料灌装与包装在10万级洁净车间完成 通过高空气洁净度构建物理屏障隔绝微生物污染 自动化产线将效率提升近10倍 [7] - 产品风味稳定性经实验室测试可维持9个月 但公司为保障最佳口感主动将保质期设定为6个月 远超行业普遍的45天标准 [7] 风味研发与品质控制 - 公司邀请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孟学先生担任产品风味首席顾问 将其独家秘方和对堂食口感的理解融入研发 [5][6] - 研发过程对汤底熬制秘方、香料配比及酸笋发酵风味临界点进行了无数次调试与验证 确保地道风味的精准还原 [6] 供应链与物流保障 - 公司与顺丰深度合作 产品从出厂到送达全程在-18℃环境中无缝衔接 运输车辆货舱温度精准维持在-15℃至-18℃ [10] - 冷链运输配备先进温控监测系统 温度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实现透明化追踪 并通过“次日达”服务确保产品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 [10] 行业政策与标准化 - 柳州市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冰鲜螺蛳粉赛道规范化 明确三大方向:协同制定生产标准、深化与龙头物流企业合作以降低冷链成本、加强品类宣传与品牌保护 [12][13] - 政企各方就工业化、规范化发展道路达成共识 为新兴赛道筑牢政策根基 [13]
益海嘉里丰厨速食新品闪耀 2025 南京秋糖,诚邀莅临共赏
中国食品网· 2025-10-10 16:09
展会概况 - 第113届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将于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南京举办 [1] - 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丰厨品牌将携多款速食新品参展 [1] 核心产品矩阵 - 公司核心焦点锁定方便速食赛道 展示产品包括常温方便米饭 方便意面 低嘌呤方便粥及"一酱成菜"调味料 [1] - 方便米饭产品仅以优质大米与纯净水为原料 保质期可达常温存储9个月以上 微波高火加热2分钟即可食用 [3] - 方便意面为熟制鲜食意面 可开水冲泡或微波加热 2分钟即可食用 [5] - 低嘌呤海鲜粥通过科学工艺严控嘌呤含量 加热即食 [7] - 谭鸭血调味料系列产品涵盖火锅 江湖菜和地方风味汤料 助力家庭复刻川渝美味 [7] 产品创新与细分 - 方便米饭品类推出多谷物杂粮饭 精选18种粗粮科学配比 [3] - 方便米饭品类推出低GI米饭 通过特殊工艺锁住营养 [3] - 方便意面推出番茄肉酱风味 添加25%大颗猪肉粒 以及黑椒牛肉风味 加入13%鲜美牛肉 [5] - 意面面条配方仅含纯净水 优质意大利硬质小麦粉与植物油 [5] 场景化解决方案 - 针对户外露营 差旅出行等移动场景 开发自热米饭系列 加水自热15分钟即可就餐 [3] - 针对家庭日常 办公加餐等固定场景 推出微波米饭系列 采用一人食设计 [3] - 方便意面产品适配郊游露营 工作午餐及旅途补给等多种场景 [5] 产业园区拓展 - 展会期间同步开启丰厨中央厨房产业园客户招租通道 [10] - 园区已开发招租的区域包括杭州 广州 昆山 廊坊 西安 周口 沈阳 重庆 淮安等多个地点 [10] - 入驻企业可享受供应链协同 生产设施共用 品牌资源联动等园区内资源共享权益 [10]
中国必选消费品9月价格报告:白酒批价多数下跌,大众品价格多数稳定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30 19: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多家中国必选消费品公司获得“优于大市”评级,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海天味业、泸州老窖、伊利股份、金龙鱼、东鹏饮料、洋河股份、青岛啤酒、双汇发展、华润啤酒、古井贡酒、海底捞、康师傅、今世缘、安琪酵母、燕京啤酒、中国飞鹤、迎驾贡酒、百润股份、重庆啤酒、安井食品 [1] - 百威亚太获得“中性”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白酒批发价格多数下跌,大众消费品价格多数保持稳定 [1] - 飞天茅台整箱和散瓶批价已跌破1800元 [10] 白酒批价变动详情 - **贵州茅台**:本月飞天整箱、散瓶和茅台1935批价分别为1790元、1770元、650元,较上月分别下跌55元、70元、10元;年初至今分别下跌450元、460元、40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600元、500元、90元 [4] - **五粮液**:本月八代普五批价为895元,较上月下跌25元;年初至今下跌25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5元 [4] - **泸州老窖**:本月国窖1573批价为850元,较上月上涨10元;年初至今下跌10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5元 [4] - **山西汾酒**:本月复兴版、青花20批价分别为735元、345元,较上月分别下跌5元、持平;年初至今分别下跌15元、5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125元、10元 [4] - **洋河股份**:本月M6+、M3水晶版、天之蓝批价分别为525元、350元、285元,较上月分别下跌5元、持平、上涨5元;年初至今变化为下跌20元、上涨5元、上涨10元;较去年同期变化为下跌25元、下跌25元、上涨15元 [5] - **古井贡酒**:本月古20、古16、古8批价分别为440元、270元、190元,较上月均下跌5元;年初至今分别下跌20元、20元、10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25元、40元、10元 [5] 大众消费品价格折扣情况 - **液态奶**:折扣力度较8月末加大,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由74.8%降至69.4%,中位值由73.7%降至67.2% [6][18] - **软饮料**:折扣力度平稳,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由88.3%微升至88.7%,中位值由85.7%升至94.6% [7][19] - **调味品**:折扣力度平稳,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由84.9%微升至85.2%,中位值由87.4%微升至88.2% [7][19] - **方便食品**:折扣力度平稳,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和中位值均保持不变,分别为94.3%和95.3% [7][19] - **啤酒**:折扣力度平稳,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由81.8%微降至81.7%,中位值由81.0%升至84.3% [7][19] - **婴配粉**:折扣力度平稳,代表产品折扣率平均值由89.5%降至88.7%,中位值由94.5%微升至94.6% [7][19] 重点产品折扣率变化 - 部分代表产品折扣率显著加深,例如海天金标生抽(500ml)当期折扣率为40.0%,上月为65.5%;海天味极鲜(750ml)当期折扣率为47.7%,上月为80.0% [20] - 伊利金典纯牛奶(250ml*12)当期折扣率为79.6%,上月为60%,显示折扣力度加大 [20]
麻六记酸辣粉再陷发霉风波,代工模式暴露品控漏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6:56
产品质量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在保质期内出现粉饼严重发霉并伴有酸臭异味,生产日期标注为2025年8月6日 [1] - 近两个月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麻六记酸辣粉发霉的投诉多达8条,今年以来还多次被投诉发现头发、异物、小虫等问题 [3] - 此次事件中,品牌方与代工厂均未作出公开回应,与7月份主动召回并道歉的处理方式不同 [1][2] 历史问题与处理 - 今年7月,深圳、上海、宁波等多地消费者投诉在开市客买到发霉麻六记酸辣粉,导致多地门店对涉事产品紧急下架 [2] - 7月事件的代工厂白家阿宽说明原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涉及生产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和6月18日的批次 [2] - 品牌方股东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7月事件后承诺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化驻厂监督,提升审核标准和频次,并加速建设自有供应链体系 [2] 代工模式与业务依赖 - 麻六记速食业务高度依赖代工模式,其代工厂白家阿宽的财报显示,麻六记在2024年为其贡献代工金额2.01亿元,同比增长15.52% [4] - 除酸辣粉外,麻六记多款产品均由不同代工厂生产,包括牛肉辣酱、小旺肠、辣条锅巴和凉面 [4] - 公司方面曾表示因建造工厂成本高而采用代工模式,并强调配方和工人属于公司自有 [4] 行业专家分析 - 业内专家指出,涉事的湿粉饼生产工艺要求高,若杀菌不彻底或储运冷链出现温度波动极易引发霉变 [5] - 专家认为品牌方责任重大,相同问题的重现说明品牌方对代工厂的监督整改没有到位 [5] - 麻六记被指为流量催生的网红品牌,其热度起始于张兰家族话题,并通过直播带货等流量玩法快速崛起 [5] 品牌挑战与市场表现 - 过度依赖代工模式和流量快速扩张,易导致品质管理疏漏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6] - 过度依赖话题营销存在流量反噬风险,一旦热度消退或出现负面争议,口碑崩塌速度更快 [6] - 第三方数据显示,麻六记近30天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为750万至1000万元,较其单日销售额破6000万元的巅峰时期已明显下滑 [6]
麻六记,再被曝发霉!品牌方与代工厂集体失声
新浪财经· 2025-09-25 18:38
麻六记酸辣粉质量事件概述 - 麻六记酸辣粉于7月因发霉问题被开市客下架,其代工厂白家阿宽及品牌方股东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均发表声明道歉并提出整改措施[2] - 9月又有消费者投诉称购买到8月生产的发霉粉饼,截至发稿品牌方与代工厂均未公开表态[2] 消费者投诉详情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麻六记累计投诉量为71件,其中26件涉及酸辣粉的食品卫生与质量问题,占比36.62%[7] - 针对麻六记酸辣粉质量问题的投诉在黑猫全平台共有113条,问题包括产品发霉、酸臭,以及发现头发、异物、小虫、苍蝇、调料漏液等[7][11] - 具体投诉案例包括消费者在冲泡酸辣粉时发现不明多腿物体[7],以及食用时发现胶状异物[9] 品牌方与代工厂的回应及责任界定 - 代工厂白家阿宽在7月27日的声明中指出,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与6月18日两个批次产品,原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并承诺承担全部退货费用及按规定补偿[16] - 品牌方股东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7月底声明中将加强供应链管理,深化驻厂监督,并加速建设自有供应链体系[4][20] - 法律意见指出,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生产者(代工厂)承担主要责任,品牌方与销售者需承担连带责任,品牌方在证明自身无过错后可向代工厂追责[4][24] 消费者维权与处理情况 - 消费者反映维权困难,客服处理方式多为仅退款或要求寄回问题产品评估,但未就发霉等核心问题给出明确说明与处罚方案[12] - 客服标准回应为遇到质量问题可联系客服提供订单与图片,退回核实后处理,而阿宽官方旗舰店客服则要求消费者录制拆袋视频作为凭证[2][12] - 法律建议企业赔偿方案需合法化,按《食品安全法》148条“退一赔十”原则落实补偿,消费者若协商未果可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13] 品牌经营现状 - 在抖音麻六记官方旗舰店,桶装招牌经典酸辣粉至9月25日已售出571.1万份[24] - 截至2025年3月,麻六记酸辣粉全国门店已超100家,覆盖53座城市,品牌计划三年内覆盖80%二三线城市[24]
消费者发帖投诉:麻六记“大单品”酸辣粉再被曝发霉!抖音的补偿为60元无门槛券,官方暂无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4 13:06
产品质量问题 - 近期有消费者投诉购买到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有用户称第三盒酸辣粉的粉饼内部全是霉 [1] - 抖音平台对此事件的补偿方案为提供60元无门槛优惠券 [1] - 麻六记酸辣粉在7月份也曾因"粉饼发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4] 公司应对措施 - 麻六记酸辣粉的代工商四川白家阿宽食品发布声明,称问题集中在两批次产品,原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 [4] - 麻六记官方确认涉及问题的产品生产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和6月18日两个批次 [4] - 公司已在产品生产所在地启动召回程序,并正与相关消费者沟通,推进退货及补偿方案 [4] 公司运营管理 - 此前张兰在直播中带领团队进入麻六记后厨以证明非预制菜时,被曝出无健康证、未洗手就切菜等问题 [4]
与李子柒决裂后,微念“B计划”的网红螺蛳粉出事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3 23:23
公司概况与品牌发展 - 臭宝螺蛳粉是广西微念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其母公司杭州微念由刘同明于2013年创立 [13] - 品牌诞生仅三年,以“配料丰富,量多料足”为特色,曾创下月销超4000万元的记录,并登顶抖音螺蛳粉榜首 [1][21] - 在微念与顶流网红李子柒合作破裂后,公司迅速启动B计划,申请“臭宝”商标,并凭借运营“李子柒”时期积累的供应链与渠道迅速崛起 [7][20] 产品质量与安全事件 - 近期社交平台出现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在臭宝螺蛳粉中吃出疑似脚趾甲、烟头(香烟过滤嘴)等异物 [2][9][11] - 消费者投诉后,厂家客服提出的解决方案多为退款100元,与消费者依据《食品安全法》提出的“退一赔十”(即赔偿1000元)诉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僵持 [9][11][12] - 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与黑猫投诉平台上,亦有消费者投诉吃出头发、昆虫(虫的尸体)、黑色异物等多种问题 [23][24][25] 公司运营与行业背景 - 微念通过控股或投资十余家相关企业,构建了从原材料到品牌运营的完整粉类食品产业链,日均出货量超百吨 [7][22] - 柳州螺蛳粉行业增长迅速,2025年品牌价值达150.51亿元,全国约有5万家实体店,是众多厂商竞相争夺的热门赛道 [26] - 在行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公司面临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体验的关键挑战 [22][27]
2025年米粉行业发展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9-14 18:10
行业文化与发展现状 - 米粉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历经宋元工艺提升和明清地域流派分化,现已发展为国民美食 [10][11] - 行业风味以酸辣鲜香为主导,占比49%,西南地区多元风味引领潮流,鲜醇高汤和酸辣原汤分别占34%和35% [13][14] - 行业通过工艺革新(如智能控温、冻干锁鲜)、文化破圈(如国潮联名、米粉节)和标准完善,向高端化、全球化迈进,微念等企业产品已远销北美、东南亚 [15][16] 市场规模与渠道格局 - 2025年中国米粉全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预包装速食米粉线上销售额达52.8亿元,线上渠道增速显著 [1][19] - 超六成消费者采用全渠道购买,综合电商与大型商超是主要渠道,线上近八成消费者偏好综合电商平台 [1][24][25] - 线下餐饮门店近21万家,但门店数超500家的规模化品牌占比不足1%,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与数字化运营实现扩张 [1][19][36] 品牌竞争与细分品类 - 预包装速食米粉市场品牌格局多元,创新消费品牌占主导,微念旗下臭宝、李子柒分别领跑线上线下渠道 [1][30][31] - 螺蛳粉是细分品类冠军,酸汤粉、常德牛肉粉增长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0% [33][34] - 微念集团在螺蛳粉细分市场中份额持续提升,其产品臭宝成为行业首个获得国际Halal认证的柳州螺蛳粉 [16][33][34] 供应链与产业协同 - 供应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上游实现原料种植标准化(如江西南城县建立7个水稻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中游加工环节产能利用率提升35% [38][39] - 头部企业通过整合全链资源构建竞争力,如微念与农户合作建设原料基地,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9][41][42] - 2023年中国直条米粉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7%左右 [39] 消费人群与趋势 - 近90%消费者每周吃米粉,85后-95后和工作党是高频群体,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推动消费升级 [2] - 消费需求推动品质升级,预包装米粉价格带上移,15元以上价格带产品占比提升,健康、创新成重要方向 [2][45][46] - 消费者偏好Q弹筋道口感(占比59.6%),线上渠道粉耗子形态销量同比增长83.86%,菌菇类配料增长显著 [43][44] 未来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米粉市场年增3.74%,预计2032年达245亿美元,中国市场2025年规模将超800亿元 [2] - 超五成消费者计划增加购买频次,四成愿提高预算,行业需通过供应链创新提升规模化率,并借“米粉+文旅”释放文化经济价值 [2] - 社交媒体热度持续升温,过去一年声量同比增长22%,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200万,螺蛳粉、酸汤粉等是热议高增趋势 [21][22]
方便食品突围:深挖需求提价值,技术创新破“内卷”丨行业风向标
钛媒体APP· 2025-09-05 22:05
行业整体趋势 - 方便食品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行业整体增容但内部整合加大 [3][4] - 2020-2023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 2024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达1230.7亿份同比增长2.37% 中国消费量447.2亿份占全球37% [2][4] - 挂面行业头部企业累计产销连续两年下滑 2024年24家主要企业总产量347.07万吨同比下降6.5% 销售额146.09亿元同比下降18.3% [4] 企业业绩表现 - 安井食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76.04亿元微增0.80%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下降15.79% 为2016年以来首次下滑 [5] - 克明食品同期营收21.38亿元同比下降10.85% 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2.34% [5]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降2.5% [5] 消费需求变化 - 新生代群体(1995-2009年出生)约2.6亿人 占全国人口不足20%但贡献40%消费规模 预计2035年消费规模达16万亿元 [5][6] - 超过三分之二年轻人注重性价比 90%选择线上购物 [6]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比15.6% 预计2030年银发经济规模达12万亿元 [6] - 2025年中国老年食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200亿元 其中高附加值品类年复合增长率超25% [6] 差异化竞争策略 - 企业采取"避开红海 切入蓝海"战略 通过成本领先或差异化定位实现突破 [7] - 非油炸面成为热门新赛道 2024-2025年市场份额达12%-15% 部分企业年增速超25% 预计未来份额突破20% [8][9] - 阿宽食品"红油面皮"凭借非油炸工艺和地域特色成为核心支柱 新品"一根粉耗子"以52厘米超长形态捕获25-40岁消费群体 [8] - 白象食品针对不同消费者全天候场景需求开发儿童面 零食代餐及宵夜等产品 [7] 技术创新方向 - 风味配料行业在减盐 增香 提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高端品牌采用"慢火熬制""复合香料""菌菇提取物"等技术 [10] - 康师傅应用航天温控技术解决面条口感及生产环境一致性问题 并聚焦场景化产品开发 [10] - 国产装备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6.91%远低于美国(16%-18%)日本(12%-15%)和欧盟(19%) [11] - 鲜湿面 空心面 酸辣粉等产品装备创新取得突破 [11] 产业协同发展 - 行业需以"科技+科普"双重加持提升价值 加强同品类企业与院校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12] - 成都市通过建圈强链政策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与特色方便食品创制中心 [12]
复盘106家食品企业半年报:70家公司业绩下滑,蒙牛液奶缩水40亿,农夫逆袭净赚76亿
36氪· 2025-09-03 16:50
行业整体表现 - 消费疲软导致供需失衡、内卷和价格战问题持续 106家企业中70家业绩下滑 其中57家收入下滑 48家净利润下滑 [1] - 企业普遍采取保利润策略 收入下滑企业数量多于净利润下滑企业 [1] 乳制品行业 - 行业整体承压 33家乳企中25家业绩下滑 液奶业务全面溃败 [1][3] - 伊利液奶营收361.26亿元 较2024年减少7.61亿元 较2023年减少62.97亿元 蒙牛液奶营收321.92亿元 较2024年下滑11.22%减少40.48亿元 较2023年减少94亿元 [3][4] - 奶粉业务结构性回暖 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 蒙牛奶粉营收16.756亿元实现小幅提升 [3][5] - 上游养殖企业普遍亏损 现代牧业亏损9.8亿 澳亚集团亏损3.78亿 优然牧业亏损2.47亿 主产区生鲜乳均价3.08元/公斤同比下滑11.7% [6] 调味品行业 - 行业分化明显 海天维持高个位数增长 中炬高新营收净利润双位数下滑 [7] - 渠道变革持续 海天经销商净减少26家 涪陵榨菜经销商净减少186家 [7] - 头部企业加速出海 海天二次赴港上市 天味食品筹划赴港上市 安琪酵母实现国际化布局 [8] 饮品行业 - 行业分化加剧 康师傅饮品营收263.59亿元微降2.6% 净利润提高19.7%至13.35亿元 [9] - 农夫山泉净利润76.22亿元行业第一 茶饮料营收100.89亿元首次半年破百亿 包装饮用水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 [2][9] - 东鹏饮料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 [10] - 部分企业业绩下滑 华润饮料营收同比下降18.5% 承德露露营收减少15.3% 香飘飘营收下降12.21%且亏损扩大 [10] 休闲食品行业 - 量贩渠道成为增长引擎 万辰集团营收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 净利润4.72亿元暴增50358.8% 旗下量贩门店达15365家 [11] - 传统渠道承压 良品铺子营收同比下滑27.21% 来伊份创上市最大半年度亏损 [11] - 健康零食增长显著 卫龙蔬菜制品收入21.09亿元占总营收60.5% 推动净利润增长18.5%至7.36亿元 [12] - 原材料成本上涨 洽洽受葵花籽价格影响业绩下滑 三只松鼠坚果毛利率下滑2.64个百分点至23.91% 盐津铺子因魔芋精粉价格上涨毛利率从32.53%降至29.66% [12] 方便食品行业 - 头部企业业绩回弹 双汇发展营收284.14亿元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23.23亿元微增1.17% [13] - 锅圈食品表现突出 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21.6% 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22.5% 门店达10400家 [14] - 方便面业务分化 康师傅方便面营收134.65亿元下降2.50%但净利润9.51亿元增长11.90% 统一方便面营收53.82亿元增长8.80% [14] - 速冻与预制菜承压 安井食品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味知香营收3.43亿元增长4.70%但净利润下滑24.4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