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食品

搜索文档
2025年米粉行业发展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9-14 18:10
消费人群与趋势上,近90%消费者每周吃米粉,85后 - 95后和工作党是高频群体,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推动消费升级,好吃、便捷、性价比是主要消费动因。 不同人群口味、口感、配菜偏好有差异,食用场景覆盖夜宵、工作加餐等,且呈现场景化、社交化趋势。消费者需求推动品质升级,预包装米粉价格带上 移,健康、创新成重要方向。 未来前景方面,全球米粉市场年增3.74%,2032年达245亿美元,中国市场2025年规模将超800亿元。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超五成消费者计划增加购买频次, 四成愿提高预算。行业需通过供应链创新提升规模化率,聚焦口味与健康创新,同时借"米粉 + 文旅"和全球化,进一步释放文化与经济价值。 2025年中国米粉行业历经两千年演变,已从地方小吃成长为国民美食,当下以工艺革新、全产业链协同及全球化布局为核心发展方向。 在文化与发展现状上,米粉起源于秦汉,宋元工艺提升,明清形成地域流派,现借助机械生产与标准化实现规模化。风味上,酸辣鲜香占主导(49%),西 南多元风味引领潮流,核心城市偏好有差异。同时,行业通过智能控温、冻干锁鲜等工艺革新,结合国潮联名、米粉节等文化赋能,以及完善行业标准,向 高端化、全球化迈进,微 ...
方便食品突围:深挖需求提价值,技术创新破“内卷”丨行业风向标
钛媒体APP· 2025-09-05 22:05
行业整体趋势 - 方便食品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行业整体增容但内部整合加大 [3][4] - 2020-2023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 2024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达1230.7亿份同比增长2.37% 中国消费量447.2亿份占全球37% [2][4] - 挂面行业头部企业累计产销连续两年下滑 2024年24家主要企业总产量347.07万吨同比下降6.5% 销售额146.09亿元同比下降18.3% [4] 企业业绩表现 - 安井食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76.04亿元微增0.80%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下降15.79% 为2016年以来首次下滑 [5] - 克明食品同期营收21.38亿元同比下降10.85% 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2.34% [5]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降2.5% [5] 消费需求变化 - 新生代群体(1995-2009年出生)约2.6亿人 占全国人口不足20%但贡献40%消费规模 预计2035年消费规模达16万亿元 [5][6] - 超过三分之二年轻人注重性价比 90%选择线上购物 [6]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比15.6% 预计2030年银发经济规模达12万亿元 [6] - 2025年中国老年食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200亿元 其中高附加值品类年复合增长率超25% [6] 差异化竞争策略 - 企业采取"避开红海 切入蓝海"战略 通过成本领先或差异化定位实现突破 [7] - 非油炸面成为热门新赛道 2024-2025年市场份额达12%-15% 部分企业年增速超25% 预计未来份额突破20% [8][9] - 阿宽食品"红油面皮"凭借非油炸工艺和地域特色成为核心支柱 新品"一根粉耗子"以52厘米超长形态捕获25-40岁消费群体 [8] - 白象食品针对不同消费者全天候场景需求开发儿童面 零食代餐及宵夜等产品 [7] 技术创新方向 - 风味配料行业在减盐 增香 提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高端品牌采用"慢火熬制""复合香料""菌菇提取物"等技术 [10] - 康师傅应用航天温控技术解决面条口感及生产环境一致性问题 并聚焦场景化产品开发 [10] - 国产装备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6.91%远低于美国(16%-18%)日本(12%-15%)和欧盟(19%) [11] - 鲜湿面 空心面 酸辣粉等产品装备创新取得突破 [11] 产业协同发展 - 行业需以"科技+科普"双重加持提升价值 加强同品类企业与院校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12] - 成都市通过建圈强链政策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与特色方便食品创制中心 [12]
复盘106家食品企业半年报:70家公司业绩下滑,蒙牛液奶缩水40亿,农夫逆袭净赚76亿
36氪· 2025-09-03 16:50
行业整体表现 - 消费疲软导致供需失衡、内卷和价格战问题持续 106家企业中70家业绩下滑 其中57家收入下滑 48家净利润下滑 [1] - 企业普遍采取保利润策略 收入下滑企业数量多于净利润下滑企业 [1] 乳制品行业 - 行业整体承压 33家乳企中25家业绩下滑 液奶业务全面溃败 [1][3] - 伊利液奶营收361.26亿元 较2024年减少7.61亿元 较2023年减少62.97亿元 蒙牛液奶营收321.92亿元 较2024年下滑11.22%减少40.48亿元 较2023年减少94亿元 [3][4] - 奶粉业务结构性回暖 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 蒙牛奶粉营收16.756亿元实现小幅提升 [3][5] - 上游养殖企业普遍亏损 现代牧业亏损9.8亿 澳亚集团亏损3.78亿 优然牧业亏损2.47亿 主产区生鲜乳均价3.08元/公斤同比下滑11.7% [6] 调味品行业 - 行业分化明显 海天维持高个位数增长 中炬高新营收净利润双位数下滑 [7] - 渠道变革持续 海天经销商净减少26家 涪陵榨菜经销商净减少186家 [7] - 头部企业加速出海 海天二次赴港上市 天味食品筹划赴港上市 安琪酵母实现国际化布局 [8] 饮品行业 - 行业分化加剧 康师傅饮品营收263.59亿元微降2.6% 净利润提高19.7%至13.35亿元 [9] - 农夫山泉净利润76.22亿元行业第一 茶饮料营收100.89亿元首次半年破百亿 包装饮用水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 [2][9] - 东鹏饮料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 [10] - 部分企业业绩下滑 华润饮料营收同比下降18.5% 承德露露营收减少15.3% 香飘飘营收下降12.21%且亏损扩大 [10] 休闲食品行业 - 量贩渠道成为增长引擎 万辰集团营收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 净利润4.72亿元暴增50358.8% 旗下量贩门店达15365家 [11] - 传统渠道承压 良品铺子营收同比下滑27.21% 来伊份创上市最大半年度亏损 [11] - 健康零食增长显著 卫龙蔬菜制品收入21.09亿元占总营收60.5% 推动净利润增长18.5%至7.36亿元 [12] - 原材料成本上涨 洽洽受葵花籽价格影响业绩下滑 三只松鼠坚果毛利率下滑2.64个百分点至23.91% 盐津铺子因魔芋精粉价格上涨毛利率从32.53%降至29.66% [12] 方便食品行业 - 头部企业业绩回弹 双汇发展营收284.14亿元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23.23亿元微增1.17% [13] - 锅圈食品表现突出 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21.6% 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22.5% 门店达10400家 [14] - 方便面业务分化 康师傅方便面营收134.65亿元下降2.50%但净利润9.51亿元增长11.90% 统一方便面营收53.82亿元增长8.80% [14] - 速冻与预制菜承压 安井食品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味知香营收3.43亿元增长4.70%但净利润下滑24.46% [14]
宝立食品(603170):25H1复调表现稳健 空刻营收增速较快
新浪财经· 2025-08-31 16:37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80亿元,同比增长8.39%,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7.53% [1] 第二季度实现营收7.11亿元,同比增长9.54%,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22.45%,业绩环比提速 [1] 分产品表现 - 轻烹解决方案业务营收6.36亿元,同比增长13.94%,主要由空刻品牌驱动,其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1.21% [1] - 复合调味料业务营收6.30亿元,同比增长4.06%,主要受益于新客户开拓和服务能力强化 [1] - 饮品甜点配料业务营收0.80亿元,同比增长6.92%,但第二季度同比下滑16.83% [1] 分地区表现 - 华南地区营收同比增长58.63%,西北地区增长72.00%,境外市场增长57.66%,表现突出 [2] - 华东地区稳健增长6.46%,西南地区增长22.47%,东北地区增长15.83% [2] - 华北地区营收同比下降7.60%,华中地区基本持平 [2] 销售模式与渠道 - 直销模式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9.95%,非直销模式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2.49% [2] - 经销商数量达503家,较第一季度末净增38家,经销体系持续完善 [2] - 成功进驻山姆等会员制卖场,积极开拓O2O零售等新兴渠道 [4]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33.68%,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主要因高毛利的C端空刻业务占比提升及B端新品放量 [3] - 轻烹解决方案毛利率45.54%,同比提升0.47个百分点,复合调味料毛利率24.88%,提升1.93个百分点 [3] - 期间费用率19.90%,同比上升0.7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15.45%,主要因渠道拓展和品牌推广投入增加 [3] - 扣非归母净利率8.06%,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核心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3] 战略与产能布局 - C端空刻品牌推出免煮系列冲泡意面及衍生配套产品,丰富产品矩阵 [4] - B端提供全面产品解决方案,强化客户粘性 [4] - 山东宝莘募投项目已投产,补充半固态调味品和农产品加工产能 [4] - 广西宝硕香辛料基地优化上游成本,上海金山新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中 [4] 行业与前景 - 餐饮行业复苏节奏较慢 [5] - 公司持续扩大产品矩阵并拓展新渠道,未来发展前景被看好 [5]
一碗粉“嗦”出百亿产业 化身文化符号飘香海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5:16
行业规模与产业链发展 - 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2024年销售收入达759.6亿元 其中袋装产品销售收入169亿元 [2] - 行业覆盖农业 食品工业 电子商务等领域 产品远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 [2] - 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汇集40余家产业链企业 日均生产预包装螺蛳粉近400万包 [2] 企业国际化布局 - 螺霸王成为中国首家拥有欧美出口资质的螺蛳粉企业 2025年上半年出口集中于欧美市场 [3] - 企业正开拓东南亚市场 布局清真生产线 投产后日产量可达5万包 [4] - 柳州市政府协助企业掌握国际贸易准则 带队赴印尼 马来西亚 泰国开展招商推介 [4] 文化影响力与旅游带动 - 柳州螺蛳粉引发全球互联网打卡热潮 英国网红推广视频观看量突破亿次 [4] - 螺霸王产业园打造场景式展览馆 吸引日本 美国 东盟等地游客参观体验 [4] - 2025年上半年柳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165.55万人次 同比增长11.9% 旅游总收入559.97亿元 同比增长13.6% [5] 产业历史与地位转变 - 行业经历十年工业化发展 2014年袋装产品问世后成为网红美食 [2] - 柳州从工业城市转型为以螺蛳粉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吸引全球爱好者专程到访 [1] - 官方建设白莲洞博物馆 螺蛳粉产业园等4A级景区 形成"工厂变景区"旅游模式 [4][5]
颐海国际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09亿元 同比增加0.39%
智通财经· 2025-08-25 17:0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9.27亿元 同比微增0.0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09亿元 同比增长0.39% [1] - 基本每股盈利31.9分 [1] 火锅调味料业务 - 火锅调味料收入16.83亿元 同比下降3.7% 占总收入57.5% [1] - 向关联方销售火锅调味料收入同比大幅减少14.6% 主要因销售量减少 [1] - 向第三方销售火锅调味料收入同比增长7.5% 受益于新牛油火锅底料及新口味蘸料产品推出 [1] 复合调味料业务 - 复合调味料收入4.92亿元 同比增长8.2% 占总收入16.8% [1] - 向关联方销售复合调味品收入激增69.8% 主要因新品冒菜及麻辣烫调味料需求增加 [1] - 向第三方销售复合调味料收入增长4.7% 主要受B端客户需求增加推动 [1] 方便速食业务 - 方便速食产品收入7.09亿元 同比增长1.2% 占总收入24.2% [2] - 向关联方销售方便速食收入减少17.0% 主要因卤味食品需求下降 [2] - 向第三方销售方便速食收入增长3.5% 主要受益于回家煮系列新产品增加 [2]
阿里美团烧了几百亿,外卖大战赢家却是他们
36氪· 2025-08-21 12:07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平台订单量激增 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保持在9000万单以上 7月5日订单达1.2亿日单峰值[1] - 淘宝闪购8月7-9日连续三天日订单量超1亿单 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美团[1] - 京东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覆盖350个城市 入驻餐饮门店超150万家[1]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创单季营收新高[4] - 二季度GAAP营业利润17亿元 同比增长61.8% 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4] - 二季度GMV达141.79亿元 同比增长46.2%[4] - 自营门店收入91.362亿元 同比增长45.6% 同店销售额增长13.4%[4] - 产品销售收入94.915亿元 同比增长44.9% 鲜榨饮品收入86.706亿元占总收入70.2%[4] - 上半年总收入212.24亿元 同比增长44.6% 净利润17.76亿元 同比增长125.4%[8] - 立秋当天单日销量超2000万杯[2] 瑞幸咖啡运营数据 - 二季度净新增门店2109家 全球总门店数达26206家[6] - 中国市场净增2085家门店 总数达26117家[6] - 海外门店总数89家 覆盖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6] - 平均月交易客户数9169.7万 环比增长23.5%[5]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5.925亿元 同比增长37%[6] - 配送费用16.697亿元 同比增长175.1%[6] 百胜中国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7.68亿美元(约410亿元人民币)[12] - 二季度总收入28亿美元 同比增长4% 经营利润3.04亿美元创季度新高[12] - 经营利润率10.9% 刷新二季度历史纪录[12] - 肯德基二季度经营利润2.92亿美元 同比增长11%[12] - 肯德基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5% 同店销售额增长1%[12] - 必胜客二季度经营利润46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6%[15] - 必胜客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3% 同店销售额增长2%[15] 百胜中国运营数据 - 二季度净新增336家门店 总门店数达16978家[12] - 肯德基门店12238家 必胜客门店3864家[12] - 二季度数字订单收入24亿美元 占比超90%[17] - 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2% 占餐厅收入45%[17] - 肯德基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5% 占收入45%[12] - 必胜客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5% 占收入43%[17] - 自有平台沉淀超9000万活跃会员[17] 方便食品行业冲击 - 香飘飘2024年冲泡业务营收22.71亿元 同比下降15.42%[21] - 冲泡类产品销量减少1.62亿杯[2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80亿元 同比减少19.98% 净亏损1877.5万元[21] - 2020-2023年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23] - 2024年方便面消费量跌至438亿包[23] - 2025年Q2方便面销售额同比下滑8.9%[23]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3%至134.65亿元[23]
高端化就是涨价?“方便面刺客”吃不起也卖不动了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51
文 | 唐辰同学 网上有条流传很广的段子:我都吃泡面了,还在乎健康不健康? 这个调侃折射出一个事实:作为方便速食赛道的代表品类,方便面多给大众留下不健康的印象,经常被贴上"垃圾食 品"的标签。 比如,有人说,它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大量防腐剂,有人指责传统油炸面没营养,甚至会致癌…… 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科普中国指出,方便面和普通挂面相比,二者的主要营养成分差不多,只是在含量上会有 差异,都可作为主食的一种选择。 行业躺平,但卷口味难长久 消费者产生这样的误解,有其历史原因。一方面,方便面问世60多年来,一直是油炸面的天下。该制造工艺会产生一种 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但就像无糖可乐的甜味剂阿斯巴甜一样,不超过标准,就不会危害身体。 在我看来,随着国人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方便速食行业正经历从基础饱腹向品质需求、健康营养升级。要 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胃,并在未来获得确定性增长,方便速食品牌就需要紧跟消费趋势,即消费浪潮的转向:从吃饱到 吃好,到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根据《2024-2025年中国方便食品市场发展及消费洞察报告》,中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年复合增长率达10 ...
麻六记酸辣粉「塌房」,贴牌产品还有人买吗?
商业洞察· 2025-08-07 17:25
核心观点 - 麻六记因代工生产的酸辣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信任危机,暴露网红品牌代工模式的弊端 [5][12] - 代工模式虽然降低初期成本,但品控难度大,利润空间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2][13][14] - 部分品牌开始转型自建工厂以摆脱代工依赖,寻求长期发展 [18] 问题酸辣粉引发信任危机 - Costco全国门店紧急下架麻六记酸辣粉,问题产品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批次270克规格酸辣粉 [4][5] - 代工厂阿宽食品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 [5] - 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高可获得千元赔偿,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 [7] - 麻六记直播场均观看人数仅2.6万,单场直播累计销量为5万-7.5万元,总销售额为250万-500万元,较2022年月销售额破亿的高光时刻大幅下滑 [8][9] - 多地线下门店注销,汪小菲关联的16家企业中仅9家存续,张兰的7家企业均已注销或吊销 [9] 贴牌依赖 - 麻六记速食业务几乎完全依赖代工,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采购金额1592.87万元,占阿宽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2.61% [12] - 阿宽食品2021年上半年定制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8.6%,2022年上半年定制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1.3% [13][14] - 代工模式利润受挤压,研发和品控投入有限,形成恶性循环 [14] - 初创品牌多选择贴牌合作,酸辣粉代工成本可低至每盒4.6元,部分地区工厂甚至不到2元 [16][17] 代工模式隐患与转型 - 麻六记酸辣粉此前就存在产品质量问题,2022年底被指添加剂含量超20种 [16] - 代工厂品控体系未能有效运行,直接导致此次消杀环节不足的问题 [18] - 三只松鼠等品牌开始加速建设自有工厂,推行"开放工厂日"等以提高消费者信任 [18] - 长期来看,网红品牌需摆脱对代工厂的依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8]
麻六记酸辣粉“塌房”,贴牌产品还有人买吗?
虎嗅· 2025-08-06 10:07
麻六记食品安全事件 - 麻六记酸辣粉在Costco全国门店因发霉问题被紧急下架 涉及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两批次270克规格产品 代工厂阿宽食品承认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1] - 品牌方和代工厂启动退货退款及赔偿方案 但赔偿执行不畅 部分非问题批次消费者未获赔偿 依据食品安全法最高赔偿金额为1000元 [3][4][5] - 麻六记曾因2022年张兰、汪小菲与大S舆论风波实现线上销售爆发 直播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 单日超1000万元 但近期因账号封禁和食品安全问题 直播场均观看人数降至2.6万 单场销售额仅5万~7.5万元 总销售额250万~500万元 [6] 代工模式与行业分析 - 麻六记采用多品牌代工模式 酸辣粉由阿宽食品代工 牛肉辣酱由四川饭扫光生产 小旺肠由上海顶好代工 辣条锅巴委托山东高唐好佳佳 凉面由四川万高达味负责 品牌方称自控原材料和配方但未建自有工厂 [8][9] - 阿宽食品为行业头部代工厂 2022年上半年对麻六记销售额1592.87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2.61% 但其定制销售业务毛利率仅18.6% 为所有模式中最低 2022年上半年该毛利率同比降1.3% [9][11] - 代工行业成本敏感 酸辣粉贴牌成本约4.6~5.5元/盒 销量越高成本越低 部分工厂成本可低于2元/盒 口味研发费仅1000元且可抵扣货款 [14][16] 品牌与代工厂风险 - 阿宽食品曾因代工问题卷入2022年三只松鼠"油炸壁虎"事件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其面皮、炒米粉产品投诉 2024年年报明确提及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易出现疏漏 [12][13] - 三只松鼠为摆脱代工依赖加速建设自有工厂并推行透明工厂 麻六记目前未宣布类似转型计划 [17] - 代工模式虽降低初期投入成本 但品控难度高 易引发连锁反应 品牌方监管不力或过度追求利润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9][16][18] 公司经营状况 - 麻六记线下业务持续收缩 2024年起北京、上海、太原、成都、浙江金华等多地门店注销 [6] - 汪小菲关联16家企业中仅9家存续 张兰曾任股东或高管的7家企业均已注销或吊销 [6] - 公司面临信任危机与生存挑战 未对事件正面回应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