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然保护地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大熊猫王国”改革进一步 卧龙特区地方事务管理职责完成属地移交
四川日报· 2025-07-29 08:17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 - 卧龙特区地方事务管理职责正式移交阿坝州和汶川县 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等职责划归汶川县 普通公路管理移交阿坝州和汶川县 核心生态区栖息地保护由新组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分局统筹 [1] - 卧龙特区管理机构暂由省林草局和阿坝州共管 以阿坝州为主 [1] 卧龙特区历史与现状 - 卧龙特区1983年设立 面积2000平方公里 辖卧龙镇 耿达镇 居民5000多人 是全球最完整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1] -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 卧龙特区被纳入其中 现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跨区域一体化保护要求 [2] - 截至去年 卧龙特区内栖息野生大熊猫149只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 9万元以上 分别是1983年的近2倍和约172倍 [2] 改革背景与动因 - 国家公园作为最高等级自然保护地 要求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栖息地跨区域保护 [2] - 原管理体制存在"特区不特"问题 民生事务需经省 州 县多级审批 效率低下 [2] -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地方事务移交属地管理 以解决权责困局 [2]
生态环境部:正编制国家公园等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第一财经· 2025-05-30 13:59
国家公园与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 生态环境部正编制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为首个行业标准,将提升监管水平 [1] - 两项国家标准《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1] - 标准依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科学评估 [1] 评估制度与现有研究基础 - 总体方案要求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评价考核结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 [2] -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保护地系统或具体自然保护地,但缺乏针对国家公园整体保护效果的定量指标体系 [2] - 现有自然保护地评估标准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区,由原环保、林业、海洋等部门制定 [2] 国家公园评估内容与方法 - 国家公园评估涵盖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物种多样性、水环境质量、违法违规情况等8项内容,周期为5年一次 [3] - 违法违规情况包括新增问题及整改率,均为扣分项指标 [3] 自然公园评估内容与指标 - 自然公园评估聚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及自然遗迹,指标包括受保护生态系统面积、物种种群数量、遗迹完整程度 [3] - 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涉及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胁迫等5项内容 [3] 评估结果等级调整机制 - 出现特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未整改,评估结果直接调整为差 [4] - 发生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或被省级督察通报未整改,评估结果降一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