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然科普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温室花园 夜闻达尔文兰飘香 7月26日起延长开放到21时 世博文化公园同步推出一系列“公园+”活动
解放日报· 2025-07-18 09:43
记者 陈玺撼 去年9月20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正式开放,与2021年12月31日先期开放的北区"携手",真正 实现全园开放。 昨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上海温室花园迎来第一百万名游客。与此同时,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 区开放至今的总游客量突破1309万人次,世博文化公园同步推出一系列"公园+"举措和活动。 据介绍,上海温室花园将从7月26日起每天延长开放到21时,园方专门为夜游活动定制了"夜间版花 园"。 上海温室花园1号馆"海市沙洲"、2号馆"云上森林"、3号馆"云雾峡谷"分别对应热带干旱、热带湿 生耐荫、热带湿生喜阳三种环境类型,展示热带干旱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热带花卉植物。很多市民游 客已经熟悉这些植物及生境的白天状态,却从未了解它们在夜里是什么样子。 比如,达尔文兰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附生兰花,只在夜间散发香味,以吸引夜间活动的传粉天 蛾。"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便把达尔文兰设计成了今年夜游的主角。"彭贵平介绍,前来 夜游的家长和孩子将领到一个"帮达尔文兰找新家"的任务,通过探索各个场馆,和各类互动装置交互, 获得相应的知识,不断排除不适合达尔文兰生长的环境,最终在某个场馆的角落帮助它安家。 ...
周修远:让“绿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丨2025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中国环境报· 2025-07-17 16:36
在云南省昆明市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里,有这样一位自然科普专家。他追踪解读亚洲象北上南归生态事件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主持志愿服务项 目"生物多样性100课"让百万人次直接受益,受邀登上全国性生态保护论坛,荣获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今年39岁的周修远,长期致力于以通俗易 懂的传播方式,让自然科学知识走进学校、社区和公众视野,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绿种子"意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周修远在一所小学校里开展飞羽之美鸟类科普与保护讲座。 受父亲影响,周修远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尤其喜欢鸟类,经常跟随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参与科学考察活动,足迹遍布青藏高原、云南等重要生态区域。大 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他便主动辞职专门从事自己一直深爱的科普工作。 2018年以来,周修远通过各种渠道进学校、进社区,举办鸟类知识公益讲座,带队到野外实地讲解相关内容,并于2020年加入云南省动物学会,2021年加入 昆明环保志愿者组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普知识结构,提升组织传播能力和水平。 作为"绿种子"行动志愿服务的专家合伙人,周修远倾力将前沿科学知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不遗余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在接受 媒体 ...
陕西自然博物馆:穿越时光隧道 触摸生命密码
陕西日报· 2025-05-04 08:11
科普活动创新 - 陕西自然博物馆在"五一"假期推出九大科普主题活动,包括探寻"秦岭四宝"奥秘和制作节气三球仪等互动体验 [1] - 馆内引入AR智慧导览系统,将30余件珍贵标本转化为数字资源,游客可360度观察标本细节并听取讲解 [1] - 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如"追逐光阴的脚步",指导小朋友制作日晷模型等传统计时工具 [1] 展馆数字化升级 - 古生物长廊展厅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2万余件古生物化石和植物标本 [1] - 策展工作室打造虚拟数字展馆,提供"场馆漫游""云赏陕自博"等线上科普渠道 [4] - 贝林展馆运用场景复原技术呈现亚欧大陆、非洲草原和美洲丛林等生态系统 [4] 特色展览内容 - 临时展厅"三秦远古生物"展出近30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系统展示地球38亿年生命演化历程 [4] - 昆虫王国展厅由6岁"小小讲解员"进行专业讲解,展示蝴蝶翅膀纳米结构等知识点 [2] - VR设备提供互动体验,让游客直观感受自然科学魅力 [3] 科普教育体系 - 开展"少年大侦探"儿童夜宿活动,通过摩斯密码解码等环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展厅服务,在引导游客过程中传播科普知识 [4] - 科普老师现场教学,如指导区分鹿角和牛角等互动环节增强参观体验 [4] 未来发展计划 - 课程研发部门表示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开发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的主题活动 [5] - 通过数字技术转化珍贵标本资源,未来将扩大AR/VR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范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