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进化
icon
搜索文档
荣耀的“自进化”新局:中国叙事争夺全球话语权
行业困境与荣耀的破局点 - 全球智能终端行业陷入参数内卷的死循环,厂商盲目比拼NPU算力(TOPS)和大模型参数规模,但用户体验未同步提升[5] - 行业面临功能雷同的创新瓶颈,AI功能局限于优化照片、总结文本等单一工具性应用,手机仍是“被动工具”而非“懂你的伙伴”[5] - 许多厂商存在路径依赖的战略短视,过度依赖云端AI方案,导致响应延迟、必须联网及用户数据安全担忧,品牌体验趋同[6] - 荣耀的“阿尔法战略”跳出堆硬件参数和全靠云端AI的二元对立,提出以手机本地智能为核心的“自进化”模式,重新制定游戏规则[6] - 竞争焦点从“手机出厂时的硬件性能”转变为“手机在使用过程中能成长得多快、多贴合用户”,构建了新的优势壁垒[8] 技术护城河:自进化体系 - 荣耀Magic8系列作为2025年性能顶尖的旗舰手机,凭借“同级芯片,跨代领先”的产品力展现技术底气[3] - 智能助手YOYO实现从“执行者”到“共情者”的范式革命,能感知不同场景、理解用户深层需求,并主动规划复杂任务[10][12] - YOYO的交互模式从“用户找功能”变为“服务主动来”,覆盖超过80%的手机高频使用场景,实现3000多个场景的自动化服务[12][14] - “端云结合魔法大模型3.0”和行业首创的“系统级智能上下文感知(MCP)架构”是技术核心,充当高效“智能调度中心”,打通不同设备功能[14] - 通过MCP架构和向全球开发者开放多模态大模型MagicGUI,荣耀搭建“智能生态的通用通道”,吸引开发者为其生态开发能“自进化”的应用[16] 开放生态战略 - 荣耀推广“荣耀无界智联”方案,旨在打破苹果iOS、谷歌安卓、华为鸿蒙等系统间的壁垒,让不同品牌设备实现数据和服务无缝流转[18] - 生态开放的核心是让用户不管用什么设备都能享受“自进化”智能服务,例如视频跨设备续播、文档实时同步等[18] - 该开放生态是荣耀最难被模仿的优势之一,目标是让“自进化”服务无处不在,对当前各自为战的生态格局发出打破壁垒的信号[18] 未来布局与全球叙事 - 荣耀Magic8系列是ROBOT PHONE的“前身”,ROBOT PHONE赋予智能终端物理行动能力,使其从“数字大脑”变为能感知和干预物理世界的“行动者”[20][22] - 此举旨在抢占“后手机时代”的入口,未来智能设备可能是遍布生活空间的智能节点,荣耀为此未来铺路[22] - 荣耀重新定义“性能”:真正性能不是出厂参数,而是持续成长的能力,宣告只比拼硬件参数的时代结束[22] - 荣耀向世界输出与西方科技巨头不同的发展理念,强调“手机本地智能”,更注重用户隐私保护、低延迟响应和个性化体验[23] - 中国科技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共同制定者”和“发展理念输出者”,争夺智能产业未来十年的话语权[24] - 公司五年投入720亿元研发,并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为参与定义未来提供底气[23] 战略价值与行业影响 - 荣耀Magic8系列的发布短期靠产品力和自进化体验赢得市场,长期是“阿尔法战略”的关键实践和理念验证[25] - 成功将行业竞争焦点从硬件参数“内卷”拉至“自进化”新赛道,目标不再是成为最佳手机制造商,而是下一代智能终端生态的“执棋者”[27] - 为全球智能终端产业提供一个带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发展方向,游戏规则正在被重写[27]
下一代 AI 系统怎么改?让 AI 自己改?!
机器之心· 2025-07-12 18:54
下一代AI系统自我改进 - 互联网人类数据枯竭及局限性推动AI转向「自进化」范式 通过机器与世界互动生成经验数据实现自我改进 突破人类知识边界 [1][4] - 图灵奖得主Richard Sutton提出「经验时代」构想 主张智能体通过自身经验学习获得超人类能力 当前AI方法依赖人类知识输入需突破该范畴 [4] - 「达尔文哥德尔机(DGM)」为代表的自进化技术 通过修改Python代码库实现自我改进 SWE-bench性能从20%提升至50% Polyglot从14.2%提升至30.7%超越人工设计模型 [5][6] 自进化与SL/RL技术差异 - 自进化依赖模型生成训练数据 数据管理算法需纳入学习框架 监督学习(SL)依赖人类标注数据 强化学习(RL)因通用性难以适配自我改进需求 [7][8] - ICLR 2025设立自进化主题研讨会 探讨无监督下合成数据提升模型性能 接收80篇论文覆盖多智能体系统、机器人自进化等领域 [7] - 自进化存在训练崩溃风险 传统RL因奖励信号机制可避免该问题 需结合基础模型、认知神经科学等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8][9] 具身智能赛道发展动态 - 智元资本运作先于技术成熟 收购上纬新材引发行业关注 主流企业倾向「自研本体+定制模型」路径 双系统架构在高复杂场景稳定性受关注 [2] - 本体形态差异驱动模型设计分化 轮式/四足/人形机器人对应不同技术方案 2025年上半年资本偏好成为行业焦点 [2] - Figure AI筹备量产 借鉴飞机公司经验实现机器人能力指数级突破 摒弃「可爱型」设计避免人类沦为技术仆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