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舒适区
icon
搜索文档
走出“舒适区”,向上挪一步(青年观)
人民日报· 2025-11-24 06:20
前不久,内蒙古农业大学一支青年科研团队斩获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他们的技术,可 以将食品企业筛选乳酸菌菌种的时间,从几个月压缩到2小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团队成员马腾分享 了他们的"夺魁秘籍":"学会给自己'挑刺儿',不要让自己过得很舒适。" 其实,走出"舒适区",也没那么难。不必给自己过多心理暗示,不妨先问一问:我愿意为哪一件事,突 破性地前进一小步?只要答案清晰,就不妨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点点"不那么舒服"的挑战。慢慢走出 那个看不见的"圈",回头我们或许会发现:"舒适区"外,也很不错。 朴实的感受,道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珍贵品质。心理学上,有一个"舒适区"的概念,指的是人们习惯的 生活状态、工作模式和能力范围,在这个区域内,人会感到安全、放松,无需面对未知的挑战。比如在 工作中,一旦进入熟悉的流程、稳定的节奏,就很容易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敢尝试新岗位、接受新挑 战。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4日 16 版) 对"舒适区"的眷恋和依赖,几乎人人都有,但为什么还是要突破?古人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只学习,能力与心性的修炼,都遵循类似的规律。对于年轻人来说,当知道前方道路艰难 ...
35 岁被裁员那天,我才懂:多年 “听话”,终于让人生只剩下 “无路可退”
36氪· 2025-07-31 17:07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李明的案例探讨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因长期顺从外部安排而导致自我意识缺失及职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强调重新找回人生主导权的重要性 [1][2][4][6][11] 职业发展模式 -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长期遵循外部设定的"最优路径" 包括教育选择及职业进入 导致自我决策能力弱化 [2][4] - 职业选择以外部评价体系为导向 进入大型国企追求稳定 但实际工作内容重复且缺乏成就感 [4] 职场危机表现 - 35岁时遭遇行业巨变引发的裁员潮 失去原以为稳定的工作岗位 [6] - 再就业时发现缺乏核心竞争力 无法明确回答职业规划及特长相关问题 [7][8][9] 自我重建方法 - 通过觉察自身选择动机 区分真实意愿与外部期待的影响 [15] - 追溯内在行为模式的成因 理解习惯性顺从的根源 [16][17] - 通过身体感受和情绪反应识别真实需求 建议通过独处或专业咨询重建内在连接 [19][20] - 从小型决策开始实践自主选择 逐步扩展至重大决策 并接纳过程中的不完美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