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场裁员
icon
搜索文档
被裁,大多输在薪资太高!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8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公司裁员逻辑发生根本转变,成本控制取代员工能力成为首要考量标准 [3][5] - 高能力高薪资员工因人力成本过高而面临更高的被裁风险 [3] - 公司通过法务团队等手段应对产品质量问题,而非依赖核心员工 [5] - 员工需提前规划职业退路,不应在被裁后才被动应对 [6][7] 行业裁员趋势与标准 - 裁员标准从“谁能力强”转向“谁更便宜”,能力强的员工因薪资高可能被优先裁撤 [3] - 项目周期影响用工需求,开发阶段需要大量人手,维护阶段则大幅缩减团队规模 [5] - 公司裁员时可能采取降薪谈判,员工不同意则面临优先被裁的风险 [3] 公司应对策略 - 部分公司依靠庞大法务团队(如某知名车企法务人员达几千人)应对产品问题,采取“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策略 [5] - 公司更倾向于在项目后期(“兔死狗烹,卸磨杀驴”)裁减高薪员工以控制成本 [5] 员工应对建议 - 硬刚维权成本高昂(涉及精力、时间、金钱),对资金有限的员工可能不划算 [6] - 员工需提前主动寻找退路和机会,避免在裁员发生时陷入被动 [6][7] - 当公司开始削减成本时,员工应警觉自身是否已成为“成本的一部分”并及早行动 [7]
“同事被裁了,私人物品全带走,只留下一堆荣誉奖杯”。网友:随便丢,都是骗打工人卖命的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9-24 10:48
公司激励与员工认知 - 员工普遍认为公司颁发的荣誉奖杯、证书等非物质奖励缺乏实际价值,与加薪、晋升无直接关联[3] - 有观点指出此类奖励成本低廉,在某宝平台仅需三五十元即可定制,被视为公司控制成本的一种手段[3] - 部分员工在离职后会选择丢弃奖杯,认为这些是用于激励员工超额付出的工具,缺乏实质意义[4][6] 公司人力资源策略 - 公司倾向于保留绩效评分在60-75分的员工,因为用工成本相对可控[3] - 绩效突出、薪资水平较高的员工可能成为裁员时的优先考虑对象,因其工作内容易被替代且人力成本较高[3] - 即使员工或部门主管主动提出降薪,仍可能在短期内被裁撤,表明成本控制是公司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3] 员工经历与行业现象 - 有员工反映在获得“最佳新人奖”后不久即被公司裁员,显示奖励与职位稳定性无必然联系[7] - 存在员工绩效评估体系与实际贡献不匹配的情况,例如有技术能力强的员工在晋升时受阻[8] - IT部门在某些传统行业中地位较低,体现在公司重要活动中的边缘化处理[8]
35 岁被裁员那天,我才懂:多年 “听话”,终于让人生只剩下 “无路可退”
36氪· 2025-07-31 17:07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李明的案例探讨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因长期顺从外部安排而导致自我意识缺失及职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强调重新找回人生主导权的重要性 [1][2][4][6][11] 职业发展模式 -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长期遵循外部设定的"最优路径" 包括教育选择及职业进入 导致自我决策能力弱化 [2][4] - 职业选择以外部评价体系为导向 进入大型国企追求稳定 但实际工作内容重复且缺乏成就感 [4] 职场危机表现 - 35岁时遭遇行业巨变引发的裁员潮 失去原以为稳定的工作岗位 [6] - 再就业时发现缺乏核心竞争力 无法明确回答职业规划及特长相关问题 [7][8][9] 自我重建方法 - 通过觉察自身选择动机 区分真实意愿与外部期待的影响 [15] - 追溯内在行为模式的成因 理解习惯性顺从的根源 [16][17] - 通过身体感受和情绪反应识别真实需求 建议通过独处或专业咨询重建内在连接 [19][20] - 从小型决策开始实践自主选择 逐步扩展至重大决策 并接纳过程中的不完美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