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融合
搜索文档
强化艺术智性与人工智能的协同
人民日报· 2025-11-16 05:51
气候危机、技术滥用等全球性议题,也成为创作者聚焦的主题。生物技术的思辨、可持续设计与生态哲 学的思考,成为展览"生态重构"板块的重要内容。国内艺术家邢尚美的《后昆虫图鉴——鞘翅预言》等 作品,通过基因编辑美学反思生态危机,呈现了生态重构的艺术想象。这也预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 前沿科技,既可能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工具,亦可能加剧人与自然的对立,引人思考。 自古以来,艺术与科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至新阶 段,艺术与科学的对话愈发深入。作为第三届"良渚论坛"期间举办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国(杭 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以"天地人机"为主题,汇聚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160余位艺术家和科学 家等创作的作品,呈现技术迭代进程中文化生态的重构轨迹和未来图景,回应良渚论坛"文明重光:文 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主题。 杭州,是良渚文明曙光初现之地,也是创新活力之城。这种艺科融合基因,向外展现为一种从容自信的 对话姿态,向内沉淀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之中。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不仅仅是一场 艺术展览,更是前沿思想的实验地与未来的感知场域。展览以"联结·具身交互"" ...
《袁隆平》雕像落户意大利,艺术与科学跨时空共鸣
环球时报· 2025-06-16 07:05
艺术与科学融合 - 国际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袁隆平》雕像在意大利自然科学院揭幕并永久收藏,这是该院1753年成立以来首次永久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 [1] - 雕像落成适逢中意建交55周年,彰显两国在科学、人文与艺术领域的持续合作 [1] - 吴为山通过远程视频致辞,表示创作《袁隆平》雕像旨在向这位解决亿万人吃饭问题的中国科学家致敬,并希望雕像成为跨越国界、扎根大地、礼赞生命的对话 [2] 艺术家与作品评价 - 吴为山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以"写意雕塑"构建中国当代表达体系,作品融合中国书法、诗学、哲学等美学思想 [2] - 吴为山的作品被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希腊等多个国家的顶级艺术机构收藏,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 [2] - 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托马索将吴为山与20世纪初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具象雕塑家马里诺·马里尼和贾科莫·曼祖相提并论 [3] 国际认可与文化交流 - 意大利自然科学院院长温琴齐尼盛赞雕塑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高度,认为袁隆平代表了人类科技与良知的光辉典范 [2] - 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事尹琦表示雕像落成代表两国人民对科学家精神的共同敬意,希望推动中意、中欧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 [3] - 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主席邱艺指出,《袁隆平》不仅是雕塑作品,更是中意两国在人文、科学与精神世界中的深层对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