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书
icon
搜索文档
不薄新书爱旧书(读书有味)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阅读偏好 - 作者倾向于阅读与个人生命历程相关的旧书,认为旧书承载着时间印记和个人情感,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2] - 旧书被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阅读和品味后融入记忆,成为无话不谈的老友 [2] - 新书虽然容易获取,但面对每年20万种新书的出版量,作者感到茫然失措,更倾向于阅读自家书房中的旧书 [1] 藏书与阅读习惯 - 作者强调藏书的意义在于阅读而非占有,认为未读过的书籍只是物质占有 [3] - 曾尝试记录购书和阅读感受,如《陈夏买书志》和《逛书摊》,但未能长期坚持 [3][4] - 由于工作繁忙,许多藏书未能认真阅读,深感遗憾 [4] 阅读痕迹与情感联结 - 作者在阅读时习惯画线,这些痕迹成为回顾昔日读书情景和心情的线索 [5] - 父母留下的阅读痕迹(如画线)与作者的痕迹在两代人的书籍中交织,引发遐思 [6] - 旧书反映了时势变迁和生命痕迹,其价值是装帧讲究的新书无法取代的 [6] 经典与流行的关系 - 作者引用朱光潜的观点,认为经过时代淘汰的书籍更具永久性,但态度不如朱光潜决绝 [1] - 作者曾撰文探讨"经典"与"流行"的复杂关系,不完全拒绝流行的新书 [1] - 旧书因其厚重与立体的情感体验,成为作者阅读的主要选择 [1]
墨韵书香润齐鲁
齐鲁晚报· 2025-05-07 05:49
明清山东读书文化 - 齐鲁地区自古崇尚读书 孟母三迁 凿壁偷光等典故源于此 明清时期形成读书 刻书 藏书热潮 [3] - 明代峄县贾三近24岁中省魁 34岁考取进士 官至兵部右侍郎 其家族三代为儒学世家 [4] - 明代青州进士多达61人 状元赵秉忠出自此地 房可壮10岁启蒙 万历三十二年考取进士 官至左都御史 [5] - 清代蒲松龄科举未第但坚持写作 在毕府坐馆三十年 利用万卷楼藏书完成文学创作 [5][6] 刻书业发展 - 临朐冯氏家族自1512年起刻书 现存《陂门山人集》等善本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8] - 清代德州卢世傕刻印杜甫诗集及个人著作《杜诗胥钞》等 潍县郭氏1748-1907年间刻有《铭夏诗钞》等诗集 [8] - 济南清代刻书铺近30家 会文斋为最早 刻有《妇婴至宝》等 聚和堂刻《济南校士分馆课艺》等教材 [9] - 官刻书籍包括康熙十九年《山东全河备考》四卷 乾隆年间《讲约教条》一卷等 [9] 藏书家成就 - 明代李开先藏书甲于齐东 建万卷楼 文明楼等 按《七略》分类藏书超万卷 [10] - 清代王士祯池北书库藏书数千卷 朱彝尊为其作记 其自述典衣购书事迹 [11][12] - 聊城杨以增建海源阁 道光年间收集宋元珍本 太平天国时期收购黄丕烈旧藏 鼎盛时藏书20万卷含大量宋元刻本 [12][13] - 海源阁与铁琴铜剑楼 皕宋楼 八千卷楼并称四大藏书楼 [13] 文学创作 - 聊城朱緗著有《岭南草》等五部诗集近500首 获朱彝尊等名家作序 [6] - 德州卢世傕除刻书外创作《尊水园集略》等诗文 [8] - 临朐冯氏家族刊刻《海浮山堂词稿》等文学著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