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
搜索文档
许多上海人爱逛的交易市场,突然“打烊”!摊主一下没了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33
对于许多书友来说,在文庙旧书市场谢幕之后,位于城隍庙以福民商厦的新藏宝楼为代表的旧书市集是他 们淘旧书的世界,也是一块充满文化乐趣的地方。不过,在10月31日福民商厦运营方发布四楼暂停营业的 通知之后,这个目前上海市中心唯一的周末旧书交易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福民商厦新藏宝楼四楼(11月2日拍摄) 那么,造成新藏宝楼旧书市集暂停营业的原因是什么?突然发布的暂停营业消息,对大多数经营旧书的摊 主会产生什么影响?旧书市集目前经营情况如何?记者就此前往旧书市集现场进行了采访。 市场突然暂停营业 多数摊主希望能继续经营下去 目前城隍庙地区有两个旧书市场,一个位于福民商厦新藏宝楼的四层,一个位于福佑商厦地下二层。2021 年,随着文庙进入全方位修缮改造,大多数摊主陆续搬迁至城隍庙的两个市场内。因为市场的旧书都是在 周末交易,对于许多书友和淘书客来说,这也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唯一的周末旧书交易市场。 福民商厦新藏宝楼和福佑商厦(11月2日拍摄) 两个市场当中,绝大多数摊主都是之前在文庙旧书市摆摊的。相比之下,福民商厦新藏宝楼的摊位更多, 租赁的摊主达到六十多家,经营品类更丰富,人气也更旺一些,许多书友也喜欢来此淘书。如今 ...
开张首日 华政湾迎来新老书友感受“淘书乐” 旧书与新知 就是这里流动的活水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8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上海是中宣部“旧书新知”繁荣旧书市场活动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1] - “淘书乐”品牌自2022年在上海书展设立专区后,经过2023年三季和2024年六季活动,在市民读者中逐渐有了知晓度 [1] 市场活动与消费者参与 - 2025上海书展“旧书新知·淘书乐”苏河华政湾旧书市集在暑热未退的上海开张第一天即迎来新老书友 [1] - 消费者获取活动信息的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和《解放日报》等媒体报道 [1] - 市集提供云闪付“上海之旅”优惠券,包括200元减40元、60元减20元两种面额,以促进消费 [2] - 该旧书市集活动将持续至10月17日 [2] 消费者画像与消费行为 - 参与者年龄层覆盖广泛,包括“00后”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参与、“90后”年轻书友以及78岁的老年读者 [1] - 年轻消费者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例如有10岁的小朋友选择阅读《三国志》而非《三国演义》 [2] - 消费者单次购买金额可观,例如两位年轻书友通过分单使用优惠券,消费金额超过300元 [2] - 资深书友单次购书消费金额可达800元至1000元,并将淘书视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乐趣 [2] 品牌与社区生态 - 形成了包括知止书店、犀牛书店等实体旧书店以及线上微信群在内的交流社区 [1] - 书友圈内存在活跃的口碑传播,即使是不使用手机的资深书友,其故事也在圈内流传 [2] - 志愿者参与书店节摆摊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和流动性 [2]
不薄新书爱旧书(读书有味)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阅读偏好 - 作者倾向于阅读与个人生命历程相关的旧书,认为旧书承载着时间印记和个人情感,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2] - 旧书被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阅读和品味后融入记忆,成为无话不谈的老友 [2] - 新书虽然容易获取,但面对每年20万种新书的出版量,作者感到茫然失措,更倾向于阅读自家书房中的旧书 [1] 藏书与阅读习惯 - 作者强调藏书的意义在于阅读而非占有,认为未读过的书籍只是物质占有 [3] - 曾尝试记录购书和阅读感受,如《陈夏买书志》和《逛书摊》,但未能长期坚持 [3][4] - 由于工作繁忙,许多藏书未能认真阅读,深感遗憾 [4] 阅读痕迹与情感联结 - 作者在阅读时习惯画线,这些痕迹成为回顾昔日读书情景和心情的线索 [5] - 父母留下的阅读痕迹(如画线)与作者的痕迹在两代人的书籍中交织,引发遐思 [6] - 旧书反映了时势变迁和生命痕迹,其价值是装帧讲究的新书无法取代的 [6] 经典与流行的关系 - 作者引用朱光潜的观点,认为经过时代淘汰的书籍更具永久性,但态度不如朱光潜决绝 [1] - 作者曾撰文探讨"经典"与"流行"的复杂关系,不完全拒绝流行的新书 [1] - 旧书因其厚重与立体的情感体验,成为作者阅读的主要选择 [1]
初心依“旧”!百岁的他用一辈子守护这一屋古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3 09:07
公司概况 - 文学山房旧书店由江澄波的祖父江杏溪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创办 [4][5] - 公司主营业务为贩售古籍 [5] - 书店位于苏州钮家巷,经营面积约二十来平方米 [2] 公司历史与传承 - 公司创办至今已有约130年历史,期间曾并入苏州古旧书店,后由江澄波恢复字号 [2][7] - 公司主人江澄波出生于1926年,16岁进入书店工作,至今已近百岁高龄 [2][4] - 江澄波在退休后恢复“文学山房”字号,开启与书打交道的“二次人生” [7] 公司运营与业务 - 公司核心业务能力包括古籍鉴定、修补及从废纸堆中抢救古籍 [5][7] - 公司经营理念强调文化事业属性,而非纯粹逐利 [7] - 公司主人江澄波独立著有《江苏活字印书》《吴门贩书丛谈》等学术作品 [7] 行业地位与社会贡献 - 公司为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的珍贵善本收藏作出了巨大贡献 [7] - 公司被视为承载城市记忆与知识执着的文化载体 [2] - 许多人不远万里前来书店,旨在拜访用一生守望书店的传奇老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