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货币追赃
icon
搜索文档
破局虚拟货币追赃难题!上海法院落地 “境内委托香港处置” 模式
新浪财经· 2025-09-23 15:31
司法处置模式创新 - 上海法院系统采用"境内委托、境外处置、闭环回流"机制 成功处置9万余枚FIL币 [1] - 北京公安机关联合产权交易所打造跨境处置模式 2025年5月成功处置7000余枚涉案虚拟货币 [3] - 两地均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完成境外处置 实现资金合法回流 上海委托第三方机构 北京委托产权交易所 [3] 操作流程细节 - 境外处置要求不低于交易日前20日均价 在香港证监会持牌平台完成交易 [2] - 资金需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审批手续后结汇 转入法院或公安机关专属账户 [2][3] - 最终资金依法没收上缴国库或发还被害人 形成完整闭环管理 [2][3] 虚拟货币财产属性认定 - 《民法典》第127条明确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FIL币被认定为合法虚拟财产 [6] - 境内开展虚拟货币兑换业务属违法行为 但境外合规处置不违反监管精神 [6][7] - 司法机关通过境外持牌平台处置 既符合监管要求又实现资产保护最大化 [6][7] 制度创新意义 - 上海模式实现"全链条合规、多主体协同" 为司法实践提供新路径 [1][4] - 两地差异源于司法资源配置不同 但共同推动全国虚拟货币处置制度完善 [4] - 处置机制避免资产贱卖 保障国有资产和被害人利益 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7]
金融犯罪案件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上海检察机关实行全链条惩治和综合治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21:04
金融犯罪案件趋势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784件1327人 审查起诉案件1384件2671人 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基本平稳并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1] - 非法集资犯罪案件量降幅明显 但以康养 影视投资等为名义的案件诱导性 迷惑性更强 [1] - 证券犯罪罪名集中 财务造假案件数量上升较为明显 [1] - 贷款 信用卡 保险领域诈骗风险凸显 非法中介扰乱金融秩序 [1] - 境内外"对敲"型非法汇兑案件多发 资金跨境转移追踪难度大 [1] - 虚拟货币成为不法人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 [1] 监管与执法建议 - 完善执法司法协同 强化行刑衔接配合 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工作机制 [1] - 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 [1] - 加强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的源头治理 开展行业自律组织 行政监管和司法机关的工作协同履职 [1] - 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注重金融风险预警 加强金融风险识别 评估预警和有效防控机制 [2] - 利用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重点领域加强犯罪预防 [2] - 积极应对潜在的 交叉性的风险 密切关注以金融创新为名实施的非法金融活动 [2] 金融机构治理要求 - 加强机构治理水平 做到审慎依法依规经营 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治理水平 [2] - 强化对创新产品的审核把关 优化金融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2] - 完善产品设计和风险管控 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管理 [2] - 建立离职人员灰名单制度 对重点业务环节和高风险岗位设置严格的监督流程 [2] 跨境协作与消费者保护 - 开展跨境执法司法协作 提升虚拟货币追赃质效 推动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等机制的适用 [2] - 探索建立统一的虚拟货币处置工作规范 [2] - 多方协力配合 加大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力度 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 [2] - 细化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和处理指引标准 强化行业监管 [2] 上海检察机关创新举措 - 将案件办理与化解风险 追赃挽损 综合治理同步推进 [3] - 探索金融检察履职"上海路径" 实行全链条惩治 [3] - 持续创新金融检察履职模式 依法从严打击严重金融犯罪 [3] - 深化金融领域综合治理 培育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 [3] - 推动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和普法宣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