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去明星化

搜索文档
富国基金于洋二度“清仓式”卸任!从业绩神话到争议离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1:18
基金经理变更事件 - 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因"个人原因"卸任其管理的两只产品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与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期混合 卸任后已无在管产品 [1] - 此次卸任早有预兆 3月7日富国新动力增聘林庆共同管理 6月7日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增聘张弘共同管理 行业惯例视为离职前兆 [2] - 于洋职业生涯两度转折 2020年6月首次卸任转投私募 2021年底回归富国基金 2025年再次清仓式卸任 [3][4]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于洋首次管理富国新动力期间(2017-2020)任期回报138.63% 年化回报39.48% 同类排名第一 富国精准医疗混合A任职回报达151.22% [3] - 回归后业绩显著下滑 管理富国新动力三年累计亏损11.29% 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收益率仅1.26% [5] - 管理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76.60亿元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40.74亿元 富国新动力近一年收益率10.46% 同类2327只中排名第920位 [5] 资金流动情况 - 富国新动力连续4个季度净赎回 2024年四季度份额缩减4.53亿份 2025年一季度再减3.38亿份 半年累计缩水近8亿份 [5]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182人 同比增长15% 反映行业竞争加剧与业绩压力 [7] - 证监会推动行业"去明星化" 要求构建团队化投研体系 部分基金公司已转向平台型投研策略 [7] 行业生态变化 - 晨星分析师指出 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与新兴行业涌现对投研体系覆盖深度提出更高要求 需提升体系化运作能力 [8] - 基金公司需优化人才管理机制 平衡"明星化"与"去明星化" 构建健康行业生态 [8]
上半年182位基金经理离任,为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行业总人数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39
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全线上涨 沪指上涨2.76% 北证50指数大涨39.45% 国证2000指数涨超10% [1] 基金经理变动 - 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182人 创近10年同期最高水平 涉及9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 [1][2] - 嘉实基金离任人数最多达12人 华夏基金5人离任 国泰/招商/广发等8家公司各有4人离任 [2][3] - 离任名单包含多位资深基金经理 如嘉实基金洪流(从业25年)和金猛(管理超6年) [3] - 部分离任源于业绩压力 如洪流管理的两只基金任职回报分别为-48.66%和-45.40% [4] - 也有绩优基金经理离职 如宏利基金王鹏/华商基金周海栋等 周海栋管理基金曾获368.34%回报率 [4][5] 行业发展趋势 - 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经理总数达4042人 创近10年新高 较年初净增89人 [6] - 行业加速去"明星化" 团队化运作成为主流 年内2525只产品发生基金经理变更 [6] - 主动权益基金中703只出现变动 其中244只(占比35%)为增聘共管模式 [6] - 广发基金刘格菘旗下产品增聘两名新基金经理 但共管模式效果存疑 部分仅为"以老带新" [7]
多名公募老将同日卸任引关注,年内基金经理离职潮持续发酵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7:30
公募基金行业人事变动概况 - 5月17日多家公募基金密集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涉及景顺长城、华夏基金、鹏华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单日共有27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2][3] - 年内公募基金经理变动已达138起,同比增幅22.1%,行业人才流动加速趋势显著 [2][5] - 2024年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较2023年增加15.71%,连续四年离任人数超300位 [5]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案例 - 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卸任8只在管基金(总规模162.07亿元),其代表作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期回报374.75%,年化回报15.37% [3] - 华夏基金郑鹏离任2只QDII基金(华夏全球股票QDII任期回报44.23%,华夏海外聚享混合QDII任期回报63.98%),其离职被视为公司QDII业务重要调整 [3] - 鹏华基金刘涛、宝盈基金侯嘉敏(任期亏损53.93%)、中航基金汪应伟等资深人士同日卸任 [4] 行业变动驱动因素 - 市场波动加剧导致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压力增大,部分因考核未达标被动离职 [6] - 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收益基金经理物质回报与付出不匹配 [6] - 行业"去明星化"趋势加速,如张坤、杨谷等副总级基金经理回归投资一线,反映对专业能力的重新重视 [6] 投研体系转型方向 - 基金公司需完善平台型、团队制投研体系,提升研究覆盖深度和市场响应速度 [6] - 通过体系化运作替代个人明星效应,强化投研整体能力 [6]
罕见!融通百亿元基金经理因“休产假”卸任,机构资金已大规模撤离
华夏时报· 2025-05-09 17:2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见习记者 栗鹏菲 北京报道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范琨管理规模较峰值缩水超六成,部分产品更是遭遇机构全额赎回。这场由 个人离任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将公募行业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问题再次推向台前。 融通基金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公司一直采用"两阶段培养制":第一阶段通过公共组合培养研究员的大局 观,第二阶段以投资体系六要素框架推动基金经理完善自洽的投资逻辑。融通基金表示:"范琨是这套体系培养出 的标杆,她的经验传承也将为投研团队持续赋能。" 机构用脚投票导致规模塌方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略有残酷。范琨的基金引入其他基金经理共管后,犹如推倒多米诺骨牌,引发机构资金连 锁撤离。融通内需驱动混合的机构持有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73.86%,年底断崖式跌至38.38%;融通慧心混合更在 2024年年底遭遇机构全额赎回。 "机构资金看重策略稳定性,范琨的价值与趋势平衡术难以复制,后继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二次赎回。"业内人士 指出,范琨管理的产品机构占比普遍超过七成,其投资框架与机构资金的风险偏好深度绑定,"接任者刘安坤、李 文海虽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