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渗透率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经理请回答 | 对话王路遥:估值提升,是机会还是挑战?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28 16:00
仓位调整逻辑 - 四季度末权益投资比例降至80%以下,主要因减仓部分估值上升导致潜在收益率下降的重仓股[2] - 仓位控制采用自下而上策略,当个股股价上涨至估值与潜在收益不匹配时进行减仓[2] - 2024年四季末时点市场缺乏高确定性、高收益标的,因此保持60%-70%的基础仓位而非满仓[4] 估值与回报率关系 -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导致持仓标的潜在回报率系统性下降[3] - 估值抬升会系统性杀伤收益率,优秀公司往往无法以1倍PB价格买入[7] - 全市场隐含贴现率呈周期性下降趋势,需动态调整回报率预期以匹配市场环境[6] 投资决策框架 - 采用概率图谱评估标的,在宽泛区间内动态调整仓位而非机械买卖[4] - 风险收益比计算包含三种情景假设:定量偏差(20%下行风险)、盈利崩塌(50-60%下行风险)、市场空间误判(40%偏差)[9][10] - 企业价值评估采用永续经营假设,但考虑成熟期后现金流衰减[10] 行业与公司选择标准 - 重点关注行业渗透率与个体市占率组合,两者同步提升为最优状态[17] - 质地优先于空间,核心是找到ROE不崩塌的企业进行定价[18] - 公用事业类公司因盈利底部坚实也可成为持仓选择,但需价格足够便宜[19] 研究方法论 - 行业研究聚焦价值创造原理而非技术细节,通过"黑箱"方式抽象核心商业逻辑[20] - 能力圈拓展不受专业背景限制,可跨行业应用相同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20] - 借助投研团队力量对非擅长领域标的进行长期跟踪和认知积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