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折现

搜索文档
段永平持仓来了!二季度加仓苹果、拼多多、谷歌C和英伟达
格隆汇· 2025-08-15 13:28
持仓变动 - H&H账户截至2025年二季度持有10只美股,持仓总市值115亿美元(约825亿元人民币)[1] - 加仓标的:苹果(增持89.44万股)、拼多多、谷歌C、英伟达[1] - 减持标的:西方石油、阿里巴巴、微软、台积电[1] - 持仓不变标的:伯克希尔B、阿里巴巴、迪士尼[1] - 清仓标的:疫苗制造商莫德纳[1] 核心持仓结构 - 苹果为头号重仓股,市值72.05亿美元,持仓占比62.47%[1] - 伯克希尔B为第二大持仓股,市值16.43亿美元,持仓占比14.24%[1] - 其他持仓股包括拼多多、西方石油、阿里巴巴、谷歌C、英伟达、微软、迪士尼、台积电[1] 投资理念 - 长期主义与价值投资为核心,强调买股票即买公司,聚焦商业模式优质企业[1] - 主张"不懂不做",仅投资能力圈内企业(如网易、苹果、茅台、腾讯)[2] - 判断公司价值的两大关键:长期盈利能力及利润分配机制[3] - 商业模式与企业文化为评估公司的首要标准,价格因素居第三位[3] 商业模式分析 - 优质商业模式特征:垄断性、护城河、持续高利润与净现金流[4] - 低效商业模式特点:低进入门槛、产品同质化、依赖价格竞争[4] - 顶级商业模式稀缺,其投资确定性更高且风险更低[5] 投资纪律 - 三大禁忌:不做空、不借钱、不碰不懂领域[5] - 投资信仰:长期视角下股票反映企业真实价值[6]
茅台现在便宜吗?
雪球· 2025-07-21 12:15
公司估值核心要素 - 公司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非利润,因为现金流是投资者实际获得的回报,不同公司即使利润相同现金流也可能差异巨大[2] - 评估公司需关注其未来现金流的保守底线,护城河、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要素决定了公司能否持续强大并保持盈利能力[2] - 对茅台等公司的投资需建立在对底线的高把握度上,即确认其不会衰退且未来会更强,而非预测具体盈利倍数[3][4] 市场利率影响 - 无风险利率是现金流折现的关键参数,其长期波动性使得精确折现难以实现,但折现思维本身至关重要[5] - 利率如同资本市场的万有引力,当无风险利率为10%时,5%回报率的项目缺乏吸引力,而利率降至2%时5%回报率则具有价值[6] - 巴菲特以13倍PE投资可口可乐时,美国长期国债利率达9%,且需考虑高税率,与当前中国低利率环境形成鲜明对比[7] 个人机会成本考量 - 投资吸引力需结合个人机会成本评估,若存在十年十倍回报的机会,则茅台等标的可能显得不具性价比[9] - 对于高收入专业人士或高增长企业主,低回报率的投资机会可能完全无法匹配其资金使用效率[9] - 投资者需权衡自身可把握的其他机会,例如能识别出潜在成为英伟达的小公司时,配置茅台可能成为次优选择[9] 估值逻辑框架 - 判断公司是否便宜需依次考察:未来现金流底线、市场利率环境、个人替代投资机会三项核心逻辑[10] - 现金流评估对重资产行业尤其困难,因其未来维持盈利所需的投入难以预测[4] - 利率走向无法被准确预测,其变化由宏观经济决定,如日本长期维持零利率的现象超出传统经济学预期[8]
投资中最大的捷径:读一下《证券分析》升级版
点拾投资· 2025-06-27 21:01
《证券分析》书籍推荐 - 《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圣经",长期位居华尔街畅销书前十,新版简体中文版更新15万字并邀请多位价值投资大佬撰写导读 [1][2] - 格雷厄姆在书中清晰区分投资与投机:投资者仅关注资产内在价值因素,投机者则关注市场因素和价格因素 [8][9] - 书中提出"安全边际"公理式定义:以显著低于企业内涵价值的价格买入,内涵价值测算需保持审慎保守 [10] 价值投资核心理念 - 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错误方法会导致投入大量无效时间并亏损 [6][7] - 格雷厄姆首创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资产定价,纠正将价值投资简单等同于逆向投资的误区 [10] - 巴菲特证实格雷厄姆方法论的有效性,指出多数战胜市场者均来自格雷厄姆和多德体系 [11] 新版书籍升级内容 - 赛思·卡拉曼担任主编,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补充"锚定效应"等心理学内容 [13][14] - 新增陈光明、张磊等中国投资者导读,验证价值投资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 [15] - 全书扩展至110万字,通过实战案例强化方法论的可操作性 [16] 投资方法论特性 - 价值投资需完全聚焦企业内在价值变化,忽略短期收购、管理层诉求等非核心因素 [9][10] - 格雷厄姆体系提供可量化的投资标准,如安全边际测算和现金流分析框架 [10][11] - 方法论经90年市场检验仍有效,证明其非幸存者偏差而具普适性 [11][16]
安奈儿困局突围:亏损不是终点,失去“未来叙事”才是—从控制权变更看童装赛道的价值重构
搜狐网· 2025-06-12 14:48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 - 资本市场更看重公司的成长叙事而非短期盈利 亏损但具备清晰战略和增长空间的公司能获得更高估值容忍度 [1] - 股价反映未来现金流折现(DCF)逻辑 特斯拉、京东等长期亏损企业因代表行业变革叙事而受追捧 [2] - 拉夏贝尔案例显示 营收超百亿但缺乏新故事的企业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2] 安奈儿投资价值分析 新股东协同效应 - 实控人变更为世纪金源总裁黄涛 其旗下拥有"童兜天地"等儿童业态品牌 与公司儿童产业战略形成协同 [3] - 世纪金源在地产和商业运营领域的资源 有望为安奈儿打开渠道拓展空间 [3] 被低估的核心资产 - **渠道网络**:覆盖全国近700家门店 含一二线核心商圈 拥有30年中国儿童体型数据库及超百万会员数据 [3] - **品牌价值**:位列中国十大童装品牌 具备高信任度的品牌心智和忠诚度 试错成本高的行业特性强化其优势 [4] - **科技壁垒**:拥有抗病毒抗菌面料技术 电子束接枝技术具备拓展至成人功能性服装和家纺领域的潜力 [5][6] 潜在业务升级方向 - **门店改造**:将传统门店升级为含IP体验区、亲子活动区、健康服务角的复合空间 验证"IP+科技+服务"模式 [4] - **品牌强化**:通过面料安全测试台、有害物质检测仪等可视化手段 建立"科学育儿"品牌联想 [4] - **技术商业化**:与上下游合作开发新材料 拓展技术应用至运动、户外、医护等新领域 [6] 市值与资本预期 - 当前市值36亿元 实控人变更反映资本市场对公司多重低估价值和未来可能性的溢价认可 [6]
高股息投资的逻辑
雪球· 2025-06-07 11:48
高股息投资的核心观点 - 高股息投资代表公司进入成熟期,确定性较高,但常被质疑因缺乏高成长性 [2] - 高成长公司伴随高估值风险,预期不及可能导致股价与估值双杀 [4] - 企业终极回报形式为分红,高分红公司具备天然投资合理性 [4] - 高股息策略提供现金流再投资机会,可弥补盈利增长率不足的缺陷 [6] 高股息投资的优势分析 - 高分红反映估值合理,安全边际显著 [5] - 持续分红体现盈利质量高、现金流强劲,为高价值企业特征 [5] - 投资组合通过股息再投资实现内生增长 [6] - 策略稳定性带来更从容的投资生活方式 [6] 高股息投资的潜在风险 - 需警惕分红持续性风险,包括行业周期性与短期炒作行为 [6] - 需甄别分红政策突变或财务真实性存疑的企业 [6] 资产配置方法论 - 雪球三分法强调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重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 [6]
段永平最新持仓曝光!新进三家公司
格隆汇APP· 2025-05-16 16:57
段永平最新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段永平管理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持仓市值为120亿美元(约863亿元人民币),共持有11只美股 [1] - 新进3家公司:微软(持仓市值1.12亿美元)、英伟达(0.7亿美元)、台积电(0.45亿美元)[1][2] - 加仓2家公司:拼多多(加仓52.52万股至775.39万股,市值9.18亿美元)、西方石油(加仓24.91万股至1382.61万股,市值6.82亿美元)[1][2] - 减持6家公司:苹果(减持664.04万股至3422.42万股,市值76.02亿美元)、伯克希尔B(减持23.98万股至338.13万股,市值18.01亿美元)、阿里巴巴(减持146.87万股至398.21万股)、谷歌C(减持265.59万股至111.06万股)、迪士尼(减持2.3万股至72.3万股)、莫德纳(减持8万股至8.3万股)[1][2] 持仓结构分析 - 苹果为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63.33%,市值76.02亿美元 [1][2] - 伯克希尔B为第二大重仓股,持仓占比15%,市值18.01亿美元 [1][2] - 拼多多为第三大重仓股,持仓占比7.64%,市值9.18亿美元 [1][2] - 西方石油持仓占比5.69%,阿里巴巴4.39%,谷歌C1.45%,微软0.94%,迪士尼0.59%,英伟达0.58%,台积电0.38%,莫德纳0.02% [2] 投资逻辑与观点 - 对英伟达的评价:认为AI领域值得关注,NVDA是个不错的公司,但对其护城河强度尚不完全确定 [3][4] - 对台积电和微软的评价:认可两家公司作为to B企业的实力,但坦言科技公司产品非消费品导致理解难度较大 [4] - 对拼多多的评价:认为其未来十年利润增长潜力大,商业模式有趣但变数仍多,将其定位为初创公司 [4][6] - 投资理念:强调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重视公司长期获利能力及利润分配方式 [7][8][9][10] 经典投资案例 - 网易:200多万美元投资持有8-9年,回报超100倍(20亿人民币)[4] - 苹果:2011年开始买入,持有超14年回报超20倍,目前仍是第一重仓股 [5] - 茅台:持有超12年回报超10倍,持股市值超200亿人民币 [6] - 主要持仓分布:美股以苹果为主,A股以茅台为主,港股以腾讯为主 [6]
基金经理请回答 | 对话王路遥:估值提升,是机会还是挑战?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28 16:00
仓位调整逻辑 - 四季度末权益投资比例降至80%以下,主要因减仓部分估值上升导致潜在收益率下降的重仓股[2] - 仓位控制采用自下而上策略,当个股股价上涨至估值与潜在收益不匹配时进行减仓[2] - 2024年四季末时点市场缺乏高确定性、高收益标的,因此保持60%-70%的基础仓位而非满仓[4] 估值与回报率关系 -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导致持仓标的潜在回报率系统性下降[3] - 估值抬升会系统性杀伤收益率,优秀公司往往无法以1倍PB价格买入[7] - 全市场隐含贴现率呈周期性下降趋势,需动态调整回报率预期以匹配市场环境[6] 投资决策框架 - 采用概率图谱评估标的,在宽泛区间内动态调整仓位而非机械买卖[4] - 风险收益比计算包含三种情景假设:定量偏差(20%下行风险)、盈利崩塌(50-60%下行风险)、市场空间误判(40%偏差)[9][10] - 企业价值评估采用永续经营假设,但考虑成熟期后现金流衰减[10] 行业与公司选择标准 - 重点关注行业渗透率与个体市占率组合,两者同步提升为最优状态[17] - 质地优先于空间,核心是找到ROE不崩塌的企业进行定价[18] - 公用事业类公司因盈利底部坚实也可成为持仓选择,但需价格足够便宜[19] 研究方法论 - 行业研究聚焦价值创造原理而非技术细节,通过"黑箱"方式抽象核心商业逻辑[20] - 能力圈拓展不受专业背景限制,可跨行业应用相同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20] - 借助投研团队力量对非擅长领域标的进行长期跟踪和认知积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