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收益比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主席周浩:企业估值回归理性区间,中国优质资产配置窗口开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7:28
市场回暖迹象 - 外资机构询价频率和尽调数量显著提升,交易桌上重现竞标热度,中国优质资产吸引力增强 [1] - 海外投资人对中国人工智能及新兴科技兴趣浓厚,近一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变革显著,海外GP、LP态度积极转变 [2] -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总额较上年小幅回升7%,达到470亿美元,超大额投资交易(单笔超10亿美元)数量增长推动回升 [2] 国际资本态度变化 - 欧美大型LP考察团规格提升,全球CEO带队,核心管理层悉数到场 [3] - 外资LP不仅积极寻找新项目,对已投企业关注度也明显提升,部分LP甚至出现"FOMO"情绪,担心错失中国市场结构性机会 [4] - 国际资本兴趣回归基于对中国资产风险收益比的重新定价,而非简单"抄底" [4] 估值与投资窗口 - 2021年前后中国资产估值显著高于亚太其他地区,平均溢价达30%-40%,导致国际投资者观望 [5] - 当前中国资产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交易定价更加务实,优质并购机会崭露头角,为海外投资者创造更具吸引力入场时机 [5] - 中国科技产业迎来"DeepSeek时刻",本土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市场进入合理估值买入优质资产时期 [5] 政策与环境优化 - 中国政府近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通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平台释放开放信号,彰显欢迎外资诚意 [6] - 政策支持、资本流动推动中国成为区域投资焦点,预计未来12至24个月内中国一级市场将为海外投资者创造可观回报 [6] 投资范式迁移 - 国际资本投资逻辑从"世界工厂"供应链优势转向科技密集型领域,如AI、新能源等 [6] - 中国科技企业在AI、新能源等领域突破吸引外资,外资视中国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寻求财务回报同时希望引入本国市场产业化 [6] - 中国零售行业并购交易活跃,海外投资人持续看好中国消费市场,"local for local"投资模式受青睐 [6] 本土机构优势 - 本土投资机构对国内政策走向和行业趋势理解深刻,能更早发现优质标的并在企业成长初期介入 [7] - 本土基金提前布局AI、新能源等赛道,捕获明星企业,为投资人带来可观回报 [7] - 本土基金管理人受海外监管影响较小,决策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未来结合国际资本全球视野将扮演关键角色 [7]
国金基金王珂: 多元平衡配置 追求组合稳定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4:37
金融市场变革与资产配置趋势 - 金融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资产配置从"单一赛道依赖"向"多元平衡"切换 [1] - 中长期利率中枢下行导致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票息收益收窄与资本利得空间压缩的双重挑战 [2] - 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位偏低水平,但板块轮动加速叠加外部不确定因素,呈现"结构性分化+高波动"特征 [2] 国金安瑞平衡混合型基金策略 - 基金采用"30%-70%"灵活权益类资产配置仓位,构建股票、债券、可转债、港股、衍生品等多元资产组合 [3] - 通过动态平衡配置固定收益类与权益类资产,形成"收益底仓+弹性收益空间"的复合结构 [2] - 运用目标波动率、择时、权益风格轮动、权益风格增强四层策略增强产品表现 [4] 团队与投资框架 - 大类资产配置团队具备固收、权益、金融衍生品等多领域人才,采用"资产配置-债券投资-权益投资"一横两纵决策框架 [4] - 拟任基金经理王珂拥有11年投研经验,注重稳健风格与风险分散 [4] 后市配置展望 - 对纯债类资产保持适度仓位和久期,灵活参与利率债交易 [5] - 权益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关注低估值价值型股票及业绩估值匹配的成长标的 [5] - 可转债估值回归合理水平,部分期权价值低估标的具配置价值 [5] - 组合层面注重股债风险对冲效应以降低波动风险 [5]
警惕熊市反弹陷阱!高盛:当前股市如同“带刺的玫瑰”
智通财经· 2025-05-06 19:24
市场特征分析 - 全球股市近期呈现典型的熊市反弹特征,波动剧烈且方向反复无常,投资者普遍承受压力 [1] - 高盛策略师指出当前股票投资风险收益比极不理想,熊市中的剧烈反弹属于常态而非特例 [1] - 市场最大驱动力仍是不确定性,投资者未形成长期共识,价格波动主要受短期新闻头条和美国关税政策演变驱动 [1] 投资者行为 - 投资环境上下行空间均受限,决策陷入"标题风险"迷雾,投资者面临追反弹或错过行情的两难抉择 [3] - 野村证券数据显示多数投资者在4月初降低风险敞口后被迫追高买入,罕有仓位能充分获益 [3] - 对冲基金总杠杆率回升至长期分布的96%分位,散户买入力度创2017年以来纪录,个股和ETF均获资金流入 [9] 历史数据参考 - 1980年以来全球熊市反弹平均持续44天,涨幅达14%,当前自4月7日低点已反弹18% [3] - 历史重大事件反弹数据显示:2008年GFC期间最大单次反弹持续47天涨幅23.8%,2020年新冠反弹46天涨幅27.7% [4] 资金流动动态 - 系统化宏观投资者上周买入规模510亿美元,预计本周达570亿美元,但信号反复可能减缓资金流入速度 [8] - 摩根大通监测显示战术仓位处于中性状态,周度仓位仅温和增加 [8] - 高盛监测到融资利差与股市涨势背离,显示宏观投资者正趁涨势削减股票敞口 [6] 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华关税立场出现缓和迹象,但市场已消化大部分预期,美联储政策表述将加剧波动 [6] - 高盛强调当前估值显示下行风险有限但上行空间同样受限,关税政策快速逆转未造成持久经济损害 [1]
【广发宏观陈礼清】3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02 21:48
大类资产表现 - 2025年3月大类资产表现为黄金>LME铜>原油>恒指>0>沪深300>中债>欧指>恒生科技>美元>日经>道指>纳指 [1] - 黄金领跑创下新高,伦敦金YTD至19.3%,开年以来最大回撤仅3%,"风险收益比"位列大类资产之首 [1] - 商品中贵金属、有色偏强,原油低位反弹,国内钢煤偏弱运行,广谱工业价格指数BPI先上后下 [1] - 全球股指延续risk off,美股恐慌指数大幅抬升,纳指反弹遇阻 [1]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小幅下行1BP至4.23%,市场对美国经济滞胀担忧犹存 [1] - 国内股债整体呈"跷跷板"效应,万得全A全月小幅下行0.4%,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月小幅上行0.1个点 [1] 宏观交易主线 - 资产主要围绕四条核心线索:经济底盘缓步抬升基本确认、外部关税不确定性带来预期与现实"折返跑"、全球风险资产"risk off"延续、关税促发避险情绪升温 [2] - 黄金在风险资产回调中创新高、白银波动跟随,铜价偏强运行 [2] - 万得全A指数一季度涨幅2.8%,1-2月录得"开门红",3月以来指数层面收益转负为-0.4% [63] 宏观经济坐标 - 3月国内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建筑业PMI分别回升至50.5%、50.3%、53.4%,显示国内一季度开局平稳 [3] - 预计3月CPI环比、同比分别回升至-0.04%、+0.27%;PPI环比、同比分别为-0.09%、-2.19% [3] - 预计一季度实际GDP、名义GDP同比分别为5.32%、4.61%,实际增速在2025年首季实现高开,但名义增长中枢仍处相对低位 [3] 权益资产驱动因素 - 4月将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和更多上市公司财报,迎来基本面验证期 [4] - 4月"对等关税"将靴子落地,经济影响将趋于明朗 [4] - 政策大概率继续升温,"择时降息降准"迎来更合适的时间窗口 [4] 宏观择时信号 - M1-BCI-PPI择时体系显示2025年4月中旬-5月中旬的沪深300择时信号将有所提速 [5] - 开年以来BCI指数连续三个月好转,在三维择时体系中贡献度最高 [5] - 该择时策略在2024年以来收益率为16.90%,超额收益为2.45% [5] 股债性价比 - 3月A股相对债券的赔率空间进一步向正常区间演绎 [6] - 经中枢调整后的股债性价比处于2015年以来的17.4%分位,较2月有所回升 [6] - 该策略自2024年初以来收益率为12.15%,超额收益为4.29% [6] 红利资产择时 - 近期六维度择时因子提示红利得分有所回升 [7] - 中证红利与沪深300的股息之差为3.81%,为2015年以来的86.3%分位 [134] - 该方案自2024年以来收益率为30.71%,跑赢基准收益15.17% [7] 估值宏观偏离度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万得全A市盈率TTM为18.38倍 [8] - "P/E-名义GDP增速"处于滚动五年的+0.42倍标准差,较上月更趋于合理 [8] - 若未来名义GDP增速能够进一步走高至5%,估值空间会进一步打开 [8] 权益与债券比较 - 一季度实际增长大概率实现高开,但价格端的好转、信用周期的启动仍待观察 [9] - 3月以来A股自身赔率指标变化不大,但由于债券赔率有所回归,A股相对债券的赔率优势进一步消耗 [9] - 美股赔率亦有所修复,中美股市相对位置已从前期的A股的极致性价比转为趋于正常化 [9] 黄金定价框架 - 利率锚的下移是黄金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一 [10] - 若未来实际利率继续下行25~50BP,与基本面匹配的黄金空间将上移动至3199-3270美元/盎司 [10] - 当前黄金交易活跃度高,RSI指标已连续一个月处于70超买区间 [10] 短期不确定性 - 外部逆全球化因素,4月初迎来新一轮关税加征时点 [11] - 经济修复趋势仍不稳固,3月BCI、EPMI较高,但PMI环比斜率并不足够强 [11] - 潜在的广谱流动性波动和"四月决断"的季节性效应 [11]
基金经理请回答 | 对话王路遥:估值提升,是机会还是挑战?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28 16:00
主播 有投资者发现,其实之前这只基金的仓位也没有打满,合同约定股票资产的占比是60%-95%。既然 仓位控制是自下而上,那意思是当下市场没有那么多好东西让你买满,可以这么理解吗? 王路遥 从投资动作上来讲,确实是这样。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站在2024年四季末那个时间 点,以我的认知判断来说,没有太多让我觉得很舒服、很放心,或者潜在收益率特别高的标的,所以我会 选择给自己留有余量。 如果从去年全年来看,我印象里中间有一个阶段仓位比较贴近于合同约定的上限。后来,随着(粗略地 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反映到自下而上,我们看到持仓的这些标的的估值水位也在同步提升,而且 有些可能还提升得更多。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对公司基本面、未来现金流创造能力没有上修,那么股价上行、估值提升,就意 味着潜在回报率下降。所以,我们降低了一些个股仓位。 标的买卖不是简单0和1的关系。我们对现金流的判断是一个概率图谱,它的上限和下限间有一个比较宽泛 的间隔,我们并不能严格说它一旦达到某个位置就完全不能接受,或者低于某个位置就完全可以,它是一 个概率分布。 我们承认并不得不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所以我们会对仓位进行调整,而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