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政执法监督码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监督码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中国发展网· 2025-11-13 11:22
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的实施举措 - 监督码系统的全面应用和《管理规定》的出台是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步骤和创新举措 [1] - 该系统旨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对提振企业信心和激发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 - 中小企业服务局将监督码系统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 并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推广 [1] 技术对接与企业覆盖 - 已完成“深i企”平台与监督码系统的技术对接 企业可便捷查询和申领专属电子监督码 [2] - 已完成平台注册的380多万家企业赋码 其中包括98.4万户个体工商户 [2] - 上市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及“四上”企业等重点企业已实现100%覆盖 [2] 系统宣传与培训推广 - 通过“深i企”平台首页推送和精准短信等形式向中小企业密集宣传监督码系统 [2] - 联合工商联和商协会组织开展专场培训和入企宣讲 特别是针对“小巨人”和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 [2] - 手把手指导企业如何使用监督码进行监督 力求让企业听得懂 学得会 愿意用 [2] 试点应用与反馈优化 - 协同各区选取数十家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开展试点应用以收集使用体验和反馈 [3] - 深入试点企业了解赋码便捷度和信息反馈速度等实际情况 [3] - 收集的反馈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供依据 [3] 未来工作计划与目标 - 下一步将依托“深i企”平台的企业数据库 高效准确地完成全市商事主体的赋码工作 确保应赋尽赋 [4] - 将积极收集企业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反馈意见 企业可通过平台反映问题和建议 [4] - 把监督码系统的应用推广和效果评估全面纳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并纳入各区服务工作考核 [4]
执法人员不能随意对企业乱检查!深圳出台新规
搜狐财经· 2025-11-12 16:11
立法背景与核心目标 - 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制度,旨在为涉企检查立规矩、减负担,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1] - 该规定标志着深圳在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制度化、长效化的关键一步,为全国提供“深圳经验”[1] - 将“扫码入企”从“试点探索”上升为“制度规范”,确保创新成果长效运行,是转化上级“顶层设计”为基层“生动实践”的关键一步[3] 制度核心机制与亮点 - 制度核心是强制“扫码入企”,为执法行为装上“电子眼”,从源头杜绝“随意检查”“任性执法”[3] - 构建“一码统筹,企业、执法、监督三方协同”的执法监督体系,规定共25条[4] - 要求涉企执法必须登记、全程留痕,并针对特殊情况设计灵活机制确保监督不缺位[4] - 赋予企业实时查询权、评价权和投诉权,可对不规范行为“一键投诉”,使企业从“被动迎检”转变为“主动监督”[4] - 执法监督码不仅是企业“护身符”,也是“服务码”,企业可通过系统提出建议、反映诉求并获取惠企政策[3] 实施覆盖与推广情况 - 目前已完成“深i企”平台注册用户380多万企业的赋码,其中包括98.4万个体工商户[7] - 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四上”企业等重点企业实现100%覆盖[7] - 市中小企业服务局通过“深i企”平台主页推送、精准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中小企业密集宣传监督码系统[7] 试点成效与数据表现 - 龙华区试点期间各行政机关开展扫码入企11700余次,全区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45.47%[10] - 光明区入企次数由21301次减少至统筹后的8741次,减少12560次,频次下降59%[10] - 光明区创新推行“入企日-宁静日”和分时段错峰入企等举措,让企业在宁静日安心生产[11] - 试点地区通过系统智能抓取入企频次、检查时长等关键数据,对异常情况单位及时核查督促整改[10] 保障措施与未来规划 - 市司法局将采取专项督导、严格问责等举措保障落实,对不扫码、虚假扫码等行为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并严肃处理[5] - 下一步将依托“深i企”平台高效准确完成全市商事主体赋码工作,让监督码成为全市中小企业“标配”[7] - 将把监督码系统应用推广和效果评估工作纳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收集企业意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