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观鸟活动
icon
搜索文档
从“闻声”到“识鸟”,西安都市青年解码“自然密语”
中国新闻网· 2025-08-03 21:04
观鸟活动兴起 - 西安年轻人通过望远镜或相机观察鸟类,关注羽毛纹路、飞行姿态和鸣唱等细节,活动形式包括知识讲座、实地观察和复盘总结 [1] - 观鸟活动组织者强调"不惊扰"原则,参与者通过听声辨羽或观察活动痕迹了解鸟类,活动旨在从细微处理解自然 [1] - 观鸟活动吸引年轻人从"低头族"变为"抬头族",提升自然保护意识,同时帮助应对快节奏生活 [3] 观鸟活动特点 - 观鸟活动颠覆城市自然刻板印象,参与者发现鸟类与人类共生关系,认知从"只闻其声"提升到"如数家珍" [2][3] - 活动纠正误区,如错误救助幼鸟,强调科学方法(如将幼鸟放回树枝)比盲目干预更有效 [2] - 观鸟不需深入山林,留心身边鸟种即可,活动传递尊重自然、审慎观察的理念 [2][3] 观鸟活动参与者体验 - 参与者通过活动看到画册与视频中的鸟类,真切体会鸟类多样性 [2] - 观鸟讲解师指出,沉浸于自然观察能带来深度放松,成为都市年轻人寻找松弛感的方式 [3] - 活动现场有十余位爱好者参与,在讲解师带领下学习鸟类知识 [1]
颐和园是人类的景观,也是鸟的家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1 06:09
银喉长尾山雀。张传辉摄 普通鸬鹚。张传辉摄 颐和园西堤,小太平鸟从金银木枝头飞过。胡 葳摄 "三宝鸟!" 如今,颐和园里有记录的野生鸟类多达147种。在多方共同努力呵护下,颐和园已经成为诸多鸟类青睐 的栖息地。每天,从北京甚至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们,与鸟类共同徜徉在这片曾经的皇家园林。 "我们的工作好不好,鸟类有自己的答案" 颐和园园艺古树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爽,参加工作之后给自己找了个新项目——养虫子。 这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参与者还不少。采访中,几位在颐和园从事园艺工作的女士互相指指对方,都 曾参与其中。 甚至,每年春末,她们还会为一种小飞虫——摇蚊专门立展板,还要制作模型、短视频等,拿着3D打 印的摇蚊模型去给游客讲解。原来,每年此时,颐和园水域附近摇蚊极为密集,不少游客都很担心。但 事实上,摇蚊幼虫吞食水中藻类,自身则是鱼的食物,而鱼又是水鸟的食物,这条食物链成就着昆明湖 的生态平衡。 不过,对植物病理学博士王爽来说,养虫子不是为了好玩。她对记者解释,颐和园多年来一直希望找到 无农药防治方式,而研究就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步骤。 王爽介绍,颐和园从2008年起逐步减少农药使用,如今已经实现团城湖水源地区域零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