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然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幕
解放日报· 2025-10-19 10:35
活动概览 -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幕 为国内首个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教育公益活动[1] - 活动自2015年创办以来 广泛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参与[1] - 活动已成为展示城市绿色发展成果 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及生态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国际平台[1] 活动内容与规模 - 本届自然保护周以科技为主线 打造超千场特色活动[1] - 活动期间 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及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1] - 共同发布5条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 让市民体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成果[1]
谢谢你,珍,再见 | Knock Knock 世界
声动活泼· 2025-10-18 17:59
本期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十分之一信箱」 Hi 亲爱的朋友! 播客「Knock Knock 世界」昨天已经更新到第 81 期了。 这一周我们更新了三个话题,讨论了很久的巴以战争专题第一期上线了,就在更新的同一天 10 月 13 日,第一 阶段停火最重要的动作双方交换人质的动作顺利进行,我长舒了一口气,感觉黑暗中的微光依然得以继续闪 亮。 第二篇我们讨论了有「商务部」推动的「中小学春秋假」,是不是有一点反直觉? 最后一篇是怀念自然学家珍·古道尔的内容,我们想用 Knock Knock 世界十分钟节目的时间给大家再讲讲她作 为「社会活动家」的一面,91 岁的珍是 10 月 1 日在演讲的路上病逝的,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加圆满的了吧, 做着自己「命中注定」的事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谢谢你,珍。 走历女工男一次以后家11J试图仕传统的 外交人员谈判之外去寻找一种超越国家 的国际力量来限制战争。 03 一战中有超过 1000 万军人和数百万平 民的死亡。战争结束后,各国政府意识 到,光靠纸上协议对一些基本原则进行 规定,不仅很难应对日常国与国之间千 变万化的关系,而且约束力也太弱了根 本不能保证和平。 04 很遗憾,「国联」成 ...
国际自然保护周本周六揭幕
解放日报· 2025-10-17 09:25
活动概述 -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将于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举办 [1] - 本届自然保护周将组织开展十大主题科普活动和特色宣传活动 [1] 活动内容 - 十大主题活动包括国际交流活动、环保科普活动、青少年主题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主题摄影展、手机随手拍、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主题科普影视展映、科普场馆主题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 [1] - 活动期间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将集中向公众开放 [1] - 市民可通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微信小程序预约前往参观 [1] 生态研学路线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推出首批11条生态研学路线 [1] - 路线范围从徐汇西岸"生态艺术骑游"到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秘" [1] - 每条路线均为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实践课堂 [1]
行程1600多公里 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7:33
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10月,中国已正式设立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2] - 2023年《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提出49个候选区,规划2035年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3] - 2025年国庆假期,多个国家公园推出生态体验活动,例如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增免费车位3000个以提升接待能力 [1] 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与保护成效 - 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实现了我国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的完整统一和相互贯通 [3] - 我国大熊猫栖息地受保护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至258万公顷,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至近19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受威胁等级由“濒危”调整为“易危” [3] -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白水江自然博物馆及四川片区的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在2025年国庆期间向公众开放,提供生态教育体验 [1]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公众参与 - 国家公园在节假日期间面向公众开放生态体验项目,例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鹦哥岭自然生态体验区开放了面积1864平方米的动植物博物馆,展放近2万件动植物标本 [1] -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三天两晚及多晚入住体验,参与者有机会观察川金丝猴、羚牛等野生动物 [1] - 国家公园法于2025年9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自2026年1月1日施行,作为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预计将对自然保护地体系产生影响 [3]
阿联酋总统欢迎参加“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国际嘉宾
商务部网站· 2025-10-10 11:19
大会基本信息 - 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在阿布扎比接见了参加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多位代表 [1] - 2025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将于2025年10月9日至15日在阿联酋举行 [1] - 该大会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主办 [1] 大会目标与期望 - 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1] - 期望大会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以保护自然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1] - 期望大会能够提升全球对环境及其所面临挑战的认识 [1]
【逝者】珍·古道尔:她无法看着动物受苦,就像没法看着人类受苦
新浪财经· 2025-10-02 13:11
文章核心观点 - 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珍·古道尔因自然原因去世,终年91岁,其离世消息在公开活动中宣布,令现场近800名师生和家长愕然 [1] - 珍·古道尔晚年仍保持极高工作强度,每年有300天在全球各地演讲,致力于宣讲环境保护和希望的力量,其中国之行受到现象级欢迎 [2] - 珍·古道尔的研究重新定义了工具使用和人类独特性,其创立的珍·古道尔研究所及“根与芽”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4][11] 珍·古道尔的生平与成就 - 193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童年时期即对动物和非洲产生浓厚兴趣,1960年在母亲陪伴下前往坦桑尼亚贡贝保护区开启传奇科学生涯 [4] - 其突破性发现包括黑猩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捕食白蚁,此举挑战了“制造工具是人类独有特征”的传统观念,促使科学界重新定义“工具”和“人类” [4] - 发现黑猩猩拥有丰富的交流系统和鲜明的个性差异,坚持为研究对象命名并记录其情感生活,此举在当时遭到部分同行批评 [4][5] - 1961年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于1965年获得学位,其成功为更多女性进入灵长类行为研究等领域开辟了道路 [7] 公众影响力与环保事业 - 自1965年起通过电视纪录片等大众媒体获得广泛公众知名度,其形象频繁出现在报刊和电视节目中 [8] - 1977年创立珍·古道尔研究所,并将其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研究和保护组织之一,晚年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为研究所筹集资金以确保其在她去世后能持续运作 [11] - 1991年启动“根与芽”项目,旨在向全球年轻一代传授自然保护知识,该项目已在120个国家成立超过一千个小组 [11] - 2002年被联合国授予“和平使者”称号,这是联合国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荣誉 [11] - 2022年美泰公司推出珍·古道尔娃娃,作为芭比“鼓舞人心的女性”系列的一部分,激励了众多年轻女性投身自然保护或动物行为研究 [11] 晚年活动与精神遗产 - 2024年11月底第17次到访中国,在北京的五天时间里参加了近10场公开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现象级瞩目和欢迎 [2][13] - 在每一次演讲末尾都会号召大家齐声呼喊“Together we can, together we will, together we must save the world”,强调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12] - 将希望定义为需要主动争取的目标,而非被动等待的空想,并将死亡视为自己的下一场伟大冒险 [12]
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去世,享年91岁
观察者网· 2025-10-02 07:51
珍·古道尔研究所网站10月1日发布消息,该研究所的创始人珍·古道尔在睡梦中离世,享年91岁。 珍·古道尔研究所介绍,她是勇气与信念的杰出典范,毕生都在不懈努力:一方面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 所面临威胁的认识、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另一方面,她还致力于启发人们建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 更和谐、更具可持续性的关系。 1960年7月14日,珍·古道尔首次抵达坦桑尼亚贡贝溪。正是在这里,她对黑猩猩的行为形成了独特的认 知,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黑猩猩会使用工具。这一观察结果也被认为 "重新定义了'人'的含义"。 1965年,珍·古道尔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贡贝溪保护区内自由生活黑猩猩的行为》。起初仅计划持续 三个月的研究,最终发展成一项持续数十年的卓越研究项目,且至今仍在进行中。 联合国网站 1977 年,珍·古道尔创立了珍・古道尔研究所,最初旨在为贡贝的研究项目提供支持。如今,该研究所 已在全球设有25个办事处,开展各类多样化项目。 2017年,珍·古道尔成立了珍・古道尔遗产基金会,以确保她毕生创立的核心项目能持续稳定地推进。 2002年,珍·古道尔·古道尔担任联合国和平使者,随后,她一直在努力,帮助联合国关注环境问题。 ...
浙江天目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97%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21:33
核心观点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7.56% 较20年前增长10.6% 野生动物和高等植物种类分别增长52%和23.5% 并发现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1] - 天目山保护区是全球3个野生古银杏"避难所"之一 设立26个野外监测样地加强保护与研究 [3] - 天目铁木通过多种保护方式实现林下天然更新100余株 野外回归幼苗200余株 人工繁育3000余株 并在7个省市建立迁地试验点 [3] - 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2024年通过区域扩展成立 进一步维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 [3]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在杭州举行 代表将实地考察天目山-清凉峰保护区 [4] 生态保护成果 - 森林覆盖率从20年前基础提升10.6%至97.56% [1] - 野生动物种类从4716种增至7173种 增幅52% [1] - 高等植物从2160种增至2668种 增幅23.5% [1] - 新发现鹰雕 巴山榧等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1] 珍稀物种保护 - 野生古银杏保护设立26个野外监测样地 联合浙江大学等多方团队开展研究 [3] - 天目铁木采用就地保护 野外回归 种群繁育与迁地保护等多种方式 [3] - 实现天目铁木林下天然更新100余株 野外回归幼苗200余株 人工繁育3000余株 [3] - 在中国7个省市建立天目铁木迁地试验点 [3] 国际合作与拓展 - 1996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3] - 2024年与清凉峰保护区联合组成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3] - 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代表将实地考察该保护区 [4]
来武夷山,做“自然守护者”(来自国家公园的礼物)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文创产品开发 - 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出"首席体验官"文创徽章 融入茶山 月亮湾等特色景观及小麂 金斑喙凤蝶 藏酋猴与白腿小隼等动物元素[2] - 开发团队耗时半年多修改设计打磨样品 今年推出包括"首席体验官"在内的3款"自然守护者"系列徽章[3] - 徽章设计具有独特性:"野生动植物保护员"徽章以金斑喙凤蝶为造型 翅膀饰以瓦韦 狗脊等蕨类图案 "护林员"徽章融入竹子 溪流 白腿小隼和苦槠树等元素[3] 运营模式 - 文创产品与自然教育课程 生态保护活动相结合 游客需真正走入国家公园 了解保护工作并学习生态知识才能获赠或通过生态积分兑换徽章[3] - 每枚徽章背面刻有唯一编号 对应一位"守护者"以增强身份认同感[3] -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国家公园段)于2024年5月1日正式运营 全长72公里 串联沿线自然与人文景观[2] 市场反响 - "首席体验官"文创徽章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关注 网友积极询问获取方式[2] - 暑期开发不同类型研学产品 游客在探秘自然收获知识的同时可购买特色文创产品[2] - 文创产品特点在于融入自然体验并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国家公园价值并思考自然保护责任[3]
哈萨克斯坦在其境内天山西麓设立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 2025-08-21 14:42
公园设立背景与目的 - 哈萨克斯坦政府于8月20日在江布尔州设立国家梅尔克区域自然公园 旨在保护天山西麓山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1] - 公园总面积86632公顷 覆盖山地和丘陵地貌 重点保护雪豹 盘羊 豪猪和猞猁等珍稀物种 [1] - 该项目由哈政府 科研机构 当地居民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多年共同推动完成 [1] 功能与任务规划 - 除生态系统保护外 公园将承担科研 科普 环保教育和发展生态旅游等综合性任务 [1] - 公园被授予国家级特别保护区地位 将系统性实施自然保护措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