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

搜索文档
孤独会重塑大脑,让人越来越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6氪· 2025-05-29 08:04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孤独感会促使大脑发生变化,让人们进一步远离社会接触。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诺伊梅尔三号极地站(The Neumayer III)位于南极洲无情的埃克斯特罗姆冰架(Ekström Ice Shelf)边缘附近。在冬季,那里气温会骤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以 下,风速会上升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没有人可以从该站进出。它的隔绝性对于在那里进行气象、大气和地球物理科学实验至关重要,只有少数科学家能 在冬季为该站工作,忍受着寒冷的孤独。 但几年前,该站也成为了研究"孤独"本身的场所。德国的一组科学家想知道,社会孤立和环境单调是否会影响长期在南极居住的人的大脑。有8名探险者在 诺伊梅尔三号极地站工作了14个月,他们同意在任务前后对自己的大脑进行扫描,并在南极停留期间监测自身大脑化学物质和认知能力。(第九名成员也参 与了这项工作,但由于医疗原因未能进行脑部扫描。) 正如研究人员在2019年所描述的那样,与对照组相比,与社会隔绝的团队的前额皮层容积减少了(前额叶皮层位于大脑前部,就在前额后面,主要负责决策 和 ...
对声音特别敏感可能是情绪问题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9:51
隔壁突然的关门声把酝酿许久的睡意吓退,天花板传来楼上小狗跑动的脚步声像是在颅内蹦迪,窗 外远处的车流仿佛就在眼前,还有暖气管里细微的流水声、办公室打印机里吐出纸张的声音、手表秒针 的滴答声……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一般人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在部分人的耳朵里,是扰乱正常生活 和情绪的噪音。 是环境太嘈杂还是声音敏感 人的耳朵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毕青玲举例,比如处于公共交通的噪音环境中,人的大脑皮层会 屏蔽一些噪音,慢慢地感受不到噪音,可以做别的事情。但噪音敏感的人启动不了这一保护机制,不能 主动地屏蔽这些声音,反而会加重自身的情绪问题。毕青玲接诊过一些因噪音敏感影响日常生活的病 人,有些病人描述噪音让耳朵不舒服,乃至发生耳鸣的情况,"实际上可能是焦虑或抑郁了,会建议他 们看心理科"。 噪音敏感正在让他们变得烦躁、愤怒、委屈,甚至产生极端行为。记者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 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与耳鼻喉科医生毕青玲,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对噪音敏感,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在王彦玲的门诊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对声音敏感,主要是与周围人的反应作比较。如果声音在正常 的范围内,达不到噪音分贝的标准,比如闹钟嘀嗒响、暖气管道里流水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