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

搜索文档
上半年网签破9万套,从政策驱动到自主调节,北京二手房进入“存量优化调整期”
北京商报· 2025-07-01 13:38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达90035套,同比增长20.4%,创2022年以来三年同期新高 [1][3] - 3月单月网签19234套为年内峰值,主要受政策刺激和学区购房需求集中释放推动 [1][3] - 6月网签量16838套,环比5月上涨6.04%,同比微涨1.01%,显示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增强 [4] - 2025年1—5月各月网签量较2024年同期分别高出1496、5544、4954、2215、894套 [3] 供需动态 - 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动力驱动,价格回调触发"价格回调—成交回升"自我调节机制 [1][5] - 当前挂牌房源量超16万套,月度2万套网签量是推动供需优化的关键支点 [4] - 改善型二手房因供应稀缺、需求旺盛,价格下行可能性显著减弱 [8][11] - 刚需房源占总成交量主导(近期成交占比70%),但价格波动幅度大于改善型房源 [10] 价格趋势 - 二手房市场进入"胶着博弈"阶段,小业主议价空间缩小,降价幅度多在10-20万元区间 [7] - 改善型房源价格已触底,卖家资金实力强且变现紧迫性低,价格呈现稳定态势 [11] - 朝阳区改善型房源(110—140平方米)因挂牌量少形成供需错配,成交量占比从20%提升至30% [10] 结构性特征 - 市场呈现"双轨运行"格局:刚需房源流通性强但价格敏感,改善型房源供需趋稳 [10][11] - 核心区改善型二手房凭借性价比优势(较新房价格低)逐步进入供需平衡状态 [8] - 丰台区案例显示:调价20万元的刚需房源可在1周内促成交易,溢价空间约10万元 [7]
对声音特别敏感可能是情绪问题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09:51
隔壁突然的关门声把酝酿许久的睡意吓退,天花板传来楼上小狗跑动的脚步声像是在颅内蹦迪,窗 外远处的车流仿佛就在眼前,还有暖气管里细微的流水声、办公室打印机里吐出纸张的声音、手表秒针 的滴答声……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一般人可能不会注意到,但在部分人的耳朵里,是扰乱正常生活 和情绪的噪音。 是环境太嘈杂还是声音敏感 人的耳朵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毕青玲举例,比如处于公共交通的噪音环境中,人的大脑皮层会 屏蔽一些噪音,慢慢地感受不到噪音,可以做别的事情。但噪音敏感的人启动不了这一保护机制,不能 主动地屏蔽这些声音,反而会加重自身的情绪问题。毕青玲接诊过一些因噪音敏感影响日常生活的病 人,有些病人描述噪音让耳朵不舒服,乃至发生耳鸣的情况,"实际上可能是焦虑或抑郁了,会建议他 们看心理科"。 噪音敏感正在让他们变得烦躁、愤怒、委屈,甚至产生极端行为。记者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 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与耳鼻喉科医生毕青玲,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对噪音敏感,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在王彦玲的门诊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对声音敏感,主要是与周围人的反应作比较。如果声音在正常 的范围内,达不到噪音分贝的标准,比如闹钟嘀嗒响、暖气管道里流水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