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式消费
搜索文档
“许愿式消费”走红双11:年轻人用评论区改写购物规则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17:03
消费趋势:许愿式消费的兴起 - 2025年双11期间,消费者在直播间主动提出对非售卖品(如洗衣液透明桶)的需求,催生爆款产品,3.5万只定制透明桶8分钟售罄,追加的1.55万只返场即告售罄 [1] - 消费模式从“品牌卖什么我们买什么”转变为“我们要什么品牌造什么”,体现了年轻消费者主权的觉醒 [3] - 该趋势已渗透多个场景,包括直播间用户要求上架背景道具、以及品牌CEO评论区充斥各类产品“许愿清单” [3] 消费者行为与偏好 - 62%的Z世代消费者认为“产品独特性”是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 [4] - 不少千禧一代消费者愿意为定制服务支付15%-30%的溢价 [4] - 2025年双11期间,超九成Z世代参与大促,近四成增加消费预算,显示出强大的购买力 [4] - 消费者追求“偏情绪化的满足”,购物决策不仅考虑性价比,更重视情绪价值,即“情价比消费” [6] 品牌策略与市场响应 - 品牌方(如宝洁、白象)对合理的用户需求采取快速响应策略,只要需求合理、成本可控,便会联合品牌尝试落地 [5][9] - 宝洁为满足透明桶需求,单独承担了约50元/单的成本(40元制造成本+10元物流费),但通过用户二次传播获得了超额回报,并带动了原本市场关注度不高的高端洗衣原液销量暴增 [6] - 品牌通过捕捉特定情绪(如旺旺的“祈福情绪”)推出限定礼盒,实现“购礼盒 - 挂祈愿卡 - 打卡传播”的全流程消费体验,礼盒上线后迅速售罄 [8]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创新 - 品牌的快速响应依赖于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柔性制造的成熟应用,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个性化定制服务市场将突破5000亿元规模 [10] - 电商平台(如淘宝特价版APP)通过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让产业带工厂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促进C2M模式的供需匹配 [10] - 直播电商成为需求传递的关键桥梁,通过实时互动捕捉潜在需求,联动品牌快速落地,形成“需求-响应-落地-传播”的闭环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许愿式消费”重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从单向的“品牌主导”转变为双向的“用户共创”,有助于提升品牌忠诚度 [11] - 消费被强调不仅是物质交换,更包含情感寄托与精神满足,随着柔性制造发展和品牌服务意识提升,“用户要什么就造什么”的商业逻辑将愈发普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