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力
icon
搜索文档
固定收益专题:央地财政关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盛证券· 2025-08-26 14: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央地财政关系展开,分析其历史演变、现状问题及未来改革方向,指出当前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矛盾突出,财政收支缺口依赖转移支付,未来改革或集中在培育地方税源、上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权、财权、财力——财政体制三要素 - 事权是管理事务权力,支出权是核心;财权是财政资金筹集与支配权,以税权为主;财力是可组织和分配的财政收入,转移支付使上下级财力与财权对应情况不同[1][10] -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遵循事权、财力与财权有效匹配原则,理论认识经历“二因素”认知框架、“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等阶段[12] 央地财政关系的历史沿革 - 1979 - 1993年分灶吃饭体制: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 - 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1988 - 1993年实行“六种形式财政包干”,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激发其发展经济积极性[15][16][17] - 1994年分税制改革:针对“分灶吃饭”带来的央地失衡等问题,核心是税收分类和分配,建立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收入划分体系,引入转移支付制度[19][22] - 1994 - 2016年分税制后央地间税权改革:对所得税、出口退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权划分进行调整[24] - 2016年至今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分税制后事权改革滞后,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划分逐步明确,出台多领域央地事权划分方案[27] 央地财政关系的现状 - 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权分配上央地税收接近五五分,支出责任上地方承担大部分财政支出,2024年地方财政支出占比86%,收入占比54%,不匹配问题严峻,从财政四本账看地方“第一本账”收支缺口大,依赖转移支付[29][30][34] - 结构性的压力:地方支出责任过大,2016年起地方财政支出大于全国财政收入且差额扩大,反映支出责任地方化问题;地方财政赤字依赖中央转移支付,2022 - 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超中央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力中占比提升[39][43][45] - 央地财政关系的国际比较:我国地方政府事权偏高,中央政府事权偏低,2022年地方财政支出/GDP为22.28%,中央为21.1%,在公共服务、经济事务等领域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重[4][48] 转移支付——财政均衡的纽带 - 转移支付构成:包括一般性、专项和共同事权转移支付,2024年转移支付10.0万亿,一般性占49.5%,专项占8.1%,共同事权占37.4%,一般性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约65%用于基建支出,共同事权多应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5][55][61] - 转移支付的区域分布:中西部地区获得转移支付数量多、依赖程度高,2024年四川转移支付规模最大,西藏、青海人均转移支付高,西藏等地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比例超65%,东部发达地区依赖程度低[66][67][70] 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方向 - 培育地方税源、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消费税收入或逐步下移地方,2024年消费税1.65万亿,占全国税收9.4%,改革有望加快落地,测算增量约2093亿,短期内地方财力改善有限[72][73] - 中央适度上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当前通过转移支付解决事权与财权不匹配问题存在效率损失等问题,未来或上移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事权至中央[75][76] -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未来改革措施包括界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收入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