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

搜索文档
审计署:深化经济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快讯· 2025-06-24 20:27
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审计建议中写道, 深化经济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零基预 算改革,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转移支付评估调整机制;逐步扩大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编制范围,提高分配精准性。二是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督促国有企业 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健全细化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 和执行机制,对违规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提级追责、穿透治理。 ...
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结构优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进一步强化
经济日报· 2025-06-23 06:01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 难愁盼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事关民生的措施如何更好落实到位?《意见》明确提出 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今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 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等支出也都保持较高增幅,着力推动民生"保障网"越织越 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说:"民生事业关 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一直是财政优先支持的重点领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财政持续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 持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 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等政策,支持企业纾解困难、稳定岗位。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并将实施范围 扩大至社会组织,支持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 在"老有所养"方面,财政着力支持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国家财 ...
新闻周刊|“流动”的公共服务
央视网· 2025-06-15 04:50
央视网消息:中办、国办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一经发布,就立即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 条,而且也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连用了"急""难""愁""盼"四个词,来形容老百姓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并给出了十条具体意见, 也被称为"民生十条"。在这其中,媒体不约而同地把涉及到流动人口的一系列表述作为了重磅报道的内容,比如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 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等等。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人,差不多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数量如此之大,很多人所面临的就业 地参保困难,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不均衡的困扰,就成为了国家要解决的大问题。对于大家的急难愁盼,这份意见给出了哪些解决 方案?关于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们立下了怎样的时间表?各地的实践提供了什么样的经验? 做过保安、卖过水果,七年前干起了外卖员,来自辽宁的张宝剑已在武汉打拼了十多年。由于勤奋努力,他成了一个站点的队长。在 外卖平台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作为外卖员代表参会的他,提出的建议,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愿望。 能不能加入武汉本地的社保体系?由于一直没有在 ...
《上海市社区普通门诊诊查费减免市对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印发
快讯· 2025-06-05 14:24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印发《上海市社区普通门诊诊查费减免市对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 办法》。其中提到,非职保人员普通门诊诊查费减免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区 级财政按1:1比例共同承担,分别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市级承担的资金通过市对区转移支付下达 各区,并通过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与各区财政按实际承担金额和比例据实结算。 第二条(政策定义) 本办法所称转移支付资金是指市级财政通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用 于补助各区减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普通门诊诊查费的资金。 第三条(减免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本市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以下简称"非 职保人员",包括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未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人员)的普通门诊 诊查费进行减免,减免标准按照本市现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政策规定执行。 第四条(资金保障) 非职保人员普通门诊诊查费减免所需资金,由市级财政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在 区级财政按1:1比例共同承担,分别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市级承担的资金通过市对区转移支付下 达各区,并通过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与各区财政按实际承担金额和比例据实结算。 ...
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商报· 2025-05-28 22:46
人们往往更关注"再分配"在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但"再分配"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稳增长政策应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我国经济 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再分配影响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有关政策应兼顾短期与长期,将稳增长与促改革相结合,既有利当前,又惠及长远,从健全 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层面着力,引导经济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倾斜。一是增 加对居民家庭的转移支付,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二是以政府购买增加民生领域投入,优化政府支出结 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撬动市场供给和有关投资;三是将税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着力解决 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同时通过税收政策引导消费;四是加大个人养老金税优力度,实现 部分存款向个人养老金账户转化,并带动有关服务供给。 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增长理论中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研究主题。如果从企业、政 府、居民部门间的收入份额的视角看,收入分配结构可以经由资源在消费、投资中的分配影响经济增 长。 文章提出稳增长政策应重视收入分配结构与促消费、稳 ...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23 18:30
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 术顾问 盛松成 稳增长政策应重视收入分配结构与促消费、稳增长的关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 上,分析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比低、再分配调节不够合理、民生领域支出有待增加等实际情况,从增加居民 部门可支配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引导需求结构向消费倾斜等方面,提出 一系列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年GDP同比增长5.0%,其中四季度增长5.4%,为年内最高增速,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很多积极 变化只是初步的,仍须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内需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尤其是消费将在今年经济增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 色。从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政策着力点也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由于居民和政府两大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及其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消费发展水平,完善再分配机制,可能是激发消费内生 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把"钥匙"。"再分配"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对初次分配(往往是由市场机 ...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23 18:30
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 术顾问 盛松成 稳增长政策应重视收入分配结构与促消费、稳增长的关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 上,分析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比低、再分配调节不够合理、民生领域支出有待增加等实际情况,从增加居民 部门可支配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引导需求结构向消费倾斜等方面,提出 一系列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年GDP同比增长5.0%,其中四季度增长5.4%,为年内最高增速,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很多积极 变化只是初步的,仍须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内需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尤其是消费将在今年经济增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 色。从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政策着力点也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由于居民和政府两大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及其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消费发展水平,完善再分配机制,可能是激发消费内生 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把"钥匙"。"再分配"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对初次分配(往往是由市场机 ...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4-15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需采取完善再分配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应兼顾短期与长期,将稳增长与促改革结合,引导经济需求结构向消费倾斜,且增发国债有空间,资金使用要在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 [1][2] 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待改进 - 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调节不合理有关 [3] - 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再分配调节不合理,居民部门转移支付支出大于收入 [3] -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低于GDP增速,截至2023年末我国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支出有提升空间 [4] 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 增加对居民部门的短期转移支付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拓展支持品类,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12] - 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多孩家庭等群体的转移支付,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涨幅下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关键 [12] - 设定有效期的消费券有显著时效性优势,建议将本轮消费券使用有效期设定为3个月左右,分阶段、分批次发放 [13] 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税率,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上调至8000元,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率,两项调整每年约减少税收1300多亿元,对国家财政影响小但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14] - 长期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5] 引导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消费倾斜 以政府购买撬动市场供给和相关投资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重建设、轻服务”倾向,需优化,以政府购买增加民生支出可带动企业投资,如家政、托育、养老领域 [17] - 注重政府投资基金等创新财政工具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7] 税制改革应关注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 产业端支持现代产业与消费升级融合,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创新消费税收试验机制 [18] - 需求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消费税改革,下调升级消费品税率,考虑消费区域布局 [18] 加大个人养老金税优力度,并带动有关服务供给 - 降低个人养老金账户税率,完善对养老金融产品管理人激励机制,增加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联服务 [19] 增发国债仍有空间,更多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中央财政有较大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模拟显示不同情景下到2035年我国政府负债率有不同变化,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需转变观念,货币政策应配合 [20][21][22] - 资金用途要在支持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提振消费有助于稳外资,应对外部冲击 [23]
中央转移支付10万亿!四川、河南、湖南拿得最多,江苏、广东减少最多!
城市财经· 2025-04-01 11:51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城市财经"↓ 作者:余飞 01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继续维持10万亿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财政转移支付。 其实,这和养老金的中央调剂是一样的。 由于各省人口规模不一、产业不一、资源不一,导致各地区的经济水平、财政状况悬殊,这种情况自古以来便如此。 所以,从古代开始,中国就采取了中央调剂分拨模式,就是全国各地都按照实际状况上交财政给中央,中央再根据各地发展需求划拨给地方。 这就形成了, 中央为实现各个地方的公共服务水平平等而进行财政划拨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简单理解就是富省养穷省。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理解为穷省就占了便宜。 穷省其实对富省也有很大的贡献,有资源的地区贡献资源,比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就是西部的资源输送给东部。 2021年是疫情三年中较为平缓的一年。 还有人口基本都是中部、西部往东南流入,这也是一个大贡献。 2023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了102945.19亿元。 这一数据,创下历史新高,是历史上中央对地方进行一般公共预算转移首次突破10万亿。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4年中央对 ...
划水
猫笔刀· 2024-10-25 22:18
其实这个数据和经济强省不矛盾,江苏的gdp数据一直很优秀,在中国仅次于广东,但是江苏省gdp最后 转化为老百姓收入的比例确实比较低。我去网上找了一下数据,搜到一个2022年的表格,你们可以看 看,重点是最右边一栏。 昨天评论里聊到江苏有一项数据全国倒数,即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常年徘徊在34-35%左右, 基本都在倒数第一第二。后台很多读者留言表示非常意外,因为在他们印象中江苏一直是国内顶尖的经 济强省。 上半年有一个词很流行,叫做远洋捕捞,很多民营企业家一听就浑身哆嗦。10月8日那次国务院新 闻发布会还特地回应了这件事,"纠偏违规异地执法,杜绝企业远洋捕捞"。 | | | | 2022年各省市GDP含金量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地区 | 人口(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元) | 人均可支配收 入(元) | 人均收入占 人均GDP比重 | | 1 | 黑龙江省 | 3099 | 15901 | 51310 | 28346 | 55. 24% | | 2 | 河北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