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改革

搜索文档
固定收益专题:央地财政关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盛证券· 2025-08-26 14: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央地财政关系展开,分析其历史演变、现状问题及未来改革方向,指出当前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矛盾突出,财政收支缺口依赖转移支付,未来改革或集中在培育地方税源、上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权、财权、财力——财政体制三要素 - 事权是管理事务权力,支出权是核心;财权是财政资金筹集与支配权,以税权为主;财力是可组织和分配的财政收入,转移支付使上下级财力与财权对应情况不同[1][10] -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遵循事权、财力与财权有效匹配原则,理论认识经历“二因素”认知框架、“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等阶段[12] 央地财政关系的历史沿革 - 1979 - 1993年分灶吃饭体制: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 - 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1988 - 1993年实行“六种形式财政包干”,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激发其发展经济积极性[15][16][17] - 1994年分税制改革:针对“分灶吃饭”带来的央地失衡等问题,核心是税收分类和分配,建立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收入划分体系,引入转移支付制度[19][22] - 1994 - 2016年分税制后央地间税权改革:对所得税、出口退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权划分进行调整[24] - 2016年至今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分税制后事权改革滞后,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划分逐步明确,出台多领域央地事权划分方案[27] 央地财政关系的现状 - 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权分配上央地税收接近五五分,支出责任上地方承担大部分财政支出,2024年地方财政支出占比86%,收入占比54%,不匹配问题严峻,从财政四本账看地方“第一本账”收支缺口大,依赖转移支付[29][30][34] - 结构性的压力:地方支出责任过大,2016年起地方财政支出大于全国财政收入且差额扩大,反映支出责任地方化问题;地方财政赤字依赖中央转移支付,2022 - 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超中央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力中占比提升[39][43][45] - 央地财政关系的国际比较:我国地方政府事权偏高,中央政府事权偏低,2022年地方财政支出/GDP为22.28%,中央为21.1%,在公共服务、经济事务等领域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重[4][48] 转移支付——财政均衡的纽带 - 转移支付构成:包括一般性、专项和共同事权转移支付,2024年转移支付10.0万亿,一般性占49.5%,专项占8.1%,共同事权占37.4%,一般性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约65%用于基建支出,共同事权多应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5][55][61] - 转移支付的区域分布:中西部地区获得转移支付数量多、依赖程度高,2024年四川转移支付规模最大,西藏、青海人均转移支付高,西藏等地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比例超65%,东部发达地区依赖程度低[66][67][70] 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方向 - 培育地方税源、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消费税收入或逐步下移地方,2024年消费税1.65万亿,占全国税收9.4%,改革有望加快落地,测算增量约2093亿,短期内地方财力改善有限[72][73] - 中央适度上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当前通过转移支付解决事权与财权不匹配问题存在效率损失等问题,未来或上移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事权至中央[75][76] - 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未来改革措施包括界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收入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77][78]
聊聊周末的三件大事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0 21:35
中航信托被托管事件分析 - 中航信托被建信信托和国投泰康信托托管 体现监管意志 问题机构积重难返时采用同业托管机制[5] - 金融机构合并出清潮加速 信托牌照价值下降 信用风险分担使处理难度加大[5] - 资管产品刚兑宣传不可信 打破刚兑趋势下股东实力强公司兑付比例可能较高[6] - 购买报价式产品需关注机构主体风险 金融机构头部集中化加剧 中小机构生存困难[7] - 警惕高报价理财产品 低利率时代收益伴随风险 业绩刺客型产品存在灰色手段拉高净值[7] 国务院专题学习会政策信号 - 社科院高培勇教授负责讲解 观点与近期政策方向匹配[8] - 稳预期置于政策目标首位 通过制度性承诺和政策连续性增强市场主体信心[10] - 财政政策关注地方财政自主性 地方支出占比高但自由财力占比低 超半数依赖转移支付[10] - 分税制改革是核心 需实现央地权责匹配 消费税后移下划地方可增强自主财力[10] - 财政政策实施挤牙膏策略 以精准和改革为导向 避免过度扩张 赤字率围绕3%波动[10] - 楼市问题转向预期与信心不足 需兼顾扩需求与稳预期 优化预售资金监管[10] - 股市需解决长期制度环境信心 完善注册制和退市机制 减少行政干预[10] - 总理强调市场预期是经济活动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也是预期经济[13] - 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必要时打破常规 加快重大战略和改革举措落实[14] 机器人马拉松事件分析 - 机器人板块炒作过热 估值依然偏高[17] - 马拉松赛事值得肯定 应建设性看待[17] - 行业可持续性取决于技术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形成闭环[18] - 赛事统一标准展示真实技术状态 非剪辑表演 具有科学普及价值[20] - 赛事作为展示平台 暴露技术短板 促进行业交流观摩[20] - 测试人形机器人基础身体能力 行业迈过能动门槛 适合压力测试[20] - 技术需与实际场景对接形成商业闭环 中国产业基础完善应用场景丰富[20] - 马拉松面临六大挑战:关节设计控制算法 散热 换电 算法鲁棒性 金属疲劳 通信干扰[21] - 赛事暴露问题反哺研发 优化关节疲劳电源管理散热策略等方向[21] - 人形机器人具有空间适应性优势 无缝对接人类工具界面 有利于规模化生产[22] - 人类行为数据可直接训练人形机器人 异形结构训练成本更高[22] - 能力迁移至安防配送等场景 需应对长时间运行复杂地形和电磁干扰挑战[23] - 机器人形态需高度定制化 根据不同行业需求进行二次开发[23] - 赛事探索能力迁移和技术集成 推动行业能力上限 关键模块向下沉淀[23] - 机器人系统分为硬件本体 小脑控制算法 大脑决策系统三层[24] - 马拉松测试本体和小脑能力 小脑能力未来1-2年趋于标准化[24] - 硬件性能制造成本和精度控制将成差异化点 大脑层决定规模化落地[24] - 过渡阶段可采用传统视觉加轻量规划策略 落地商超巡检药房配送等应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