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利得策略

搜索文档
债市的长期方向和短期过渡策略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债市、科创债市场、转债市场、权益市场 公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冀中能源集团、吉利集团、山东红桥、中国铁建、山东高速、陕西陕煤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债市 - **利差表现**:当前债市信用利差显著压缩,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30年期国债新老券利差收窄,但20年期票息、不同期限国开债与非国开债、长久期地方债利差极度分化[1][2] - **投资策略**:投资者有两种策略,提前布局兼顾票息和流动性的品种更具优势,票息策略难以单独长期存在,更多是过渡性策略,需结合市场整体利率走势调整[1][3][4][5] - **宏观政策影响**:宏观政策转向可能导致流动性收紧,各类利率及信用风险溢价上升;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可能突破国债收益率下限,扩大信用风险溢价,高信用风险溢价或低流动性品种难跑赢其他资产[1][6] - **降息空间**:政策降息空间有限,但广谱贷款降幅尚未完全定价,后续仍有调整空间[1][7] - **资本收益预期**:今年三季度资本收益预期较高,7 - 8月或存在资本收益机会[1][8] - **6月过渡期**:6月是关键过渡期,资金利率不确定性降低,银行提前发存单补充流动性,策略应从票息转向兼顾流动性[1][9] - **关注品种**:关注10年和30年非活跃券、10年非国开债、10年地方债、五年以上高评级信用债及新一代ETF[1][10][11] 科创债 - **发行特征**:2025年5月科创债发行规模创新高,达3400多亿元,一级认购倍数大幅上升,期限集中在三年以内,主体评级多为AAA级,银行间市场以地方国企为主,民企全部在银行间市场发行[3][13][14] - **利差表现**:高等级、中短久期科创债与同等可比中票利差不显著;中低等级、短久期民企科创债券利差溢价稍高;同一主体内,科创债与其他信用债定价差距不大[15] - **科创新政影响**:将科技创新纳入金融机构服务评估体系,有望推动金融板块率先进行估值压缩,产业主体存在行业溢价机会[16] - **资金用途及存量**:非银金融主体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股权及基金投资,存续科创公司数量达2000多只,总规模约2.25万亿元,5月换手率明显提升[17] - **挑选建议**:优先关注金融板块利差压降机会,关注传统行业有转型诉求企业、国家重点支持战略行业民企科创债,市场端稳定机构可关注超长品种[18] - **风险分担工具影响**: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会导致信用分层,可通过3D筛选框架优选中高等级且底层资金投向清晰的科创债[19] 转债市场 - **低价弱资质转债表现**:今年5月中旬以来,低价转债表现偏弱,主要因投资者担忧信用评级下调风险,但不太可能重演去年信用冲击[20] - **整体转换市场表现**:最近一周内整体转换表现偏弱,比正股等权指数跌幅更大,主要受权益市场走势、资金流出扰动等因素影响[23] - **转债市场表现不佳原因**:权益市场疲软、低价转债面临信用风险担忧、强赎事件频发导致转债市场估值主动压缩[24] 权益市场 - **主要风险**:当前权益市场主要面临关税升级风险,特朗普威胁上调钢铝关税、暂停向中国商飞出口飞机发动机,引发对其重启对华关税的担忧[25] - **市场趋势**:未来权益和转债市场将保持谨慎态势,看好价格偏中低价的转债,建议关注自主可控和内需主线[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5月科创债发行期限集中在三年以内,占比约75%,交易所市场公司债期限稍长,一年以下主要在银行间市场[14] - 现存472只转换中2024年平均归母净利润亏损占比达22.5%,2023年为13.4%;2024年实现盈利且利润正增长的转换数量占比39%,2023年为45%,今年最新跟踪评级可能出现部分转换信用评级下调[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