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避风港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没想到中国敢这么干,发行美债狂揽 1182 亿,美联储急刹车
搜狐财经· 2025-11-12 15:59
发债市场表现对比 - 中国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获得1182亿美元认购资金,认购倍数高达30倍,其中5年期债券认购倍数突破33倍,创下历史纪录[1] - 同期美国财政部发行同期限国债,认购倍数仅为2.6倍,远低于中国债券的火爆程度,两国债券利率相近但资本明显偏好中国债券[1] - 中国此次发债热度远超过去几年历次美元债发行,而美国国债认购倍数始终徘徊在2.5至2.7倍之间,处于历史偏低水平[3] 全球资本选择的核心原因 - 投资者疯抢中国债券并非因利率更高,而是被中国过硬的信用背书吸引,包括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稳定的贸易顺差、稳健的宏观政策与高效治理能力[5] - 中国偿债能力稳定性在全球范围内远超多数国家,基于基本面的信任让中国债券在国际市场中形成独特吸引力,成为资本避险优选标的[5] - 美国已深陷债务泥潭,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8万亿美元且增速加快,高利率环境让债务负担雪上加霜,政治极化加剧市场担忧[5] 中国发债的战略目标 - 核心目的绝非简单融资,而是借全球资本市场舞台打造中国版"资本避风港",证明全球资本的安全选项不止一个,打破美国独家垄断[7] - 为全球金融秩序"增加变量",用市场化方式筹集美元资金并以更合理利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形成强有力的"金融盾牌"[9][10]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发行美元债支持合作伙伴经济发展,这些国家未来可用人民币或资源偿还,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比重[12] 对全球金融格局的潜在影响 - 美国融资成本可能被迫抬高,全球资本总量有限,当资金涌向中国债券,美国为吸引资本只能提高国债利率,对债台高筑的美国财政雪上加霜[14] - 美联储政策操作空间被大幅压缩,中国债券吸金效应加剧美元回流压力,使美联储陷入"加息难、降息更难"的两难境地[14] - 美元金融霸权的根基开始摇晃,美债遇冷、中国债走俏的现象可能是新金融格局开启的历史起点,长期趋势难以靠短期手段改变[16] 中国金融体系的深化与巩固 - 以香港为发行地强化了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向全球提供稀缺高质量资产[18] - 中国主权美元债常态化发行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提供关键定价基准,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成为中资企业海外发债核心参考,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18] - 在当前全球环境下,资本偏好转向看重"确定性",中国通过市场化操作向全球展示自身信用实力与发展稳定性,巩固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有利地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