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集约化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优先股隐退 “小算盘”背后有“大账”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商业银行资本工具演变 - 优先股逐步隐退,可转债集中到期,资本补充工具出现变化 [1] - 近期A股上市银行掀起优先股赎回潮,兴业银行赎回560亿元优先股,上海银行也审议通过全额赎回 [2] - 2014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累计发行境内优先股规模约8371.5亿元 [3] 优先股赎回原因 - 早年发行的优先股股息率普遍较高(2019年前达5.4%),而新发永续债成本仅2%左右,赎回可节约财务成本 [3] - 兴业银行2024年支付优先股股息25.97亿元,赎回前将"兴业优2"票面股息率下调至3.7% [3] - 多家银行下调优先股票面股息率,调整后多数在4%以下,但仍高于新发债券成本 [4] 永续债崛起 - 自2020年起无上市银行公开发行优先股案例,永续债成为主流资本补充方式 [5] - 永续债发行成本更低(中国银行7月发行300亿元永续债前5年票面利率仅1.97%),审批程序更简洁 [5][6] - 2024年前7个月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35只规模合计4882亿元,高于去年同期 [6] 银行资本管理现状 - 商业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8家低于行业均值 [7] - 江苏银行、兰州银行、浙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低,分别为8.36%、8.37%和8.38% [7] - 银行业盈利能力承压,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成为"主动脉",包括专项债、险资入股等方式 [7] 资本集约化转型 - 银行通过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和业务转型来缓解"资本焦虑" [7] - 加大债券类资产配置以获取投资收益,兼具免税、低风险、低资本消耗优势 [8] - 推进资本计量高级法落地,民生银行预计申报后还需2-3年获批实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