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材料设计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军工材料:为什么隐身材料是真正的“新”材料?(附75页PPT)
材料汇· 2025-10-01 22:41
隐身材料行业核心观点 - 隐身材料是现代国防装备的刚需品,受益于隐身空战模式的确立和先进装备的列装,行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2][3][7] - 行业投资逻辑清晰,短期看新型装备放量,中期看渗透率提升,长期看结构件应用拓展,后市场耗材属性驱动持续景气 [4][7] - 行业壁垒高企,军品资质、先发优势和研发壁垒共同构筑了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5] 新需求:隐身空战模式的驱动 - 21世纪初以F-22为代表的隐身战斗机出现,标志着空战进入隐身时代,隐身能力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 [2][18] - 隐身战斗机在超视距空战中具备“先敌发现、先敌发射”的压倒性优势,F-22对三代机的模拟空战交换比高达9:1 [19][25][27] - 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中,外形设计对减小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贡献占90%,隐身材料占10%,但材料因不改变气动外形而成为发展趋势 [37] 新市场:国防装备需求广阔 - 前装市场:四代机等先进航空装备对隐身材料、热防护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的需求随军机放量快速增长 [3] - 后装市场:隐身涂层在全生命周期内需频繁维护,F-22隐身战斗机50%的维护成本来自于隐身涂料,后市场空间巨大 [3] - 隐身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舰船等各军种武器装备,当前战场上雷达探测占60%,红外探测占30%,是材料研发的主要方向 [46] 新逻辑:多维度的成长路径 - 短期逻辑:各型新兴装备加速批产,特种功能隐身材料随下游列装而放量 [4][7] - 中期逻辑:隐身性能提升空间大,材料渗透率与军机数量共振 [4][7] - 长期逻辑:隐身需求向结构件渗透,结构隐身材料牵引新增长极 [4][7] - 后市场逻辑:订单规模效应显著,材料耗材属性驱动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4][7] 新格局:高壁垒下的稳定竞争 - 行业存在较高的军品资质壁垒、先入壁垒以及研发壁垒 [5] - 美国军用隐身材料多由主机厂自研或与实验室联合研制,已确立先发优势 [5] - 中国隐身材料企业结合实验室成果率先实现批量化生产,形成市场及认证壁垒,国内主要厂商包括偏重中高温隐身材料的华秦科技、主营常温隐身材料的佳驰科技以及生产超材料结构件的光启技术 [5] 隐身材料技术体系详解 - 隐身涂层本质是航空涂料的一种,基本结构为“底层+面层”,底层增强结合强度,面层实现隐身功能 [11][73][75] - 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可与热障涂层类比,通常由“粘结层+扩散阻挡层+功能层”三位一体构成,功能层用于降低表面红外辐射特征 [77][78][79] - 雷达吸波材料通过将入射雷达波电磁能转换为热能而耗散,达到减小RCS的目的,理想材料需具备宽频带、薄厚度、强附着力等特点 [54] - 超材料作为新路径,通过人工设计微观结构获得自然界不存在的物理性质,其作用范围可横跨整个波谱频段 [65][67] 产业链与企业动态 - 行业上游原材料制作难度较大,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 [5] - 自2021年起,行业内主要企业如光启技术、华秦科技、佳驰科技等集中迎来重大订单落地,表明行业基本面正在加速兑现 [14] - 企业产品各有侧重,例如佳驰科技2022年向中航工业集团销售涂层材料A1达17092.22万元,显示出其在特定领域的市场地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