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朔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20 05:40
公司基本信息 - 新成立公司名称为上海朔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潘凌云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核心业务包括超材料销售和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 [1] -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业务涵盖无船承运和国际货物运输代理 [1] - 贸易业务涉及广泛的技术进出口和货物进出口 [1] - 销售产品范围包括化工产品、橡胶制品、化肥、合成材料、日用化学品、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塑料制品、金属材料和专用化学品 [1] - 服务业务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贸易代理、企业管理及多项商务服务 [1]
上海磐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9 05:43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磐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程谱锦,注册资本2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合成材 料销售;超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稀土功能材料销售;表面功能材料销售;新型膜材料销售;石墨 烯材料销售;防腐材料销售;保温材料销售;耐火材料销售;磁性材料销售;前沿新材料销售;新型陶 瓷材料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民用航空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隔热和隔音材料销售;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非金属矿及 制品销售;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塑料制品销售;密 封用填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特种陶瓷制品销售;增材制造装备销售;技术玻璃制品销售。 (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光启技术20251116
2025-11-16 23:3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两个行业:固态电池产业链(包括电池制造商、锂电设备供应商)和军工行业(特别是超材料领域)[2][11] * 公司方面,固态电池部分重点提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合作)以及锂电设备公司荣旗科技、西矿股份、纳克诺尔、科新机电、先导智能、海目星等[2][4][8][10] * 军工及超材料部分重点分析光启技术[11][12] 固态电池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驱动因素与现状 * 固态电池市场受政策支持(如工信部2024年启动60亿人民币研发专项,2025年底中期验收)[3]、企业研发(宁德时代研发团队从100人扩展至1,000人)[3]及技术突破(上汽智己L6搭载半固态电池、华为固态电池专利)驱动[2][3] * 全固态电池大会等事件强化了市场关注度,11月和12月是密集对话窗口期[3] 主要企业进展 * 宁德时代:深耕固态电池超十年,2024年组建超千人研发团队,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2030年大规模生产,自称在全固态电池研究和产业化上全球领先,其换电体系可兼容未来发展[2][5] * 国轩高科:2025年5月金石全固态电池首条实验线贯通,设计产能0.2GWh,100%自主开发,质量频率超90%,规划12GWh准固态产线,样车行驶里程超1万公里,10月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2][6] * 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自2019年合作,联合成立实验室和合资公司,预计2026年量产全固态样车,计划2027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量产[2][7]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固体界面接触难题主要通过界面工程改性、材料和工艺突破解决[8] * 工艺端使用等静压设备增大压力以减少孔隙,提高界面接触,从而提升循环寿命[8] 锂电设备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与产能预期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3,758 GWh)和储能电池(出货量1,400 GWh)总出货量达5.1TWh,按80%产能利用率计算,锂电设备产能需求将超6TWh[4][9] * 2025年中报显示当前锂电设备产能利用率达91%,预计2025年底全球锂电产能达2.2TWh,2030年前需新增2.8TWh以上产能(超现有产能一倍)[4][9][10] * 国内四家主要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2025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超49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宁德时代在建工程投资373.66亿元,同比增长48%[10] 订单与业绩展望 * 随着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推进中试线招标及装车测试,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锂电设备订单将显著增加,利好相关设备公司业绩增长[4][9] * 设备厂商如先导智能订单指引上调,显示需求强劲,预计2026年和2027年锂电设备板块将继续超预期增长[10] 军工行业与光启技术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军工行业内需方向市场关注度较低,但正处于十四五向十五五估值转换的重要转折期[11]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整体涨幅87%,航空主机厂涨幅124%,军工电子涨幅107%,原材料涨幅182%,新材料尤其是超材料成为重要增长点[11] * 全球超材料市场近几年复合增速25%,主要增长来源于中国,国内占据全球近30%相关论文发表量,高影响论文超半数来自中国[11] 光启技术优势与进展 * 光启技术是超材料领域绝对龙头,创始团队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是超材料学科创始人团队成员[11] * 公司产品在国防军工领域应用占比约62%,包括161种特种功能材料、29款功能衣料、电磁吸波蜂窝80款等[12] * 拥有佛山、株洲、天津等多个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配套体系[12] * 2025年9月公布量产2.0技术孵化进展,通过工艺优化提升效率,预计2025年底完成第一阶段升级,2026年实现全体系技术迭代[12] * 拓展无人机业务,发布全球首款全机身超材料无人机并签订20亿人民币采购合同,同时涉足汽车检测领域,与华为合作验证通信性能[12] * 预测公司今后三年收入分别为25亿元、56亿元和75亿元,对应利润分别为9.6亿元、18.8亿元和23.5亿元[12] 其他重要内容 值得关注的企业 * 解决固体界面接触问题的设备企业:推荐关注荣旗科技(持有四川力能20%股权,专注高压设备)、西矿股份(凭借非标金属压力容器技术积累),以及纳克诺尔、科新机电[8] * 锂电设备企业:推荐关注先导智能、海目星等[10]
光启技术 (1)
2025-11-16 23:3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固态电池行业及产业链相关公司(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清陶能源、上汽集团)[2][3][5][6][7] * 锂电设备行业及相关公司(如荣旗科技、西矿股份、纳克诺尔、科新机电、先导智能、海目星)[4][8][9][10] * 军工行业及超材料领域公司光启技术[1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固态电池行业进展与驱动因素** * 市场受政策、企业研发和技术突破驱动,例如工信部启动60亿人民币研发专项[3],上汽智己L6搭载半固态电池[2][3],宁德时代研发团队从100人扩展至1,000人[3],华为发布固态电池专利[3] *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2030年大规模生产,并声称在全固态电池研究和产业化上全球领先[2][5]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首条实验线贯通,设计产能0.2GWh,自主开发率100%,质量频率超90%,并规划12GWh准固态产线,样车行驶里程超1万公里,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2][6] * 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合作,预计2026年量产全固态样车,计划2027年第一季度实现整车量产[2][7] **锂电设备市场需求与预期** * 预计年底至明年锂电设备订单将显著增加,受益于头部企业推进中试线招标及装车测试[4][9] * 预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出货量将达5.1TWh,按80%产能利用率计算,锂电设备产能需求将超6TWh[4][9] * 2025年中报显示当前锂电设备产能利用率已达91%,预计2025年底全球锂电产能将达2.2TWh,2030年前需新增2.8TWh以上产能[4][9][10] * 国内四家主要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2025年前三季度总计资本开支超49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宁德时代在建工程投资为373.66亿元,同比增长48%[10] **固体界面接触问题解决方案与相关企业** * 固体界面接触难题主要通过界面工程改性、材料和工艺突破解决,等静压设备通过增大压力减少孔隙,提高界面接触[8] * 推荐关注荣旗科技(持有四川力能20%股权,专注高压设备)和西矿股份(凭借非标金属压力容器技术积累)[8],以及纳克诺尔、科新机电等企业[2][8] **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的优势与前景** * 光启技术是超材料领域绝对龙头,创始团队来自美国杜克大学,是学科创始人团队成员[11][12] * 全球超材料市场近几年复合增速25%,主要增长来源于中国,国内占据全球近30%相关论文发表量[11] * 公司产品在国防军工领域应用广泛,占比约62%,拥有多种特种功能材料和生产基地[12] * 公司拓展无人机业务,发布全球首款全机身超材料无人机并签订20亿人民币采购合同,同时涉足汽车检测领域[12] * 预测公司今后三年收入分别为25亿元、56亿元和75亿元,对应利润分别为9.6亿元、18.8亿元和23.5亿元[12] 其他重要内容 * 11月和12月是固态电池密集对话窗口期,市场已有所反应[3] * 军工行业处于十四五向十五五估值转换的重要转折期,十四五期间新材料涨幅达182%[11] * 光启技术公布了量产2.0技术孵化进展,预计年底完成第一阶段升级,明年实现全体系技术迭代[12]
工信部重磅发布,重点发展5大行业100+新材料!
DT新材料· 2025-11-12 00:03
政策目标与总体框架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并初步形成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 [2] - 政策依据为《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2025版)》和《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2025版)》,涉及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与未来产业等5大类及37大细分方向 [2] 石化化工领域 - 聚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如轻质低碳富氢原料利用、磷矿资源高效利用、海水提钾,以及高端材料合成技术如高端聚烯烃聚合、超高纯化学品纯化、光刻胶树脂合成 [4] - 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如大型装置电气化、绿氢替代灰氢、废塑料再生利用、非粮生物质利用,推动高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树脂、医药中间体、生物基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 [4] 有色金属领域 - 聚焦铜、铝、铅、锌、镁、稀土、稀有金属等有色金属资源绿色低碳高效采选冶炼工艺,以及高纯有色金属及化合物等高品质原料制备技术 [5] - 发展高性能轻合金、铜基新材料、高端硬质合金、稀土稀有金属高端功能材料,实现硬质合金及制品、铝镁轻合金结构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 [5] 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 - 聚焦高性能人工晶体生长及加工技术、高纯石英制品先进合成技术、高性能陶瓷粉体制备及烧结技术、功能性超硬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6] - 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功能晶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相关陶瓷膜材料、高纯石英砂及高性能石英玻璃制品等关键材料产业化 [6] 前沿材料领域 - 聚焦微纳加工与制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技术、化学溶液合成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氨氢转换催化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 [7] - 实现超材料、单/双壁碳纳米管、纳米材料、二维半导体材料、石墨烯、钙钛矿材料、量子点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关键材料产业化 [7] 轻工领域 - 聚焦智能家电技术、高速数字马达等家电数智化技术,以及高镍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隔膜等电池关键材料技术 [8] - 发展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调控、复合酶制剂低温活性保持、无磷助剂去污增效、酶法清洁制浆、废弃塑料高值化回收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 [8] 集成电路领域 - 围绕高可靠性芯片在复杂应用环境的可靠性问题,开展涵盖设计、工艺、封装和测试等多维度的中试验证工作,提升产品应用适配性 [9] - 面向智能传感器、芯粒、光芯片、EDA/IP核等领域提升中试能力,验证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前沿领域应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 [9] 能源电子领域 - 聚焦钙钛矿光伏电池、叠层光伏电池等先进光伏技术,以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关键电池材料等新型电池技术 [10] - 开展高安全新型储能技术中试,推动关键制造工艺验证及改进提升,解决新型电池原型样件开发到规模化制造瓶颈问题 [10] 新型显示领域 - 聚集8.5代及以上LCD、AMOLED主流显示技术和Micro LED、硅基OLED、电子纸、激光显示、3D显示等前瞻性显示技术开展中试验证 [11] - 推动显示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器件及零配件的验证与优化工作,提升产品性能,加快技术迭代 [11] 脑机接口领域 - 聚焦高密度高柔性电极技术、低功耗通用芯片技术等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技术,以及极微弱脑电特征识别技术、大数据大模型技术等信号处理技术 [12] - 推动脑机接口芯片、传感器、电池、馈通、材料等关键环节国产化水平提升,加快技术攻关、产品研制、中试评估与应用落地 [12] 元宇宙领域 - 聚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头显、全息投影设备、智能触觉手套等终端设备,以及阵列与衍射光波导等光学器件 [13] - 发展基于眼球追踪的注视点渲染技术、手势追踪、眼动追踪、全身动捕等多通道交互技术,推动高性能传感器、全息显示材料等关键元器件产业化 [13] 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 - 聚焦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世界模型、群体智能等智能决策和控制技术,以及高精度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 [14] - 发展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减速器、轻质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等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 [14] 量子科技领域 - 聚焦高纯度同位素、特种气体与金属靶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工艺,以及高性能激光器、光学元器件、光电调制与探测器件等核心器件制造技术 [14] - 推动量子计算基准测评、芯片与原型机研制、软件与操作系统研发,加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制 [14] 清洁低碳氢领域 - 聚焦碱性水电解制氢、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固体氧化物水电解制氢、氨醇裂解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与碳捕集等制取技术 [15] - 发展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纯氢管道抗氢脆材料等储运技术,加速清洁低碳氢在冶金、石化化工、工业绿色微电网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5]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 - 专题论坛涵盖欧洲、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市场、法规、规划解读,以及先进回收技术如热裂解、催化裂解、醇解、酶解、溶剂解 [16][17] - 关注PCR/PIR高分子的循环利用案例,涉及汽车、家电、废纺、包装、风机叶片材料的循环利用,探讨再生高分子如何改写产业逻辑 [18] 热管理产业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聚焦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eVTOL/无人机、储能等六大主题应用 [23] - 大会关键词包括热科学、热管理材料、热管/VC均温板、隔热保温材料、微射流冷却、液冷技术、Chiplet/3D IC热管理、功率器件热管理 [23]
惠州湛岚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8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09 05:25
公司基本信息 - 新成立公司名称为惠州湛岚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薛有志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8万元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合成材料、合成纤维、高品质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的销售 [1] - 同时经营超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材料的销售 [1] - 业务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 [1] - 公司从事新材料技术研发活动 [1]
上海隆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06 06:20
公司基本信息 - 新成立公司名称为上海隆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易迎香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核心业务包括超材料销售和新材料技术研发 [1] - 业务涵盖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 [1] - 销售类业务广泛涉及涂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 [1] - 其他销售业务包括五金产品、针纺织品、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及日用百货等 [1] - 还包括文具用品零售、工艺美术品批发及预包装食品销售 [1]
光启技术: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全部解除质押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5.96亿元
中证网· 2025-11-05 15:32
控股股东财务状况 - 控股股东西藏映邦通过协议转让及大宗交易方式完成系列化债工作 所持公司股份已全部解除质押 [1] - 控股股东高负债及高质押率可能对公司产生的间接风险已消除 公司控制权稳定且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有重大改善 [1] - 控股股东目前没有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1] 公司研发投入与产业影响 - 公司在超材料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过程中已累计斥资超80亿元 重点用于建设超材料研发制造超级平台 [1] - 高投入模式夯实了技术底座并填补了产业空白 但也曾导致股份质押率处于相对高位 [1] 财务与经营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5.96亿元 同比增长25.76% 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2] -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06亿元 同比增长12.81% 完成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93% [2] - 公司今年以来公告的批产订单金额近28亿元 创下年度历史新高 [2] 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 公司无人机业务已经实现小批量试产 [2] - 公司AI人形机器人超材料部件研发获得相关突破 [2] - 公司"紧缩场检验检测技术"助力客户获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 [2] 市场影响与资本关注 -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是公募基金及险资等专业投资机构的核心风控指标之一 公司质押归零精准回应了机构关切 [2] - 股份全部解除质押符合更多长线资本的准入标准 能优化股东结构并为公司提供稳定的长期资本支持 [2]
光启技术:超材料的“可编辑性”决定了其产业化过程本质上是逆向设计
证券日报· 2025-10-27 16:13
超材料产业化模式 - 超材料产业化过程本质上是逆向设计,从需求出发进行定制化开发,与大多数行业依赖供需互动推动增长的模式不同 [2] - 超材料从微观结构编辑到最终产品批量制造,每一环节均高度非标,需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逆向、定制化开发 [2] - 一般制造业中底层技术演进路径相对明确,规模化生产多采用标准化流水线,而超材料恰好相反 [2] 超材料产业价值环节 - 由于超材料高度非标的特性,规模化生产极为考验企业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与全链条穿透的能力 [2] - 对光启技术而言,规模化生产反而成为最具不可替代性、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之一,这与“微笑曲线”理论在一般制造业中的应用不同 [2] - 在一般制造业中,生产环节通常附加值较低 [2] 公司行业地位与能力 -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超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并应用于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的企业 [2] - 公司不仅深入基础研究,推动超材料技术迭代与突破,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 - 公司实现从上游到下游全链条的深度创新,实现了“极致的性能”“极致的成本”和“极致的产量”,具备强大的护城河能力 [2]
光启技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存货约4.73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6:09
公司运营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存货约4.73亿元,相比报告期期初大幅增长114.61% [1] - 存货增长主要系超材料业务为交付任务备产备料所致 [1] - 2025年第三季度生产量达4.30亿元,同比强劲增长132.35%,环比增长48.76%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生产量达9.29亿元,同比增长79.79% [1] 产能与业务进展 - 存货增加直接体现了公司709二期产能的顺利释放 [1] - 生产量数据印证超材料业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