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材料

搜索文档
隐身材料:先进战机核心技术,新兴材料潜力巨大
2025-08-18 23:10
隐身材料:先进战机核心技术,新兴材料潜力巨大 20250818 摘要 隐身技术依赖于探测手段的发展,主要包括可见光、雷达和红外探测, 其中雷达隐身技术是研究重点,主流方法为无源隐身,通过控制电磁波 和降低回波强度实现,RCS 是衡量隐身效果的关键指标。 雷达隐身技术主要通过减少电磁波发射和降低回波强度实现,包括使用 吸波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结构隐身材料利用先进复合材料制作具备隐 身功能的部件,如机翼和进气道等。 红外隐身主要针对 1-2.5 微米、3-5 微米和 8-14 微米波段进行处理,通 过涂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降低高温部位的红外辐射,实现隐身效果。 频率选择表面技术应用于飞机和战舰,允许特定频率电磁波通过,阻挡 其他频率,实现功能保障与隐身效果兼顾,如 F22 战斗机和拉菲特级护 卫舰的雷达罩。 超材料通过亚波长单元结构排列展现超常物理特性,可使电磁波绕过物 体实现隐身,为军事科技提供新的方向,实现更高效的隐藏。 Q&A 隐身材料在航空装备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随着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隐身材料在整个航空产业链中的渗透力将显著提升。 下一代航空装备对战机隐形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隐身材料的性能指标 和应 ...
军工行业材料月报:关注半年报披露-20250814
中航证券· 2025-08-14 10:37
投资评级 - 军工材料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4] 核心观点 - 7月军工材料指数上涨3.59%,跑赢军工(申万)指数0.51个百分点 [1] - 推动军工材料板块增长的五大逻辑: 1) "十四五"末期补课需求带动上游材料需求 [3] 2) 地缘政治冲突提升军工板块关注度 [3] 3) 新材料技术成熟带来渗透率提升(如隐身材料) [3] 4) 军民融合打开市场空间(如菲利华军转民) [3] 5) 军工材料板块存在补涨空间(5月以来涨幅15.4% vs 军工指数21.55%) [3] - 截至8月6日,6家军工材料公司发布业绩预告,4家实现增长,净利润增速下限26.18%,上限中位数41.31% [7] 行业重要事件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种所民机生产专线投产,满足大飞机批产提速需求 [8][25] - 大型客机机体材料市场规模未来20年超3万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目前C919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8][30] - "反内卷"政策有望改善材料企业生存环境,稳定民用材料价格 [9] - 广汽高域复合翼飞行汽车首飞,整机90%以上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24] - 中材科技主导修订三项复合材料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24] 行业展望 1) 行业复苏:2025年"十四五"收官年需求集中释放,碳纤维大额订单显示确定性恢复 [10] 2) 价格博弈:军品降价趋势下需平衡低成本与高可靠性 [11] 3) 多流水发展:产业链重塑带来新机遇,产品竞争力将取代渠道优势 [12] 4) 材料多功能化:复合材料应用比重将持续提升 [13] 5) 新工艺发展:增材制造、纳米技术等特种加工工艺快速应用 [14] 6) 民用市场拓展: - 低空经济带动碳纤维需求 [14] - C919累计交付20架,国产替代市场空间3万亿 [15] - 商业航天推动新型热防护/耐高温材料发展 [16] - 人形机器人拉动钛合金/PEEK材料需求 [17] 重点公司 建议关注: - 碳纤维: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佳力奇 [18] - 高温合金:抚顺特钢、钢研高纳、航材股份 [18] - 钛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西部材料 [18] - 增材制造:铂力特、超卓航科 [18] - 隐身材料:华秦科技、佳驰科技 [18] 市场数据 - 7月原材料价格: - 电解镍12.27万元/吨(-0.65%) - 电解钴26.20万元/吨(+5.65%) - 海绵钛5.10万元/吨(+0.30%) - 丙烯腈0.82万元/吨(-0.61%) [31] - 预计2028年: - 高端钛合金(航空航天)市场规模200亿+(CAGR15%) - 碳纤维300亿+(CAGR17%) - 高温合金400亿+(CAGR15%) [43] - "十四五"期间主要军工材料产能实现翻番增长 [45]
激浊扬清,周观军工第130期:八月金股航发动力
长江证券· 2025-08-03 22:37
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4] 核心观点 - 航空发动机作为军贸装备单独出口品种具有主机地位,2019-2023年飞机订单份额较2014-2018年提升6.01pct至50.09% [12][13][14] - 航空发动机具有高值消耗品属性,存量飞机市场催生长期换发和维修需求,军用战斗机寿命指标远超发动机总寿命 [15] - 国际航发公司维修业务占比高,罗罗军用航发维修收入占比超50%,GE航空维修收入占比从48%提升至71% [18][22][24] - 测算未来20年军用航发后市场空间约4287.4亿元,年均214.4亿元 [25][26] - 航发后市场占比提升与营业利润率呈正相关,GE航空后市场占比提升期间营业利润率从13.5%提升至21.3% [28][29] - C919国产大飞机在东南亚市场取得突破,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航空公司表现出采购意向 [41][46] - 空客和波音未交付订单分别为年交付量的11.43倍和18.93倍,显示全球商用客机需求旺盛 [47][49] - 中国商飞计划2029年C919产能达200架/年,较2027年提升33% [54] - 中国商飞预测2023-2042年全球新飞机交付价值46.78万亿元,中国占比超20% [60] 重点公司分析 航发动力 - 作为八月金股,在军贸装备中具有主机地位 [10] - 2014-2024年总收入从267.6亿元增长至478.8亿元,内贸收入从149.8亿元增长至449.9亿元 [26] - 参考国际经验,国内航发维修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大 [18][22] 华秦科技 - 掌握隐身材料核心技术谱系,产品包括隐身涂层和结构材料 [86][110] - 前瞻布局陶瓷基复合材料,持股51.5%的上海瑞华晟公司开展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材研发 [114] - 隐身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复杂附加值高,毛利率可达80%以上 [108] 中航光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86亿元,同比增长3.04% [121][125] - 从连接器向系统互联解决方案拓展,配套级别和价值量持续提升 [127][128] - 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民机等多领域 [130][134] - 2023年启动27.2亿元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建设,聚焦光传输和液冷散热产品 [144]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补欠账"主线,中长期优选"产品力提升、渗透率提升、客单价提升"标的 [149] - 超配含"弹"量标的如菲利华、航天电器 [149] - 关注下一代战机产业链中航沈飞、航发动力、中航高科等 [149]
华秦科技(688281):GE、普惠提升陶瓷基复材使用比例,公司前瞻性卡位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极
东方证券· 2025-07-16 16: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GE、普惠重视陶瓷基复材在新一代窄体客机发动机上的应用,其渗透率或持续提升,国内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进入关键节点,陶瓷基复材有望助力国内追赶海外先进水平 [8] - 公司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上海瑞华晟,前瞻性卡位航发关键技术,“十五五”期间陶瓷基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 [8] - 隐身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作为主业可保证陶瓷基复材研发稳步推进 [8]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9.17 亿、11.39 亿、13.55 亿、17.53 亿、21.89 亿元,同比增长 36.4%、24.2%、18.9%、29.4%、24.8% [3] - 营业利润分别为 2.65 亿、4.44 亿、4.85 亿、6.60 亿、8.48 亿元,同比增长 - 29.1%、67.5%、9.1%、36.3%、28.4% [3]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3.35 亿、4.14 亿、4.32 亿、5.89 亿、7.58 亿元,同比增长 0.5%、23.6%、4.4%、36.4%、28.5% [3] - 毛利率分别为 57.8%、50.7%、49.7%、50.7%、51.0%;净利率分别为 36.5%、36.3%、31.9%、33.6%、34.6% [3] -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8.4%、9.4%、9.1%、11.5%、13.5% [3] 可比公司估值 - 钢研高纳、佳驰科技、航发动力、航材股份、航宇科技 2025 年调整后平均市盈率为 42 [10]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 年,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 40.11 亿、42.00 亿、42.04 亿、45.99 亿、52.64 亿元 [11] - 非流动资产合计分别为 11.51 亿、18.47 亿、22.22 亿、24.18 亿、24.80 亿元 [11] - 资产总计分别为 51.62 亿、60.47 亿、64.25 亿、70.18 亿、77.43 亿元 [11] 利润表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9.17 亿、11.39 亿、13.55 亿、17.53 亿、21.89 亿元 [11] - 营业成本分别为 3.88 亿、5.62 亿、6.81 亿、8.65 亿、10.73 亿元 [11] - 营业利润分别为 2.65 亿、4.44 亿、4.85 亿、6.60 亿、8.48 亿元 [11]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0.75 亿、3.18 亿、2.92 亿、4.13 亿、5.91 亿元 [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78 亿、 - 9.56 亿、 - 5.05 亿、 - 2.48 亿、 - 1.48 亿元 [1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3.08 亿、3.68 亿、 - 1.41 亿、 - 1.48 亿、 - 1.94 亿元 [11]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6.4%、24.2%、18.9%、29.4%、24.8% [11]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 57.8%、50.7%、49.7%、50.7%、51.0% [11]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6.5%、22.7%、22.8%、23.2%、23.4% [11]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1.8、1.6、1.6、1.7、1.6 [11]
军工材料:为什么隐身材料是真正的“新”材料?(附75页PPT)
材料汇· 2025-07-09 20:34
隐身材料行业核心观点 - 隐身技术已成为现代空战模式的核心竞争力,隐身战斗机在超视距作战中具备压倒性优势[18][19] - 隐身材料行业呈现"四新"特征:新需求(装备渗透率提升)、新市场(前后装市场共振)、新逻辑(短中长期成长路径)、新格局(高行业壁垒)[2][3][4][5] - 隐身材料技术路径呈现三足鼎立格局:红外隐身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超材料[46][47][64] 新需求分析 - 隐身空战模式下,F-22对三代机交换比达9:1,隐身性能是关键制胜因素[19][25] - 现代战机隐身技术实现路径中,外形设计贡献90% RCS缩减,材料贡献10%[36] - 飞行器尾部方向特征信号95%来自发动机腔体散射和红外辐射,需多重隐身涂层[46] 市场前景 - F-22维护成本50%来自隐身涂料,凸显后装市场持续性[3] - 前装市场受益四代机列装加速,预计带动特种功能材料需求快速增长[3] - 国内厂商形成差异化布局:华秦科技(中高温)、佳驰科技(常温)、光启技术(超材料)[5] 行业发展逻辑 - 短期逻辑:新型装备加速列装带动材料从0到1突破[4][7] - 中期逻辑:隐身性能提升与军机数量形成共振[4][7] - 长期逻辑:结构隐身材料开辟新增长极[4][7] - 后市场逻辑:耗材属性驱动行业持续高景气[4][7] 技术路径拆解 红外隐身材料 - 采用"粘结层+扩散阻挡层+功能层"三层结构,类比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77][78] - 功能层通过控制发射率(金属填料)和温度实现隐身,铝粉发射率最低(0.478)[86] - 扩散阻挡层主要采用陶瓷材料,高温稳定性优于金属类[82] 雷达吸波材料 - 工作原理是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耗散,需满足宽频带吸收特性[54] - 按形态分为涂敷型和结构型,涂敷型包括Salisbury屏、Jaumann吸收体等[63] - F-35在10GHz频段RCS仿真显示全方位隐身特性[57] 超材料 - 通过人工结构设计实现自然界不存在的电磁特性[64] - 发展历程包括理论验证(1968)、技术突破(2006)和快速应用(2011年后)[71] - 工作频段覆盖声波到光波,结构单元尺度从纳米到米级[69] 产业链格局 - 行业存在三大壁垒:军品资质、先发优势和研发壁垒[5] - 美国主机厂主导隐身材料研发,中国厂商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突破[5] - 上游原材料制备难度大,下游客户集中度高[5] - 2021年起行业进入订单密集落地期,基本面加速兑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