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文化

搜索文档
省超重塑足球经济
36氪· 2025-09-11 11:21
区域性业余足球联赛的兴起 - 苏超作为区域性业余足球联赛 已成为国内足球文化破圈和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营的可行路径 其成功模式正在被全国多地复制[1][4] - 省级联赛呈现爆发式增长 粤超开幕观众超2.5万人 赣超中场表演4万人合唱 川超、湘超、豫超等联赛陆续启动或筹备中[4][25] - 这类赛事具有强本地属性 通过激活省内消费流动和唤醒城市文化共识 形成独特的文旅势能[4] 受众结构与参与特征 - 观赛群体呈现全年龄段覆盖特征 南通球迷会成员年龄从6-7岁儿童至65岁退休人员 且女性粉丝占比达40-50%[5] - 家庭集体观赛比例大幅提升 苏超推出家庭套票促进旅游+观赛消费模式 客场球迷自驾4小时以上观赛成为常态[5] - 非传统球迷占比显著 多数观众首次现场观赛 更注重参与感而非比赛胜负 现场氛围成为核心吸引力[10] 赛事运营与商业化创新 - 转播技术持续升级 无人机摄像、高倍率镜头和超高速慢动作等技术应用 使观赛体验接近中超水平[22] - 亲民化制作思路突出 聚焦球员职业背景(大学生、空调维修工等)和地域文化元素(西游记师徒、项羽虞姬等)[22] - 配套服务创新完善 官方免费发放应援包(含毛巾/帽子/消费券) 支付宝消费券可抵扣门票费用[8] 球迷社群发展与转化机制 - 球迷会规模指数级增长 南通球迷会从几十人激增至5000人 建立12个微信群并细分"疯子组""女子组"等特色群体[13] - 形成忠诚度筛选机制 通过中乙赛事录像评估球迷支持度 核心球迷500人可获稀缺的苏超观赛名额[14] - 构建用户转化漏斗 非球迷通过现场体验转化为本土球队支持者 进而关注中乙等更高级别联赛[16] 文旅经济拉动效应 - 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苏超前六轮带动江苏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18] - 第二现场规模庞大 南通市设置188个第二观赛点 近30万市民集体观赛 常州烧烤店炉子长度扩大35倍[18] - 交通配套持续完善 长三角铁路开通35列苏超球迷专列 南通首开1200人往返免费足球专列[20] 地域文化认同构建 - 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各市推出恐龙/麋鹿/盐水鸭等吉祥物 "用恐龙打败恐龙"话题登热搜[20] - 强化地域认同意识 "江苏十三太保"内斗梗提供情感基础 球迷"为胸前的城市名字呐喊"成为核心动力[10][16] - 比赛意外事件增强传播 盐城队吉祥物裤子掉落、常州教练雨中跪地等视频获新华网12.6万点赞[20][22] 全国复制与推广潜力 - 赣超成为成功复制案例 场均观赛1.3万人超中甲联赛 第二轮观众3.6万创江西足球史记录[25][26] - 平民化球员构成特征 赣超513名注册选手均为业余球员 六成为在校学生及教师/厨师/的哥等职业[26] - 文旅联动效果显著 鹰潭民宿预订量上涨300% 多地推出凭球票免景区门票政策(龙虎山/仙女湖等)[26]
追光|比“火炉”武汉更热的是“汉超”
新华社· 2025-08-24 10:26
赛事概况 - 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汉超)于8月中旬开赛 将持续至11月上旬 [1][5] - 联赛创新性地将16支城区队分为大汉口 大汉阳 大武昌三大赛区 形成"三镇演义"格局 [3] - 赛事设置8支高校代表队 体现武汉作为"大学之城"的特色(拥有90所高等院校和160余万在校生) [5] 观赛数据 - 揭幕战吸引46780位观众进场观赛 [7] - 第一轮比赛各赛区场均上座率达85% 尽管是在三伏天的武汉举行 [7] - 赛事采用8元或10元的亲民票价策略 [5] 球员构成 - 联赛中60%的球员具有足球职业或专业背景 [11] - 95%的球员接受过校园足球或体校训练 [11] - 吸引包括原男足国家队队长蒿俊闵 前国少及国青主教练郑雄 女足国脚王霜等专业人士参与 [13] 文化特色 - 赛事引发广泛社交媒体互动和地域文化梗传播(如"谁输谁是外马""GDP第一 比赛也是第一"等方言梗) [14][16][17] - 武汉方言"蒜鸟"(意为算了)在赛场以"算了算了 你踢不赢我的"新含义高频出现 [19] - 形成跨区域对抗叙事(如江夏队"火烧连营"典故引用) [16] 经济影响 - 赛事配套发放百万元体育消费券 [28] - 同步开展"汉超"美食生活荟 吸引300余家企业参与布展 涵盖文创 美食 家电 汽车等领域 [28] - 截至目前已吸引约10万群众参与 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 [28] - 各区开展特色营销(如江夏区推广梁子湖螃蟹 经开区结合汽车产业带货) [30] 足球基础 - 武汉2022年实现男女足"一城双冠"(武汉三镇中超冠军 武汉车谷江大女超冠军) [24] - 全市拥有500多所足球特色学校 形成"班级有球队 年级有比赛 校校有代表队"体系 [26] - 培养出蒿俊闵 王霜等国脚及多名"00后"新星 [26] - 足球文化自清末传入后百余年未断档 [22]
两大“南京球迷集聚区”邀你看“苏超”
南京日报· 2025-08-15 08:16
赛事经济与城市文化融合 - 南京市政府联合体育局、商务局、文旅局、足协及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打造"南京球迷集聚区" 旨在将球迷文化转化为沉浸式空间体验并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1] - 首批官方认证的两个集聚区位于建邺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和鼓楼水岸·南艺后街 将于8月17日开放 通过"苏超"赛事资源与城市文化基因深度融合实现足球文化长效沉淀和运营 [1][2] 观赛设施与容量配置 - 银杏里街区设置双户外大屏直播赛事 核心观赛区配备710个座位 并安排直播连线及文艺演出 [1] - 南艺后街望鲸广场配置8米观赛巨屏 提供300个席位 设有激情观赛区、动感足球体验区及潮流品牌推介区 [2] 商业活动与体验项目 - 银杏里街区引入30家商户 提供盐城特色美食包括鱼汤面、陈皮酒、麻虾酱等及传统技艺体验如发绣、木雕 [1] - 南艺后街设置20多个农产品摊位 提供水上足球、桌上足球互动游戏 结合秦淮河畔场景打造烟火市集区 [2] 未来发展规划 - 更多"南京球迷集聚区"将陆续落地 目标打造南京足球文化城市名片 连接赛事、商业与市民生活 [2]
打破法不责众窠臼 发力惩治球场“侮辱者”
经济观察报· 2025-07-21 19:25
球场辱骂事件分析 - 天津津门虎主场对阵成都蓉城比赛中,部分球迷使用扩音设备持续辱骂成都前锋韦世豪及其家人,导致韦世豪情绪失控被红牌罚下,直播被迫消音处理[2] - 涉事球迷被行政拘留7天并禁止观赛,中足联公告强烈谴责此类行为[2] - 成都球员甘超公开批评辱骂行为突破做人底线,强调球场应受法律和道德约束[3] 行业乱象趋势 - 类似事件近年频发:2024年9月申花球迷侮辱海港球员武磊家人,成都球迷在河南客场粘贴侮辱性贴纸并破坏前投资人画像[4] - 2024年5月青岛海牛球迷因辱骂球员被足协处以空场+罚款处罚[8] 事件影响评估 - 辱骂行为直接干扰球员心理状态,破坏比赛公平性(韦世豪红牌事件导致比赛失衡)[5] - 中超形象受损,部分家长担忧青少年观赛受不良影响,可能引发上座率下滑[5] - 球员与球迷冲突动摇职业联赛根基,扭曲足球生态[5][7] 行业治理建议 - 需打破"法不责众"惯性,提升违法成本(如空场、罚款等处罚手段)[8] - 治理范围应覆盖球队、球员及球迷层面,遏制足球流氓习气蔓延[7] - 倡导文明观赛文化,通过互相"补位"而非互相诋毁重建良性互动[6]
打破法不责众窠臼 发力惩治球场“侮辱者”
经济观察报· 2025-07-20 22:01
球场侮辱事件概况 - 7月18日中超第17轮天津津门虎对阵成都蓉城比赛中,部分天津球迷使用扩音设备持续辱骂成都队球员韦世豪及其家人,导致韦世豪情绪失控被红牌罚下,直播被迫消音处理[1] - 天津足协对带头辱骂球迷处以行政拘留7天并禁止观赛的处罚,中足联发布公告强烈谴责此类行为[1] - 成都蓉城球员甘超公开批评部分看台球迷"失去做人底线",赛后大量球迷要求俱乐部正式回应[1] 类似事件频发趋势 - 2024年9月足协杯半决赛中,申花球迷对海港球员武磊家人进行侮辱[2] - 2024年6月成都蓉城球迷在河南客场粘贴侮辱性贴纸并破坏前投资人画像,两队球迷曾发生摩擦[2] - 2024年5月青岛海牛球迷因不满球队表现集体辱骂球员,遭足协空场加罚款处罚[4] 行业影响分析 - 球迷失范行为直接扰乱球员心理状态,导致韦世豪在比赛中情绪失控,破坏比赛公平性[2] - 中超直播中频繁出现的侮辱事件可能降低联赛形象,部分家长表示将限制青少年现场观赛[2] - 持续冲突可能影响上座率,动摇职业联赛发展根基,与保持联赛平稳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3] 行业治理方向 - 需打破"法不责众"惯性,通过提升违法成本(如拘留、禁赛等)遏制球迷任性行为[4] - 治理范围应扩展至球迷层面,防止足球流氓习气蔓延,维护球场公共秩序[3] - 倡导文明观赛文化,消除球员与球迷间的对立情绪,建立良性互动关系[3]
足尖上的巴西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巴西足球文化发展 - 巴西足球发展早,普及率高,足球产业总体水平高,同时足球对巴西人而言更是一种文化,是底层人民改变命运的希望,也塑造了巴西人的民族认同 [1] - 巴西东南部的圣保罗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市中心的查尔斯广场为纪念查尔斯·米勒而建,他为巴西带来了真正的足球和足球规则 [1] - 1863年英格兰足球总会成立标志着现代足球的诞生,1894年10月查尔斯回到巴西并加入圣保罗竞技俱乐部,一边打板球一边宣传足球 [1] 足球在巴西的早期普及 - 1894年4月英国人托马斯·多诺霍在里约热内卢的纺织工厂组织了巴西有记载的第一场足球赛,当时人们踢球仅为了娱乐并不注重规则 [1] - 查尔斯给巴西足球带来了规范和技术,1904年圣保罗市已有六七十家足球俱乐部,一场联赛总会有两三千人到场观战,决赛会有6000人 [2] - 起初足球只在巴西上流社会流行,1904年4月班古足球俱乐部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家工厂成立,促进了足球在平民群体中的普及 [2] 足球与社会阶层融合 - 足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社会阶层的融合,来自各阶层和种族的人在一起看足球、踢足球、谈论足球 [2] - 1916年南美足球锦标赛前夕,由于巴西队有混血球员,阿根廷媒体将巴西队员称为"猴子",为摆脱这一称呼,1917年巴西派出一支全部由白人球员组成的球队 [2] - 1919年南美足球锦标赛巴西队作为东道主一路挺进决赛,混血球员阿图尔·弗雷登里希攻入制胜球,球迷中爆发出"巴西万岁"的呐喊 [3] 足球与民族认同 - 弗雷登里希等非洲裔球员的成功激励了后来者,足球成了非洲裔平民提高社会地位的通道 [3] - 1921年巴西总统佩索阿决定国家队不得征召非洲裔球员,1930年瓦加斯就任总统后决定通过足球改变巴西人民缺乏统一民族认同感的局面 [3] - 1938年法国世界杯两名非洲裔球员达吉亚和莱昂尼达斯入选巴西国家队,莱昂尼达斯是第一位在世界杯赛场使用"倒挂金钩"破门的球员 [4] 足球的国家象征意义 - 1938年世界杯巴西队的胜利和莱昂尼达斯的精彩表现令巴西人兴奋了一个月,各界名流认为足球已成为巴西国家认同的基础 [5] - 1958年17岁的贝利用6个进球让巴西队捧起首座世界杯冠军奖杯,"桑巴旋风"成为世界绿茵场上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5] - 足球为巴西人提供了理解自我与凝聚民族认同的独特视角,涵盖了巴西复杂的社会和种族阶层 [5]
火爆程度媲美“苏超”,大连梭鱼湾为何“山呼海啸”
第一财经· 2025-07-09 22:55
足球赛事与文化现象 - "苏超"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以60396人的上座人数刷新了"苏超"赛事单场上座纪录和中国业余足球比赛的上座纪录[1] -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在2024赛季中甲联赛、2025赛季中超联赛和中国足协杯比赛中连续刷新上座纪录,包括60028人的足协杯纪录、60951人的中甲纪录和61185人的中超历史第二高纪录[4] - 大连英博3年完成从中冠到中超的三级跳,2025赛季中超半程位列中游[4] 球迷文化与城市氛围 - 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吸引了大量女性、儿童和老年球迷,76岁的王作杰是知名球迷代表[6] - 周末看球已成为部分家庭的固定活动,家庭套票价格为280元,死忠球迷看台票需通过球迷会小程序抢购[6] - 大连足球氛围浓厚,群众基础深厚,与"苏超"相比更具历史积淀[9] - 上海的大连籍球迷通过观影和远征助威保持与家乡球队的情感联系[9][10] 足球纪录片制作 - 纪录片《决战梭鱼湾》记录了大连英博2024赛季冲超历程,片长88分钟[12] - 导演丛永玮曾为职业门将,后转型影视行业,2013年制作过7集足球纪录片《赛季Ⅱ》[12] - 影片通过多来源素材剪辑呈现球队冲超关键情节,重点捕捉主教练李国旭的指挥细节[13][15] - 影片展现了小将成长、老将奋斗、老板感动和全国球迷共同见证的冲超奇迹[14] 足球产业与城市精神 - 大连英博的成功被视为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励志故事,吸引了非球迷观众[13] - 球队拼搏精神重新吸引球迷回归球场,导演认为球队一半以上的成功应归功于球迷支持[15] - 足球文化被视为城市精神的体现,能够激励人们面对困难[16] - 梭鱼湾球场的"山呼海啸"氛围成为拍摄挑战,也是影片的重要表现元素[15]
火爆程度媲美“苏超”,大连梭鱼湾为何“山呼海啸”
第一财经· 2025-07-09 19:15
赛事上座纪录 - "苏超"第六轮南京vs苏州比赛以60396人刷新业余足球单场上座纪录和中国业余足球上座纪录 [1] -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在2024赛季中甲联赛中以60951人刷新中甲上座纪录,并以61185人创中超联赛历史第二高且本赛季全国最高上座纪录 [3] - 梭鱼湾在中国足协杯比赛中以60028人刷新上座纪录 [3] 足球文化现象 - 大连英博3年完成从中冠到中超的三级跳,本赛季中超半程位列中游 [3] - 大连足球俱乐部代代传承,从大连万达到大连英博延续足球文化生命 [10] - 大连英博在2024赛季冲超成功的故事成为球迷心中的神话 [10] 球迷行为与城市文旅 - 周末看球成为大连居民徐先生一家的"节日",常购买280元家庭套票 [5] - 梭鱼湾主场观众特点为女性和孩子特别多,年龄跨度大,76岁王大爷是知名球迷 [4] - 上海大连球迷会组织观影《决战梭鱼湾》,邀请退役球员费煜到场,观影现场氛围热烈 [7] 纪录片《决战梭鱼湾》 - 纪录片记录大连英博2024赛季冲超历程,聚焦俱乐部管理者、教练员、球员和球迷心声 [10] - 导演丛永玮为前职业门将,曾制作7集纪录片《赛季Ⅱ》在央视播出 [10] - 影片呈现小将成长、老将奋斗、球队老板情感及全国球迷支持的关键情节 [12] 俱乐部运营与球迷基础 - 大连英博原名大连智行,通过法拍变更所有权后改组,队名"英博"意为young boy音译 [11] - 球迷称大连英博"总是绝杀别人",球员拼搏精神重新吸引球迷回球场 [12] - 大连足球群众基础深厚,观赛热情高,与"苏超"相比足球城氛围更浓 [7] 影视制作与足球结合 - 导演丛永玮拍摄时面临梭鱼湾球场"山呼海啸"的收声挑战,集中捕捉主教练李国旭指挥画面 [12] - 影片通过多机位拍摄呈现球队和数万球迷共同经历的故事 [13] - 导演希望影片传递的精神能让非球迷观众也获得激励 [13]
足球丨新疆:“百年足球之乡”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4-23 20:43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地处祖国西部边陲 拥有悠久的足球历史和浓厚的足球氛围 "会走路就会踢足球"是这里全民足球的写照 ↑ 这是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亚喀巴格村,小朋友们结束踢球后走在村中小路上(4月13日摄)。 ↑这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依克萨克村足球主题雕像(4月11日摄)。 早在十九世纪足球就已传入这里 "依克萨克百年足球博物馆"记录着当地足球发展的历史 ↑这是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一中,校园足球队的队员们在训练后合影(4月12日摄)。 ↑这是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当地小学生足球队在进行友谊赛(4月12日摄)。 ↑ 这是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一中,校园足球队的队员们在进行训练(4月12日摄)。 足球是克州重要的文化符号 这里随处可见具有足球元素的景观 足球名片促进了克州文旅产业发展 4月12日新疆克州足球联赛开幕 期间还将举办非遗歌舞剧展演、霞光旅游季等文化活动 为游客打造看球赛、赏歌舞、游风光的全方位体验 ↑ 这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一中拍摄的校园足球文化馆内景(4月12日摄)。 ↑ 这是新疆克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