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品类降级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运动鞋该如何拥抱“痛风”
36氪· 2025-08-25 10:34
这是一个可能和"谷子"一样让你迷惑的词汇,也同样是一个可能暴露年龄的词汇。 这里的"痛"源于日语「痛い(itai)」,原意为"疼痛的"或"令人痛苦的"——不过,在亚文化语境下,"痛"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引申含 义,用来形容那些因过度张扬个人爱好(尤其指动漫、游戏、偶像等二次元文化)而可能引发的羞耻感或尴尬状态。但随之被引用到更 多中文语境中时,它的负面色彩越来越被淡化,逐渐变成了"用喜爱角色铺满某物"之意,强调创作与自我表达。随之而来的构词法诞生 了很多"新词":痛包、痛车乃至痛楼……当然也有痛鞋。 实际上,一个爱马仕包包挂满labubu,也可以纳入"痛包"的范畴。如今包包+挂件早已成为标配体系,而在鞋的领域,最具痛鞋气质的品 牌近两年毫无疑问是洞洞鞋代表Crocs(卡骆驰)。 在消费市场持续分化的当下,"痛鞋"文化正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重塑着鞋类产品的附加值体系。 何谓"痛鞋"? 究其原因,传统品牌的装饰方案或许停留在浅层的视觉定制,也显然受制于这种产品设计和结构难以照搬,而Crocs的突破在于其"洞洞 鞋"的特点,可以将装饰行为简化为"插拔动作",同时开放第三方IP合作构建内容生态。 运动品牌对"痛文化"的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