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风控

搜索文档
信用卡境外盗刷风波:银行与卡组织如何补位?
中国经营报· 2025-09-20 21:06
事件概述 - 浦发银行万事达无价世界卡用户遭遇境外盗刷 银行和卡组织已介入处理 部分持卡人账单清零[1] - 盗刷事件由黑客通过撞库批量获取信息导致 非个别案例 银行和卡组织难以完全防范[2] 责任划分 - 发卡行承担账户安全保障核心责任 包括实时监控风险 对未授权交易先行赔付 若未及时发送交易提醒或保存证据需承担举证不能后果[2] - 卡组织作为结算方需履行技术风控义务 包括系统漏洞追溯 跨境风险拦截 协助银行完成资金赔付流程[2] - 发卡行主要责任在于刷卡交易实时监控 风险拦截 收集客户盗刷举证材料及客户补偿责任[3] - 卡组织主要承担特约商户风险审核及支付网络安全[3] 行业协作问题 - 银行与卡组织风控系统存在漏洞 被盗刷团伙利用[4] - 跨境交易环节存在漏洞 未全球覆盖风险监测 跨境交易信息可能未实时推送给用户[4] - 发卡行与卡组织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中协作存在分散性 信息互通与协同效率有待提升[5] - 需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实时数据共享机制 发卡行共享客户日常消费场景和地域偏好数据 结算方同步跨境高风险地区交易动态和商户合规信息[5] - 应联合推进技术升级 加快芯片卡全面普及 共同研发智能风控系统强化反常交易主动预警能力[5] - 需明确权责划分与应急流程 通过协议约定发卡行先行赔付责任 结算方风险溯源与漏洞阻断义务[5] 技术漏洞分析 - 芯片卡技术升级不彻底存在安全问题 原被认为最安全的支付方式现存在技术缺陷[1] - 跨境交易监控滞后 巴西等地盗刷未触发实时预警 反映异常交易监测机制失效[1] - 支付安全薄弱环节集中在跨境风控断层 应急响应迟缓 银行与卡组织风险数据共享不及时[1] 风险防范措施 - 持卡人需避免磁条卡脱离视线 防止侧录器盗取信息 及时更换磁条卡为芯片IC卡[6] - 关闭境外支付功能 设置限额或降低免密额度 多渠道设置消费提醒[6] - 银行强化技术防护 例如工商银行推出工银智能卫士账户安全服务 支持一键开启境外锁 地区锁 夜间锁等功能[7] 行业现状 - 信用卡境外盗刷案例并不少见 2023年以来多家银行公开提示信用卡境外盗刷风险[4] - 银行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 确认持卡人无过错后及时启动追赔机制[4] - 追责与补偿属事后环节 更关键是前端风控体系有效性 若风控机制存在漏洞难以彻底消除用户担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