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
icon
搜索文档
没有得宝纸巾,我都不敢开车
半佛仙人· 2025-07-08 16:31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830篇原创 1 你知道吗?其实得宝纸巾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车载香氛。 如果车上,没有这个,你不该开车。 旁边的朋友看着我,很坚定地说。 大哥你看我干嘛,你看路啊,你在开车啊 你看路啊求求你看路啊。 这个时候我已经有点后悔上他的车了,上一个把A说成B的人叫赵高,在他车上的人可没 什么好下场。 但考虑到我现在已经坐副驾上了,而且因为我太胖了安全带勒得还挺紧,想跑也跑不了, 我只能硬着头皮让他说说看。 他笑了,指着空调出风口上贴着的一包得宝手帕纸: 你看,这包得宝纸巾,不,这个神奇车载香氛,是雪松味的。 你回去也可以试试,用起来很方便的。 纸巾上的那个开口本来就有粘性,往这里一贴,就是一个雪松味的车载香氛。 2 我陷入了沉默,这个行为可真艺术。 但又一思考,我有点疑惑。 而我,大汗淋漓: 理论上所有带香气的纸巾都能这么用啊,为什么非得是得宝? 得宝还那么贵。 他说不行,只能是得宝, 因为得宝不掉屑啊。 我都把这个纸巾贴空调出风口了,要是会掉屑,那风一吹车里就全是粉尘了。 我也不用考虑鼻子香不香的问题了,我的嗓子和肺先得对我口吐芬芳。 这个时候,得宝的贵反而是一种便宜和性价比。 因为我的嗓子和肺才是最 ...
瑞声科技(2018.HK):携手初光 构建“感知-处理-输出”闭环生态
格隆汇· 2025-07-08 03:14
机构:中邮证券 其中,车载数字麦克风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全球市场占有率26%以上。经过多年发展,初光汽车 已与多个国内主流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头部汽车厂以及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建立了广泛合作。此次控股收 购标志着双方将深度融合技术优势与产业资源,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产业升级,开启车载感知技术发展 的新篇章。 携手初光,构建"感知-处理-输出"闭环生态。车载声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扬声器硬件、功放及软 件算法外,麦克风作为声音感知的入口,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随着语音助手、车内降噪、车 外控制等创新功能的快速普及,麦克风的信噪比、频响范围与灵敏度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用 户的行车安全以及人车交互舒适度,是物理AI 的体验基石。瑞声科技基于技术协同与生态共建理念, 完成对初光汽车的控股收购。借此收购,瑞声科技将显著强化声学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在消费 电子领域,整合初光电子元器件模组技术,提升精密制造与集成能力;在车载领域,打通从声音感知、 信号处理到声场播放的全技术链条,构建行业稀缺的"感知-处理-输出"完整闭环生态,为智能座舱提供 越级体验。此外,瑞声科技将依托其全球化资源网络,加速初光汽车的 ...
威迈斯20250707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威迈斯、比亚迪弗迪动力、富特科技、新瑞、联合动力、英博尔、汇川联合动力、铁成科技、Stellantis、雷诺、阿斯顿马丁、法拉利、上汽集团、领跑汽车、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奥迪、蓝图汽车、智己汽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威迈斯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2024 年车载电源业务营收占比 85%,虽较 2023 年下降仍是核心业务,同时布局 EVCC、无线充系统及液冷充模块技术拓展产品线;国内第三方供应商市场中市占率约 30%位居第一,在国内覆盖广泛客户群体,海外深度绑定 Stellantis 并获多家公司定点[2][3][7] - **车载电源产品特点及应用**:一般为二合一集成产品,OBC 负责交流电转直流电为电池包充电,DCDC 将高压直流电转化为低压直流电为用电设备供电,还有三合一产品集成 PDU;威迈斯主要业务集中于车载电源领域,2024 年驱动系统业务放量使车载电源业务营收占比下降[5] - **威迈斯发展历程及技术背景**:2005 年成立,最初从事工业用电子设备,2013 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19 年底上市,高管团队多来自华为艾默生体系,具备较强技术实力[6] - **国内外市场第三方供应商格局**:国内比亚迪弗迪动力市占率 31%居首,威迈斯 19%排第二,剔除自供部分威迈斯第三方市场份额 30.5%居首且 2019 - 2024 年市占率稳定在 20%左右;国际上深度绑定 Stellantis 并获多家公司定点项目[7] - **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各梯队格局逐渐稳定,但受下游配套车型销量影响大,领先企业已形成稳定竞争格局,新兴企业如联合动力发力有望改变行业态势[8] - **2024 年各公司经营数据**:威迈斯和富特科技毛利率 20%左右,英博尔和汇川联合动力 15%左右,新瑞 9.6%;威迈斯电源收入 51 亿元,富特、新瑞、联合动力约 20 亿元,英博尔 12 亿元;威迈斯销量 240 万套,新瑞约 100 万套,富特、英博尔、联合动力 85 - 90 万套,行业单价从 2023 年 2300 元降至 2024 年 2100 元[9][10] - **威迈斯客户配套情况**:国内配套上汽、理想等多家车企,2023 年在上汽集团占 95%以上份额,在领跑占 99%以上份额,是理想独家供应商,在长安、奇瑞、吉利中份额约 60%;海外与 Stellantis 深度合作,2024 年向其销售金额折合人民币 6 亿元占整体营收 9%,还获阿斯顿马丁、法拉利、雷诺定点订单[11][12] - **威迈斯技术优势**:采用磁集成技术,共用 PCBA 功率板实现 OBC 和 DCDC 功能,减少功率器件使用降低成本并提升功率密度,通过软件磁集成控制解耦技术解决磁耦合问题[13] - **威迈斯 800 伏平台进展**:800 伏车载电源集成产品获小鹏、理想等客户定点,部分车型已量产发货,新增获理想、吉利、长安等 800 伏新项目定点,进展领先[14] - **威迈斯盈利预测**:2024 年规模净利润 4 亿元低于 2023 年的 5 亿元,因研发投入增加、大客户销量下滑和欧盟关税影响;注重股东回报,分红比例高并计划回购股份,预计 2025 年规模净利润达 6 亿元,对应估值 19 倍,有望受益于欧洲电动化转型周期[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一季度威迈斯境外销售占比有所提升,Stellantis 成为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之一[4] - 威迈斯与上汽奥迪合作为其智能数字平台首款纯电车型提供技术支持和车载电源产品,还获得长城汽车某热门车型项目定点[3]
承泰科技闯上市:多名股东临场退出,董事长陈承文套现超30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06 16:57
公司上市动态 - 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国信证券为整体协调人[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 专注于毫米波雷达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商业化[3] - 2024年按出货量计 公司是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9.3%) 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4.5%)[3] - 注册资本3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陈承文 主要股东包括国科瑞华三期 陈承文 毅达资本等[4] 融资历程 - 累计完成8轮融资 募资总额超3.5亿元[3] - 2017-2024年完成天使轮(400万元) Pre-A轮(800万元) A轮(1100万元) A+轮(4560万元) B1轮(1亿元) B2轮(8000万元) B3轮(4000万元) C轮(7000万元)[3][4][7][8][9] - 公司估值从2017年7600万元增长至2024年12.5亿元[4] 股权结构 - 创始股东陈承文 周珂初始持股比例分别为58%和17%[5] - 经历多次股权转让 包括员工持股平台设立 投资人进入 创始人减持等[6][7][8][9][10][11] - 2024年C轮融资后 国科瑞华三期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85.75%)[4][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765万元 1.57亿元 3.4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6%[12][15] - 同期毛利分别为1654万元 4849万元 1.18亿元 毛利率从28.7%提升至34%[12][15] - 净亏损分别为7917万元 9659万元 2176万元 2024年亏损大幅收窄[12][15]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准则)分别为-7127万元 -6296万元 1395万元 2024年实现扭亏[16]
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中国汽车行业“令我自惭形秽”
环球网资讯· 2025-07-02 06:59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 -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已异军突起并成为全球巨人 [1] - 中国汽车拥有超前的技术、更低的成本和出色的质量 [1] - 中国企业将车载数字体验提升几个档次,远超美国大多数汽车的技术水平 [1] 技术优势 - 中国电动汽车无需与手机蓝牙配对,整个数字生活可自动映射到汽车中 [1] - 车内配备人工智能陪伴,支持自动付款、购买电影票等功能 [1] - 汽车具有面部识别功能,可识别乘客座位偏好和媒体喜好 [1] 竞争与市场 - 中国汽车售价相对较低,但不会让人感觉是"便宜货" [1] - 中国汽车的成本和车辆质量远超西方同类产品 [1] - 福特首席执行官认为全球竞争不仅限于电动汽车,若失败将影响公司未来 [1] 知识产权与学习 - 中国拥有美国需要的知识产权 [1] - 从国家层面需承认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卓越表现并学习其经验 [1]
南极光(300940) - 300940南极光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1
2025-07-01 16:58
分组1: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国元证券、景顺长城基金等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30日 - 2025年7月1日 [2] - 活动地点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芙蓉路5号公司六楼大会议室及电话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助理那志立女士等 [2] 分组2:公司产能情况 - 深圳厂区月产能200万 + 片,江西万载厂区月产能500万 + 片,共同构成超700万片/月的规模化产能 [2] - 万载厂区面积约5.67万平方米,具备快速扩充产能的能力 [2] - 产能可支持包括任天堂Switch 2在内的核心客户订单及现有订单需求 [2] 分组3:任天堂Switch 2市场情况 - Switch 2上市四天销量达350万台,超越索尼PS5首月340万台与前代Switch首月274万台成绩 [3] - 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Switch 2主机年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台 [3] 分组4:公司研发投入及战略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6.39% [3] - 聚焦电竞显示、笔电显示、车载显示等高毛利率产品线技术研发 [3] - 适时推进定增项目“Mini/Micro - LED显示模组生产线”建设投入 [3] 分组5:活动信息说明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车上点烟器没人用?车企为啥还不取消它
36氪· 2025-06-30 09:43
点烟器接口的功能演变 - 点烟器接口最初设计用于车内点烟,采用直流12V电源(货车为24V),中心触点为正极,两侧卡扣为负极 [3][5] - 随着车内吸烟需求减少,其原始功能被边缘化,但接口因兼容性仍被保留 [5][7] - 接口可扩展为多孔插座,支持行车记录仪、车载冰箱等12V设备供电,而USB接口的5V电压无法满足此类需求 [7][9] 多元化应用场景 - 通过车载逆变器可将12V/24V/48V直流电转换为220V交流电,支持笔记本电脑、车载咖啡机等电器使用 [9] - 在露营、应急场景中可为充气泵、车载氧气机、除颤仪等设备供电,提升出行便利性与安全性 [9][11] - 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汉通过智能电源改造接口,特斯拉Model Y则因简化设计在大功率场景下受限 [17] 技术参数与安全规范 - 接口最大输出功率和电流需匹配电器总需求,超载可能导致保险丝熔断或线路损坏 [11][12] - 使用建议包括选择过载保护充电器、加装防尘塞、避免停车时连接大功率设备 [12][13][14] - 接口改造涉及整车电路重新设计,成本较高,因此车企多选择保留并优化而非替换 [17] 行业趋势与用户价值 - 场景化出行需求凸显接口潜力,其兼容性和高电压输出仍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11][17] - 未来若提升输出功率并普及智能管控技术,接口实用性将进一步增强 [17][18]
Robotaxi行业专题解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Robotaxi 行业 - **公司**:特斯拉、百度(萝卜快跑、Apollo G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哈啰出行、广汽、东风、上汽、一汽、阿里、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大众交通、华为、Momenta、卓驭、理想汽车、元戎启行、小鹏汽车、Waym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特斯拉 RoboTaxi - **运营现状**:处于尚不成熟阶段,运营规模和里程未提升,副驾需安全员全程监控,运营区域覆盖奥斯汀南部约 70 多平方公里,平均接管率约 30 公里/次,远低于 Waymo,安全行驶里程预计符合德州运营标准 [2][3] - **技术挑战**: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下无法运营,夜间性能下降,预计不会新增激光雷达,因引入激光雷达需重新训练模型,且美国运营区域路况相对简单,纯视觉性能与激光雷达方案差异不大 [3] - **拓展节奏和定价**:单次乘坐定价 4.2 美元,半年内扩展至千台规模,2025 年底进入加州等市场,后期按英里计费并根据高峰期上浮,拓展面临技术可靠性不足、监管问题和竞争压力 [4][5] - **运营许可**:需获 NHTSA 企业许可及各州运营牌照,加州、德州和亚利桑那州态度开放 [1][6] 百度萝卜快跑和 Apollo Go - **萝卜快跑**:覆盖十多个城市,武汉部署近 500 台,日均单量约占全城网约车 1%,通信效率低,运营区域集中在郊区,补贴后价格约为网约车七折至八折,适合价格敏感用户,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 [1][9][10] - **Apollo Go**:计划 2025 年底武汉车队规模达千台,面临运营亏损和市场份额抢占挑战,五代车预计 2026 - 2027 年报废或换代,六代车逐步替代,六代车在驾驶、乘坐和补能效率方面更优,补能补贴券由百度与合作方共同提供 [2][11][12][13] 小马智行 - **运营现状**:推出第七代车型,车队规模约 100 余台,主要运营广州、北京、深圳和上海,计划 2025 年底扩展至 500 余台 [2][13] - **技术发展**:正从 Robots 方案向端到端技术迁移,计划抛弃 Word 世界模型,采用车载安全系统,线上安全员比例约为 1:8 [2][13][19] 其他公司 - **文远知行**:车队规模约 60 - 70 台,主要在广州市区运营,技术方案以 Robo 方案为主,计划向量产前装车方案发展 [14] - **哈啰出行**:由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共同投资,进入 L4 级 RoboTaxi 领域,车辆采用前装换电模式 [14] 行业发展阶段和渗透率 - **发展阶段**:分为技术收敛期(2027 - 2028 年)和标准争夺期,技术收敛期主要优化驾驶体验和效率,标准争夺期竞争转向价格战和先发优势 [17] - **渗透率**:若在一个城市占据 5%市场份额可确立主导地位,长期渗透率或达 20% - 25% [2][17] 运营策略和牌照 - **运营策略**:一线城市适合精细化运营,面向对技术认可度高的用户;二线城市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扩大运营里程和范围,尝试实现盈利 [15] - **牌照颁发**:不同城市存在差异,上海特定区域颁发牌照审慎,二线城市更宽松,厂商因重资产投入且未盈利,若无政府支持不愿大规模拓展二线市场 [16] 车载大模型 - **发展趋势**:从两段式架构向一段式架构(纯端到端或 VLA 模式)发展,预计 2025 年大规模上车,推动智能驾驶升级 [20] - **主要参与者**:纯端到端方向有特斯拉、华为、Momenta 和卓驭等;VLA 方向有理想汽车、元戎启行和小鹏汽车等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方向盘车辆**:特斯拉 Cybertruck 预计 2026 年量产,需获 NHTSA 审批,安全依赖冗余硬件和远程监管,紧急情况人工干预依赖远程系统,通信受干扰时有优化远程通信和设计冗余系统两种应对方案 [1][7][8] - **运营牌照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在牌照发放上态度不同,二线城市宽松是因规模化运营厂商少且成熟运营能力厂商更少,厂商因重资产投入未盈利且缺乏政府支持不愿拓展 [16] - **产业发展变量**:未来两到三年,主要变量是技术提升(降低接管率、提高通信效率、提升至 90%人类驾驶效率、提高平均安全里程)和运营政策放开(解除区域限制、全面开放区域) [23]
翰博高新(301321) - 2025年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20:52
产品与客户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背光显示模组及相关零部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领域 [2] - 与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企业及华为、联想等消费电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3] - 车用 Mini - LED 背光产品与众多 Tier1 供应商、整车厂合作,车载类产品覆盖多家知名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 [3] - 2024 年在车载 TLCM 及车载 Mini - LED 领域取得突破,开案多家汽车整机厂 TLCM 项目,产品用于部分车型 [3] 市场与竞争 - 全球显示产业升级,背光显示模组及核心零部件市场空间广阔,传统领域需求稳定,新兴领域快速增长 [4] - 预测 2025 年全球 Mini - LED 背光模组年出货量达 1.7 亿片,中小尺寸应用占比 65%,车载市场为后期重要增长点 [4] - 公司具备成熟自主光学设计能力和 Mini - LED 全面开发技术能力,是国内少数具备一体化制造能力的厂商 [4] - 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之一,产品种类齐全,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5] 技术与生产 - 公司掌握平板挖孔屏开发等多项先进技术,在导光板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完整知识产权 [6] - 以光学材料及胶粘制品精加工业务为基点,拓展业务领域,建立定制化产品开发体系 [7] - 重点布局 Mini - LED 曲面显示等前沿领域,深化创新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人才梯队 [7] - 已实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用背光显示模组自动化生产,提升良率和生产效率 [7] - 持续增加智能制造投入,构建精益化、数字化生产体系 [8] - 加速布局车载连屏等创新形态,扩大 Mini - LED 背光产品应用份额,突破关键工艺 [8] - 优化消费电子产品线,紧跟 AIPC 趋势,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 [8] 营收与订单 - 2025 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55.25%,系行业好转及产线订单释放,深化与大客户合作 [8] - 公司在手订单一般覆盖 1 - 3 个月收入,目前在手订单充裕 [8]
英特尔黯然“败走”车圈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7:47
英特尔关闭汽车业务 - 公司决定逐步收缩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旗下的汽车业务,并裁撤该部门大部分员工以加速成本削减 [2] - 新任CEO陈立武推动战略聚焦,剥离非核心业务成为改革头号任务 [2][8] - 2022年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毛利率下滑7.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208.99亿美元转为亏损187.56亿美元 [2] 汽车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汽车业务收入未单独披露占比,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市场份额仅2.9%,远低于英伟达(51.4%)、特斯拉(18.8%)和华为海思(16%) [3] - 前装座舱芯片领域市场份额仅2.96%,落后于高通、恩智浦、瑞萨等竞争对手 [4] - 国内合作车企仅吉利、一汽集团,而主流车企高端需求已转向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品牌 [5] 战略转型历史与现状 - 2017年收购Mobileye进入汽车供应链第一阵营,但极氪001等合作案例迅速转向英伟达方案 [9] - 2021年预测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50亿美元(占芯片市场11%),但实际未能抓住机遇 [8] - 目前仍保留对Mobileye控股权,投资的多家汽车科技公司保持活跃 [10] 行业竞争动态 - 华为通过问界、智界等合作案例快速扩大在合资/自主品牌中的供应商影响力 [6] - 上海车展期间公司曾推出软件定义汽车平台等三大产品线,并与黑芝麻、面壁智能建立合作试图反攻 [7] - 行业L2+及以上智驾SoC市场呈现英伟达绝对主导(51.4%),特斯拉和华为海思分列二三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