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边缘式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影石融资故事:一笔1000倍回报的启示录
投中网· 2025-06-11 10:36
公司上市表现 - 影石创新于6月11日登陆科创板,开盘价182元,较发行价47.27元大涨285%,市值超720亿元 [2] - 截至发稿股价维持在180元高位,IDG资本作为最早投资方浮盈超80亿元,启明创投账面回报约60亿元 [3] - 迅雷部分退出后回报仍超50亿元,朗玛峰通过多基金主体入股,整体浮盈超30亿元 [4] - 最早一笔投资若持有至上市回报超1000倍,但未坚持到最后 [5] 创始人及团队特质 - 创始人刘靖康为90后极客,2014年创业初期团队仅6人,首个项目为直播软件 [9] - 被投资人评价为"天生产品经理",专注技术研发,年薪仅百万级且极少套现 [16][17] - 2017年引入联创刘亮担任CEO,形成"刘靖康主攻产品+刘亮负责经营"的分工模式 [17] - 公司文化年轻化,常举办无厘头赛事如"创业拖鞋大赛",团队平均年龄二十多岁 [16] 产品与市场突破 - 2016年推出爆款产品Insta360 Nano,解决全景相机"即拍即得"痛点,月收入一度达2000万元 [11] - 2018年ONE X系列击败三星、理光,登顶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第一,运动相机全球第二 [12] - 2024年纽约中央车站现数百米长队抢购Insta360 X5,印证产品全球影响力 [26] - 2025年Q1营收13.55亿元(同比增40%),达GoPro的1.43倍,海外收入占比超70% [23] 融资与估值特点 - 2015年天使轮IDG独家投资65.25万美元获20%股权,创业邦跟投后退出 [9] - 2019年Pre-IPO轮估值仅20亿元,总融资额约5亿元,被投资人称为"过于实惠" [6][19] - 上市募资4.64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金额仅为半年利润 [23] - 对比当前科技赛道,同等规模项目单轮融资需5亿元,模式难复制 [24] 战略决策关键点 - 2015年转型硬件并将公司迁至深圳,利用供应链优势出海 [10] - 2018年确立"边缘创新"路径,通过小众品类实现全球市占率突破 [12] - 2019年后淡化融资目标,聚焦客户满意度与技术领先性 [22] - 上市核心目的非融资,而是建立与大疆等巨头较量的资本站位 [23] 行业与时代背景 - 诞生于2014年"双创"热潮,享受深圳供应链红利及VC宽松环境 [10][24] - 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视作边缘创新,不同于BAT/TMD的主流叙事 [2] - 当前硬科技赛道融资门槛大幅提高,同类项目启动资金需翻数倍 [24] - 印证中国消费电子"从细分切入→全球颠覆"的创新路径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