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养还湿
搜索文档
行进的海岸线 | 大鹿岛兴岛富民记:失而复得的“山不转水转”
央广网· 2025-11-03 10:21
生态修复背景与决策 - 海参养殖围堰长度3公里,圈占700亩海域,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几百万元收入 [1] - 围堰导致海岛周围海洋环境恶化,海底底质板结硬化,渔业资源衰退 [2] - 2013年启动生态修复,2020年决定拆除海参围堰,恢复滩涂,多年不见的鱼种重新出现 [2] 新养殖产业发展 - 利用泥沙充沛优势发展杂色蛤养殖近5万亩,年产量1万吨-2万吨 [4] - 黄蚬子养殖海域恢复至1.2万多亩,并实现自然繁殖 [4] - 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对100余艘渔船进行闭环管控 [4] - 主动注销湿地范围内海域使用权,实施退养还湿3万余亩 [4] - 渔民年捕捞梭子蟹三四千斤,海螺一万多斤,八爪鱼两三千斤 [6] 旅游业发展 - 旅游业与养殖业、捕捞业共同构成三大支柱产业 [8] - 拥有中国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沙滩海滨浴场 [8] - 统一管理200多家民宿并统一定价,配备卫生院、星级酒店等设施 [8] - 提供赶海、捕捞、加工等体验活动,主打海岛生活方式体验 [8] 文化与基础设施投入 - 新绘壁画并修建甲午海战历史文化长廊等设施 [9] - 近十年累计投入超数百万元完成保护性建设,配套观景平台等 [11] - 连续举办三届海岛文化旅游活动,2025年祈海民俗文化活动入选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 [11] 运营模式与理念 - 实行集体经济驱动的共富模式,建立"党支部+公司+农户"运营机制 [13] - 村民成为岛屿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