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技术过时论

搜索文档
赵燕的券商反击战:谁在谋杀中国玻尿酸?
观察者网· 2025-05-21 20:16
华熙生物与券商研报争议 - 华熙生物通过官方公众号发文指控华泰证券、安信证券等头部券商发布偏颇研报,蓄意贬低透明质酸行业价值,为竞品巨子生物造势 [1] - 券商研报提出"透明质酸技术过时论""胶原蛋白安全性优势论",并将透明质酸产业价值置于胶原蛋白之下 [1] - 争议折射医美行业从技术竞争转向资本叙事的博弈,类似2015年干细胞概念被资本热捧后玻尿酸被贴"技术落后"标签的历史重演 [2] 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技术对比 - 透明质酸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核心功能为填充塑形与保湿,维持6-12个月,可通过溶解酶快速逆转效果 [3] - 胶原蛋白为动物源性蛋白质,重组技术突破后人源化发展,维持3-6个月,适合修复受损肌肤和改善松弛 [4] - 玻尿酸注射价格进入"百元区间",胶原蛋白单次价格普遍超9000元,因代谢更快需频繁补打成为机构提升客单价抓手 [4] 医美行业营销策略变革 - 机构通过"幼态脸打造""全脸提升"等精细化概念包装引导消费者增加注射频次与部位,以"全脸定制化方案"维持业绩增长 [4] - 社交媒体KOL传播"胶原蛋白抗衰更自然""代谢无残留"话术,构建"安全+长效"消费认知,推动高客单价胶原蛋白产品 [5] - 玻尿酸原料产能全球性过剩,市场逻辑从技术稀缺驱动转向产能竞争 [5] 产品供给与市场格局 - 国内获批玻尿酸相关产品超50款,胶原蛋白注射针剂仅9款,稀缺性使胶原蛋白成资本市场关注重点 [6] - 国际巨头艾尔建、瑞典瑞蓝占据玻尿酸8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国产厂商加速高端化布局 [8] - 羟基磷灰石和重组胶原蛋白重塑市场,预计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1738亿元,重组胶原蛋白占比超60% [9] 医美巨头业绩与战略分化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从63 59亿元跌至53 71亿元,净利润从9 61亿元骤减至1 74亿元,2025年Q1净利润同比降58 13% [7] - 爱美客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5%,明星产品"嗨体"销售额3 14亿元,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增速分别为4 40%和5 01% [7] - 昊海生科2024年营收26 98亿元(同比+1 64%),医美业务增长但眼科业务受集采影响降7 60% [7] 企业战略调整方向 - 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层重组,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转型,但需平衡高营销开支与长期投入 [9] - 爱美客以13 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布局肉毒毒素、司美格鲁肽等新领域 [10] - 昊海生科需在医美、眼科、骨科业务中重新平衡,胶原蛋白布局决定能否摆脱政策依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