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东宝生物(300239.SZ)未向骨胶水生产厂家供应原料
格隆汇· 2025-09-17 15:02
公司主营业务 - 主营产品包括明胶、胶原蛋白、空心胶囊及TOC端系列产品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食品及营养大健康领域 [1] 供应链澄清 - 公司未向骨胶水生产厂家供应原料 [1]
各省首富大洗牌!85后直接“掀桌”,这波致富密码太硬核
搜狐财经· 2025-09-12 00:19
首富年龄结构变化 - 首富榜单呈现年轻化趋势 河南和江西出现85后新首富 显著拉低平均年龄 [3] - 传统地产和能源行业首富被技术驱动型新首富取代 [3] 新晋首富背景及行业 - 四川首富朱义61岁 专注ADC抗癌药研发 代表医药行业 [3] - 陕西首富范代娣夫妇59岁 开发胶原蛋白产品 创建百亿规模生物科技企业 [3] - 河南首富王宁38岁 创立泡泡玛特 通过盲盒潮玩模式精准把握年轻人收藏需求 [3] - 江西首富陈天石40岁 领导寒武纪深耕AI芯片领域 与全球技术巨头竞争 [3] 行业趋势转变 - 财富创造模式从房地产转向硬核技术创新 包括医药 芯片和IP开发 [3] - 新首富企业营收增速显著 部分企业增长率达50%或9倍 [3] - 成功企业共同特征为坚持技术创新 高速增长和精准把握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3] 经济结构转型 - 首富更替反映经济引擎转换 政策导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AI 医药和潮玩成为新兴财富增长赛道 [3]
从深海到健康,中挪产业合作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22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 服务业占全球GDP比重达68% 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从2013年20.6%升至2023年25% 预计2040年突破40% [2] - 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5.3% 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占全国8.4% 吸引8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 [2][3] - 北京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80余项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近2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在京设立 [2][3]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从2013年993亿元增长至2023年328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 预计2027年突破8000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养保健食品贸易总额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其中进口额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4] - 挪威在华营养保健食品进口国中排名第16占比1.3% 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5616万美元同比下降8.1% [4] 中挪健康产业合作 - 2018-2024年中国进口挪威保健品从9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 7年年均增长率达47% [4] - 挪威品牌在心脑血管鱼油磷虾油及口服美容虾青素胶原蛋白领域占据中高端市场重要地位 [5] -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达31.87%较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对DHA/EPA等成分认知度较高 [5] 蓝色经济与海洋产业 -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3万亿美元 [7] - 中国路桥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中国建设大西洋鲑绿色水产养殖示范项目 [1][7][8] - 双方计划开发风光鱼互补海洋牧场 结合浮式海上风电与水产养殖技术 实现蓝色粮仓与绿色能源融合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北京聚集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人民币 [3] - 合作将推动挪威自动化投喂、人工智能鱼病诊断、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等技术在中国应用 [8] - 挪威国家馆9家企业参展 覆盖农业科技、医疗健康、水产养殖等传统优势领域 [8]
2025服贸会|从深海到健康,中挪产业合作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05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 服务业占全球GDP比重达68% 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从2013年20.6%升至2023年25% 预计2040年突破40% [3] - 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五年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占全国8.4% 吸引8000多家外资企业 [3] - 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5.3% 聚集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元人民币 近2000家中外金融机构在京设立 [4]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从2013年993亿元增长至2023年328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 预计2027年突破800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养保健食品贸易总额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进口额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5] - 进口跨境保健品形成心脑血管 口服美容 基础营养素 骨关节 胃肠道五大核心赛道 [6] 中挪健康产业合作 - 2025年上半年挪威在华营养保健食品进口国别排名第16占比1.3% 两国贸易总额5616万美元同比下降8.1% [5] - 2018-2024年中国进口挪威保健品额度从9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 7年年均增长率达47% [5] - 挪威品牌在心脑血管领域鱼油 磷虾油 海豹油及口服美容领域虾青素 胶原蛋白产品占据中高端市场重要地位 [6] 蓝色经济与水产养殖合作 - 中国路桥与挪威Pure Salmon Technology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中国本土打造专注于大西洋鲑的绿色水产养殖示范项目 [7][8] -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达3万亿美元 双方计划开辟风光鱼互补的海上牧场和海上田园 [7][8] - 合作推动挪威浮式海上风电 海洋能源转换 水产养殖技术进入中国海域 包括自动化投喂 人工智能鱼病诊断 网箱智能化养殖平台等技术 [8] 居民健康消费基础 - 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达31.87% 较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对DHA EPA等原料成分认知度较高 [6]
2025东亚海博会海洋生物医药展9月7日上线
齐鲁晚报网· 2025-09-03 20:11
展会概况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海洋生物医药展将于9月7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幕 展览面积达10000平方米 汇聚85家参展企业和机构 [1][3] - 展会聚焦海洋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合作平台 覆盖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到终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完整生态与创新成果 [1][3] 产业链上游企业 -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展示海藻功能原料 包括BMSG海藻酸钠 BMSG海藻酸丙二醇酯 MOONITOL甘露醇 BMSFu岩藻多糖 BriMAL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等产品 [3] -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聚焦褐藻胶 卡拉胶 琼胶海藻综合加工和高值化利用 建成工业园 科技园和澳大利亚海藻公司 形成"两园两基地"全球布局 [4] - 青岛琛蓝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展示海洋活性物质原料和中药提取物原料 青岛英豪集团展示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 海参酶解多肽 岩藻多糖等明星产品 [4] - 众健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打胶原蛋白产品 珠海元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优质蛋白质新型多糖 多肽和虾青素提取技术 [4] 产业链中游企业 - 斯坦德科创医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提供药品与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服务 涵盖药物研发 药包材研究 药物质量研究 医疗器械研发与测试 临床前安全评价 [4] -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有世界先进磷虾油透明工厂 拥有十万级GMP净化车间 获得FSSC22000/ISO22000/HACCP国际食品安全认证 [5] - 新海创嘉美(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物医药实验室一站式解决方案 青岛奔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展示斑马鱼实验动物模型和检测服务平台 [5] - 青岛盛科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生物医药模块化洁净室和实验室家具 [5] 产业链下游企业 - 青岛国信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 BG136在国际上首次将海藻糖类药物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目前已进入临床二期阶段 [6] - 琅琊台迪嘉药业研发海洋生物多糖类保健品 具有调节血脂 血糖功效 为三高人群提供健康调理方案 [6] - 山东润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润君药业有限公司 华润圣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标杆企业将携拳头产品参展 [6] 行业技术亮点 - 海藻提取技术处于创新链条最上游 海藻富含多糖 多酚 藻胆蛋白等特殊成分 展现抗肿瘤 抗氧化 增强免疫等药用潜力 [3] - 南极海茸提取的倍他葡聚糖可与免疫细胞表面糖受体结合 靶向激活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 [6]
专注天然胶原核心主线 东宝生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8:2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96.73万元 [1] 经营环境与挑战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突出 明胶市场受阶段性波动冲击导致销量和售价短期下滑 [1] 战略应对措施 - 公司实施以天然胶原为核心的大健康发展战略 通过细分产品分类 开拓新领域应用 推进数字化改造升级 强化品牌推广等措施深挖细分市场潜力 [1] - 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紧抓胶原蛋白和胶囊市场机遇 拓展胶原蛋白在新材料应用领域的推广以及胶囊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1] - 公司聚焦胶原产业赛道 加快推进保健食品批文获批和产品上市 大力推进在研项目产业化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胶原蛋白 胶囊及明胶部分细分产品实现较好突破 [2] - 羊绒纺织领域专用胶原项目抗起球等级有效提升 已在鹿王羊绒开展小批量试制 同步探索在绒毛混纺 羊毛织物抗起球及抗起球纱线中的应用 [2] - 超低内毒素明胶项目已启动市场对接 酰化改性明胶已对接潜在用户 护发专用胶原蛋白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并正推进市场对接 [2] - 持续推进胶原系列高附加值衍生品开发 应用范围覆盖医 美 健 食等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 并延伸至新材料应用等新兴场景 [2][3] 公司发展定位 - 依托从胶原到胶原+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逐步发展成为以医 美 健 食为主要业务领域的大健康产业综合性企业集团 [3] 股东权益管理 - 稳步推进股份回购 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057.34万股 [2]
深挖细分市场潜力 东宝生物上半年营收3.69亿元
全景网· 2025-08-29 15:23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3.69亿元 净利润3696.73万元 [1] - 通过降本增效和精细化管理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1] - 胶原蛋白及胶囊细分产品实现突破 奠定业务发展基础 [1] 战略执行与股东回报 - 以胶原产业战略为核心 强化管理体系与运营效能 [2] - 累计回购股份1057.34万股 占总股本1.78% [2] - 明胶细分领域稳健发展 牛骨明胶开始形成销售 [2] 业务拓展进展 - 益青生物出口业务增长 空心胶囊全线产品收入同比提升 [2] - 胶原蛋白原料在新兴品牌和新材料领域应用增长 [2] - 自主品牌"圆素"构建全渠道网络 保健食品获注册批准 [2] 研发项目突破 - 羊绒纺织专用胶原抗起球等级提升 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 [3] - 超低内毒素明胶启动市场对接 酰化改性明胶对接潜在用户 [3] - 护发专用胶原蛋白具备产业化条件 正推进市场应用 [3]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药用辅料行业面临产品升级与需求增长机遇 [4] - 胶原蛋白应用扩展至营养健康、美妆个护及新材料领域 [4] - 企业需具备研发创新、市场反应效率及品牌价值优势 [4] 医疗应用拓展 - 代血浆明胶应用于聚明胶肽注射液及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生产 [5] - 产品可延伸至止血材料、人造骨、医美填充等医疗领域 [5] - 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创新推动下游医疗市场发展 [5]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大健康市场规模扩大 [6] - 政策扶持体现"治未病"健康预防理念转变 [6] - 行业集中度提升利于具备技术与管理优势的领先企业 [6]
京东健康开了自营诊所,美团医美跟不跟进?不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5:26
公司战略定位 - 美团医美坚持平台身份 不会自建医美诊所 这是长期战略方向[1] - 公司通过可溯源的供应链解法向上游走 解决物流链路缺失问题[1] - 美团医美致力于提升美团会员中医美用户渗透率 目前铂金以上用户医美渗透率仅2.2%[3]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健康已开设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 新氧在9个城市布局29家门店[1] - 中国医美行业非法执业者数量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 黑诊所数量是正规诊所的6倍[2] - 黑诊所年手术量达正规诊所2.5倍 超过2500万例[2] 产品与消费趋势 - 水光针月均验真量增速达106.89% 35.6%用户选择大于2支产品的综合治疗[3] - 胶原蛋白 再生材料和射频抗衰产品是轻医美抗衰需求集中领域[3] - 轻医美是多数用户入局首选 水光针为注射类最热项目[3]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医美行业未来5年预计保持13.2%年复合增长率[3] - 医美逐渐成为大众消费 用户对行业偏见消除 广告环境有所放松[4] - 公司通过会员权益和品牌宣传提升渗透率 包括投放综艺和电视剧[4]
中国注射类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16 08:07
注射类医美行业概述 - 技术手段与审美认知共同推动行业变革,非手术项目选择丰富,"抗衰老"成为核心诉求 [1] - 注射类项目因效果明显、恢复期短、可及性强,复购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增速超越行业平均 [1] - 透明质酸和肉毒素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全球治疗次数分别为556.5万例和887.8万例 [2] - 再生针剂、胶原蛋白针成为新兴明星项目,埋植线、溶脂针因技术不成熟发展缓慢 [2] 市场热度与投资趋势 - 合成再生生物材料成为投资热点,2024年相关领域融资占比达60% [5] - 截至2024年11月,15款针剂通过审批,以玻尿酸为主,含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和肉毒素类产品 [5] - 玻尿酸通过复配和联合治疗拓宽应用边界,2022-2023年增速达29.1%,超越肉毒素 [11] 透明质酸市场分析 - 面临产品同质化、长效性与安全性平衡难题、价格战和市场进入障碍等痛点 [14] -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可通过技术创新、私密美容等潜力市场探索、材料复配寻找机会 [14] - 头部厂商如艾尔建、高德美占据高端市场,国产产品面临溢价瓶颈和中低端内卷 [15] 肉毒素市场分析 - 天然肉毒素占主导,但重组肉毒素凭借高纯度、可设计性逐步渗透 [17] - 重组肉毒素可能弥补天然产品缺陷,推动国产替代,如誉颜制药的YY001 [18] - 市场面临白热化竞争,企业需评估投入产出比,打造强产品力和商业策略 [19] 再生材料市场分析 - 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为市场焦点,羟基磷灰石(CaHA)或成黑马 [23] - 技术壁垒高、医生门槛高、监管严格、价格压力大是主要痛点 [27] - 新入局者可选择潜力赛道如CaHA,关注技术创新如合成生物学和缓释技术 [27] 胶原蛋白市场分析 - 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应用广泛,XVII型在综合抗衰和毛发领域潜力初现 [31] - III型胶原蛋白在私密健康市场前景广阔,XVII型可促进多类型胶原蛋白再生 [32] - 终端技术限制导致三类械市场空白,美塑领域或成短期主要发展方向 [33] 用户行为与偏好 - 皮肤美容类项目占比逐年递增,近8成用户选择,美白、抗衰、补水为三大需求 [42] - 用户审美趋向个性化,关注面部整体协调感,私密护理和种发植发需求上升 [39][42] - 安全性与效果是首要关注点,对项目花费关注度下降,更重视质量 [45] - 半数用户决策周期为11-30天,仅2成因低价促销选择项目 [47] 注射类项目表现 - 非手术类项目占比75.3%,增速放缓,光电与注射类项目平分市场 [49] - 水光针等肤质改善类项目成为初体验首选,复购意愿最高 [51][53] - 用户对自然度最满意,恢复期感受评分最低,效果不如预期影响复购 [53] - 99.4%用户认为注射类项目满足需求,9成愿意推荐,50%意愿强烈 [56] 合规与机构偏好 - 半数用户使用过未审批肉毒素产品,合规识别能力待提升 [58] - 公立医院最受初体验用户信赖,私立医院更受18-20岁群体偏好 [60] - 医生专业度、机构资质、品牌知名度为选择前三因素 [60] 医美敷料市场 - 6成用户高频购买医美敷料,18-25岁大学生为主力,面膜最受欢迎 [63] - 7成用户对敷料满意,美白、抗衰是进阶需求 [66]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单一填充向长效精准、产品多元、个性定制升级,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 [68] -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覆盖玻尿酸、胶原蛋白、再生材料等产品,面临监管与品牌挑战 [71][73]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808
东海证券· 2025-08-08 13:23
燕京啤酒公司分析 - 成长势能强劲:2019-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5.04%和35.64%,受益于全国化大单品U8放量及规模效应[5] - 成本优化显著:产能利用率提升6.62pct至46.86%,折旧摊销占收入比例下降1.59pct至4.64%,人均创收与创利分别提升5倍和60%[5] - 利润端改善:子公司亏损减少89%至1.08亿元,有效税率下降18.38pct至15.78%,2024年归母净利率达7.20%(同比+2.66pct)[5] - 行业量稳价增:2025-2030年啤酒主力消费人群CAGR为0.17%,CR5达90.73%,高端化仍是主旋律[6] - 未来策略:拓展U8系列产品并打造第二全国大单品,通过"百县/百城工程"开拓市场,产能利用率若提升至53%可节省折旧摊销0.79亿元[7] - 业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3/18.05/21.10亿元,对应EPS为0.53/0.64/0.75元,PE为24.13/20.09/17.19倍[8] 胶原蛋白行业分析 - 技术优势: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具备无病毒隐患、低排异等特性,产业链完整且政策支持完善[10] - 市场规模:2023年重组胶原蛋白规模286.3亿元(vs动物源297.9亿元),2023-2027年CAGR达41.4%(动物源27.7%)[11] - 应用领域: - 医美:重组胶原蛋白规模预计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CAGR 35.4%)[12] - 护肤:功效性护肤市场规模2023-2027年CAGR达54.9%,医用敷料规模2027年预计346亿元(CAGR 25.5%)[12] - 私密健康与头发健康:锦波生物推出重组胶原蛋白阴道敷料,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可改善毛发密度[12] - 重点公司:锦波生物(三类械龙头)、巨子生物(可复美/可丽金品牌)、丸美生物(胶原小金针单品)[13] 财经新闻摘要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预计覆盖1200万人,财政支出增加200亿元/学期[14] - 央行操作:开展7000亿元3个月逆回购,8月到期量9000亿元[14] - 日本经济:2026财年GDP增长预测从1.2%下调至0.7%[14] A股市场动态 - 指数表现:上证指数涨0.16%至3639点,创业板指跌0.68%,大单资金净流出超150亿元[16] - 板块涨跌:金属新材料(+3.57%)、休闲食品(+2.79%)领涨,化学制药(-1.83%)、生物制品(-1.42%)领跌[20] - 资金流向:半导体、医疗器械板块净流入居前,军工装备、化学制药净流出显著[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