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嗨体
icon
搜索文档
争夺艾塑菲中国代理权,谁更需要“童颜针”
经济观察报· 2025-07-26 15:33
代理权之争 - 韩国REGEN公司宣布解除达透医疗在中国大陆地区对艾塑菲的独家经销授权 [2] - 爱美客作为REGEN的控股股东指控达透医疗将业务转让给控股股东吴中美学构成严重违约 [2][6] - ST苏吴否认转让行为并指责爱美客通过控制REGEN延迟供货导致市场缺货 [3][7] 财务数据差异 - 艾塑菲2024年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但达透医疗营收仅0.96亿元存在2.3亿元差额 [4][8] - 吴中美学销售公司2024年营收24.88亿元毛利1.7亿元但无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信息 [9] - ST苏吴医美业务营收占比从不足0.4%增至20%达3.3亿元 [22] 产品与市场 - 艾塑菲是主流"童颜针"产品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再生达到紧致肌肤效果 [3] - 艾塑菲已获34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上市拥有全球渠道 [1][21] - 艾塑菲市面定价约2.18万元/支适用于高端客户群体 [14] 商标与供应链 - 艾塑菲注册证代理人名称由达透医疗改为爱美客孙公司俪臻生物 [16] - "艾塑菲"商标归属吴中美学而爱美客启用新中文商标"臻爱 塑菲" [16] - REGEN韩国第二工厂2025年投产将为全球市场提供产能保障 [23] 业务影响 - 爱美客2024年营收30.26亿元增速放缓核心产品增速下降 [20] - ST苏吴若失去艾塑菲代理权医美板块营收利润将大幅减少 [22][23] - 医美机构采购人员表示多次向吴中美学采购艾塑菲打款账户均为吴中美学 [13]
爱美客子公司收回AestheFill代理权 中国市场战略重整
证券时报网· 2025-07-21 23:50
公司动态 - 控股子公司韩国REGEN公司解除与达透公司的AestheFill产品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经销协议,因达透公司存在违约转让业务等行为 [2] - 协议解除后达透公司不得再以独家经销商身份开展经营活动,韩国REGEN公司将退还已付款未交货订单款项并保留追责权利 [2] - 此次解约不影响韩国REGEN公司后续授权其他方在中国大陆销售AestheFill产品,或将组建直营团队提升品牌形象 [3] - AestheFill产品2024年1月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成为医美再生注射剂领域现象级产品,在中国台湾地区市场份额接近30% [3] 战略布局 - 收回AestheFill代理权是公司完善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举措,将开启产品全面赋能升级之路 [3] - 该举措有助于整合韩国REGEN公司的技术与市场资源,巩固公司在医美注射填充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4] - AestheFill冻干形态产品与公司现有凝胶类再生产品濡白天形成协同,补充再生品类产品矩阵 [4] - 产品组合可搭配嗨体、宝尼达等产品,为求美者提供更多元解决方案,驱动业绩持续增长 [4] 市场前景 - AestheFill已获34个国家地区注册批准,韩国REGEN另一产品PowerFill获24个国家地区批准,助力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5] - 全球再生类注射填充剂市场高速增长,预计中国医美再生抗衰注射剂市场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超30% [4] - 公司通过本次交易彰显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从"国内医美龙头"向"国际医美巨头"升级 [5] - 全链路整合AestheFill将开启再生医美新纪元,通过技术协同等多重赋能保障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扩张力 [5]
这个行业迎来“DeepSeek时刻”,中国女富豪撑起半边天
36氪· 2025-07-21 19:48
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女性亿万富豪 - 全球仅13位女性通过创建医疗健康企业成为亿万富豪,其中7位来自中国,占比超过一半 [1] - 中国女性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影响力显著,7位中国女性亿万富豪的净资产从11亿美元到172亿美元不等 [3]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快速变革,从仿制药大国转变为创新药强国,挑战西方制药主导地位 [2] - 2024年中国进入研发阶段的新型药物数量激增至1250多种,接近美国的1440种,远超欧盟 [2] - 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通过授权许可引进的候选药物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公司,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零 [3] - 中国生物技术的进步速度与AI和电动汽车领域的突破相当,已超越欧盟并赶上美国 [2]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女性企业家代表 钟慧娟(翰森制药) - 净资产172亿美元,公司2024年总收入122.61亿元,同比增长21.3% [5][7]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94.77亿元,同比增长38.1%,占总收入77.3% [7] - 早期通过改造头孢氨苄片新剂型"美丰"实现年销售额过亿 [5] 简军(爱美客) - 净资产31亿美元,公司市值一度突破1700亿元 [8] - 自主研发多款医美注射产品,包括国内首款含PVA微球的宝尼达、含利多卡因的爱芙莱等 [10] - 直接持有公司31.09%股份 [10] 雷菊芳(奇正藏药) - 净资产16亿美元,公司2024年贴膏剂产品销售收入16.55亿元,占总营收超70% [13][14] - 主打产品奇正炎痛贴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 [13] 范秀莲(海思科) - 净资产15亿美元,公司2024年营收37.21亿元,同比增长10.92% [16][17] - 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34%,直接持有公司19.4%股份 [17] 杨英(特宝生物) - 净资产14亿美元,公司2024年营收28.17亿元,归母净利润8.28亿元 [1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73亿元,同比增长23.48%,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41.4% [18] - 与孙黎共同控制公司,上市前与丈夫兰春合计持有38.75%股份 [18] 夏瑜(康方生物) - 净资产12亿美元,持有公司8.5%股份 [23] - 开发全球首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卡度尼利和依沃西双抗 [23] - 依沃西在临床试验中疗效优于默沙东的Keytruda(2024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 [23] 廖清清(信立泰) - 净资产11亿美元,与丈夫共同持有上市公司56.99%股权 [23][26] - 公司2024年营收40.12亿元,同比增长19.22%,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3.71% [26]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起超过20%,2024年达10.17亿元,占营收25.35% [26]
为渠道买单的消费者
新财富· 2025-07-15 15:36
医美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高壁垒高利润的"卖铲人" - 医美上游企业(如爱美客、锦波生物)毛利率高达95%,净利润率达50%,显著高于中下游企业[3] - 嗨体产品出厂价350.6元,终端售价超1800元,毛利率92.99%,原料成本仅24.72元[1] - 牌照稀缺性形成垄断优势:2009年玻尿酸市场仅2家持牌企业,2014年增至7家[7][11] - 研发周期长(3-8年),嗨体完整上市周期达9年,需临床资源背书[9][10] - 2024年医美领域融资30起总额超11亿元,上游为主要受益方[1][2] 中游:低集中度高成本的"淘金者" - 医美机构净利率普遍低于10%,华韩整形等终端机构常现亏损[2][3] - 2000-2015年暴利期后供给过剩:热玛吉设备进口价50-60万元,单次治疗收费8-15万元,曾现"日回本"现象[13] - 行业乱象突出:2019年合规机构占比仅12%,存在"借证挂靠"问题[14] - 获客成本激增:2021年平均3000-5000元/人,新氧平台单条客户信息价格从2018年50元涨至2023年800元[18] 下游:平台流量争夺战 - 新氧2018年占据医美在线预订支付总额33.1%,但2020年被美团反超(美团618交易额21.7亿 vs 新氧年营收12.95亿)[20] - 美团通过轻医美切入市场,佣金模式压缩机构利润(如12888元产品促销后仍按原价8%抽佣1031元)[21] - 垂直平台与综合平台分化:新氧2024年亏损5.9亿,下游盈利压力显著[2][22] 行业格局与历史沿革 - 监管体系始于1996年《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办法》,三类医疗器械需严格审批[5][6] - 上游企业技术红利与牌照壁垒形成"淘金铲子"效应,类比19世纪美国淘金热[4][5] - 中游机构面临人才短缺(整形医生培养需8年以上)与标准化缺失的双重困境[14] - 产业链价值分配呈现"上游造富、中下游挣扎"的极端分化[3]
【最全】2025年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7-11 10:56
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A股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企业包括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巨子生物等,多数涉及上游原材料供应 [1] - 山东省医美注射材料产业链企业数量较多,包括华熙生物、福瑞达、阜丰集团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威高股份等器械制造企业,以及华熙生物等产品研发与制造企业 [7] 产业链环节与企业信息 原材料生产 - 华熙生物: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2023年收购益而康生物进军胶原蛋白领域,推出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料,纯度达99.8%,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 [2] - 福瑞达:2024年完成医用级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主文档登记,建成山东省首个重组胶原蛋白原料量产基地,2024年营业收入39.83亿元 [2] -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原料采用基因工程菌株发酵技术,纯度达99.56%,2024年营业收入55.39亿元 [2] - 锦波生物:全球首个实现可注射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14.43亿元 [2] - 创健医疗:新三板挂牌的重组胶原蛋白龙头企业,原料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市场第一,2024年营业收入2.88亿元 [2] 器械制造 - 威高股份:旗下山东威高普瑞医药包装是中国第一家取得预充式注射器注册证的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130.87亿元 [6] - 正川股份:主营药用玻璃管制瓶,产品包括预灌封注射器组合件,是国内少数具备预灌封注射器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2024年营业收入8.01亿元 [6] - 楚天科技:提供无菌预充针灌装生产线,覆盖从灌装到灯检的全流程,2024年营业收入58.34亿元 [6] 产品研发与制造 - 华熙生物:推出润致、润百颜、海魅等交联透明质酸填充剂,覆盖面部塑形、除皱等需求,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 [6] - 昊海生科:推出海薇、姣兰、海魅等玻尿酸填充剂,2024年推出全球首创有机交联玻尿酸,2024年营业收入26.98亿元 [6] - 爱美客:产品包括嗨体(唯一获批颈纹治疗玻尿酸)、濡白天使(玻尿酸+PLLA微球)、宝尼达(PMMA长效填充剂),2024年营业收入30.34亿元 [6] - 华东医药:产品包括伊妍仕(PCL微球“少女针”)、MaiLi系列玻尿酸,2025年肉毒素产品YY001上市申请获受理,2024年营业收入419.06亿元 [6] 企业业务布局与业绩 - 爱美客和巨子生物医美注射材料产品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爱美客医美注射材料销售额约29.60亿元,巨子生物约55.20亿元 [9] - 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产品销售额14.42亿元,占营业收入26.81%;昊海生科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销售额11.95亿元,占营业收入44.29%;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销售额17.44亿元,占营业收入97.69% [11] - 从销量来看,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产品销量超1144.06万支,昊海生科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销量254.86万支,爱美客溶液类注射产品销量634.63万支,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销量124.28万支 [14] 企业业务规划 - 华熙生物:聚焦透明质酸与再生医学,推进再生医学等新兴业务布局,战略性投入合成生物技术 [15] - 昊海生科:构建“玻尿酸+肉毒毒素”双产品线,与美国Eirion合作开发外用型和注射型肉毒毒素 [15] - 爱美客:以再生材料为核心突破点,构建“玻尿酸+再生填充”高端产品矩阵,全球首款产业化再生填充剂“濡白天使”已上市 [15] - 巨子生物: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推动医美产品注册与行业标准制定,在研4款三类医疗器械预计2025年取得注册证 [15] - 锦波生物:突破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瓶颈,全球首发HiveCOL“蜂巢”胶原组织网凝胶 [15] - 创健医疗:加速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布局医美注射材料全链条,计划未来3-5年获取15张三类器械证 [15]
美容护理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焕新,变革
东海证券· 2025-07-08 16: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美护行业符合悦己需求,消费者对情绪价值追求提升带动悦己型消费升温 化妆品可挖掘国货Alpha机遇,医美关注细分赛道,个护拥抱渠道红利且产品升级有空间 [114] 各部分总结 行情复盘 - 新消费概念兴起,截至2025年6月末美容护理板块累计上涨6.90%,跑赢大盘6.87pcts [7] - 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业绩分化 头部公司稳健增长,新兴材料赛道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个护品牌稳定发展 [9] 化妆品 - 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虹吸效应强,2025年1 - 5月限额以上化妆品同比累计增长4.1%,较2024年全年的 - 1.1%有所提升 [18] - 2024年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7746.45亿元,同比下滑2.83%,进入成熟期 [19] - 整体渠道红利放缓,线上流量见顶,进入精细化运营;美妆与线下融合需求兴起,国货品牌积极重返线下 [30] - 消费焦点转移到产品本身,拥有核心产品力的品牌与国际大牌表现突出,国产品牌积极创新 [35] - 海外国际大牌发展久,品牌矩阵丰富;国内品牌矩阵多集中中低端市场,有发展空间 [41] - 国内化妆品发展经历“国际品牌主导→新锐品牌突现→国货龙头崛起”,国货市占率持续提升,2024年达55.7% [45] - 618大促周期拉长,平台竞争加剧,综合电商销售总额同比+15.2%,四大平台美妆GMV同比增长超10% [51] 医美 - 中国非手术类医美市场快速增长,注射类/能量源类未来5年CARG有望高速增长 [55] - 国内医美合规化程度提升,具备合规产品的公司有先发优势,上游新产品获批引领下游需求 [56]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领先,原料可靠性获认可,原料出海推动行业发展,市场规模预计快速增长 [65]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竞争格局良好,获批三类械产品少,多家企业布局 [66] - 再生材料功效强、客单价高,2025年获批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规模有望持续拓展 [75] - 肉毒素功效主打除皱、塑形,受其他市场变化影响小,国内获批6款产品,市场竞争将加剧 [80] - 锦波生物大单品薇旖美产品实力强,拟与养生堂合作加速技术研发 [83] - 爱美客三类械产品多,嗨体发展空间足,“濡白 + 如生”天使前景可期,在研管线有望贡献新增量 [85] 个护 - 2025年上半年个护行情表现强劲,消费者健康护理意识加强,行业有成长空间 [91] - 个护品类线上化率偏低,成长空间大;抖音平台渗透率快速提升,有望推动电商增长 [97] - 润本股份是婴童&驱蚊赛道领军企业,践行研产销一体化战略,加速全渠道建设 [98] - 登康口腔专注抗牙齿敏感领域,多品牌布局,线下渠道稳定,线上电商渠道占比提升 [107] - 百亚股份卫生巾产品营收毛利率双增,渠道端线上抖音表现突出,线下加速全国化扩张 [112] 投资建议 - 化妆品关注国内化妆品龙头且产品矩阵丰富的珀莱雅、产品高速放量的上美股份、聚焦高端奢侈彩妆的毛戈平 [114] - 医美关注重组胶原蛋白龙头锦波生物、国内医美龙头且在研产品丰富的爱美客 [114] - 个护关注婴童&驱蚊双轮驱动的润本股份、专注抗敏口腔赛道的登康口腔、优质卫生巾白马百亚股份 [114]
简军锚定国际市场谋破局 爱美客14亿收购童颜针寻增量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3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简军41岁回国创业 2004年创立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爱美客前身) 当时国内医美玻尿酸市场被外资垄断 [3] - 2009年自主研发首款产品逸美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打破外资垄断局面 [3] - 后续推出宝尼达 爱芙莱 嗨体 逸美一加一 紧恋等创新产品 均为国内首款对应类型产品 [3] - 2016年公司更名为爱美客 2020年9月以"玻尿酸第一股"登陆深交所 [3] 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同比暴涨104%至14.48亿元 净利润同比飙升118%至9.58亿元 [5] - 2023年营收达28.69亿元 净利润18.58亿元 保持高增长 [5] - 2024年营收30.26亿元(同比+5.45%) 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5.33%) 增速显著放缓 [6] - 2024年一季度营收6.63亿元(同比-17.9%) 净利润4.44亿元(同比-15.87%) [6] - 毛利率长期维持在94%左右高位 [6]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发行价118.27元/股 2021年7月股价最高达1300元/股(不复权) 市值超1800亿元 [5] - 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简军以525亿元财富位列第314位 [5] 国际化战略 - 2021年启动港股IPO推进国际化 但进程波折 [6] - 2024年以14亿元收购韩国丽臻生物科技85%股权 溢价13倍 计划18个月后收购剩余15% [1][6] - 丽臻生物拥有热门产品艾塑菲"童颜针" 国内售价上万元/支 [1][6] - 目标整合研发资源 加速全球渠道拓展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行业竞争格局 - 玻尿酸赛道监管趋严 竞争加剧 公司面临业绩调整压力 [1] - 通过产品创新(如嗨体 濡白天使)和国际化突破增长瓶颈 [1][6]
2025年水光针服务品牌推荐:揭秘女明星的透亮肌秘诀,水光针如何打造发光肌肤?
头豹研究院· 2025-06-19 20: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水光针是注射类医美里中胚层疗法的典型服务项目,未来中国水光针行业供需持续增长的趋势将持续至2027年,行业将朝着规范化、技术标准化、个性化与科技融合、连锁化与数字化运营方向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水光针是注射类医美里中胚层疗法的典型服务项目,属于非手术类医美服务,中游医美机构提供的水光针服务项目多元化,未来中国水光针行业供需持续增长趋势将持续至2027年 [5] - 水光针即水光注射技术,具有补水保湿功效,通过特制注射工具和负压系统将注射物注入相应部位,达到皮肤年轻化效果,其注射参数可通过电脑设定 [6] - 中胚层疗法出现较早,水光针真正兴起于千禧年后的韩国,国内水光针行业标志性事件是国产交联透明质酸真皮填充剂“润百颜”获批上市,现阶段国产品牌凭价格优势发力大众市场 [7] 市场现状 - 2017 - 2022年中国水光针行业市场规模从3.7亿元增至9.0亿元,2017 - 2019年国内医美市场高速发展,2020 - 2022年发展受限;预计2023 - 2027年将从10.3亿元增至15.5亿元,经济向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观念转变、渗透率提升和监管趋严是未来规模增长的驱动力 [8][9] - 供给端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合规化进程加速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类水光针是核心赛道,无创水光技术推动供给升级,但面临合规产品稀缺和技术壁垒高的挑战 [10] - 需求端持续扩容,消费者对“安全、高效、便捷”的需求驱动行业迭代,无创水光抢占市场,定制化需求增长,但存在教育缺口 [11]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评估维度包括代表性门店的水光针TOP项目销售额、单一水光针项目个数和水光针项目覆盖广度 [13] - 中国水光针行业竞争者多为私立医美机构,竞争格局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以艺星为代表,第二梯队以美莱和联合丽格为代表,第三梯队以晶肤和华韩为代表 [16] - 推荐美莱医美、艺星医美、连天美、医美国际、瑞丽医美、晶肤医美、米兰柏羽、联合丽格、爱思特、华韩医疗十大品牌,并介绍了各品牌的优势 [17][18][19][20][21][22][23][24][25][26] 发展趋势 - 合规化与标准化进程加速,行业准入门槛提升,非合规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头部品牌建立竞争壁垒,合规性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27] - 技术升级与场景延伸,无创水光技术效果显著,水光针服务功能复合化,机构提供个性化方案提升复购率和客户粘性 [28] - 区域下沉与价格分层,二三线城市门店和区域品牌吸引消费者,价格带覆盖全场景,中端市场成增长主力,头部集团通过连锁化和数字化提升市场渗透效率 [29]
商贸零售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维稳、谋变,重视新消费
民生证券· 2025-06-19 15:5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商贸零售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展开,指出行业维稳谋变,应重视新消费,各细分板块有不同投资机会与风险,美护、医美、黄金珠宝、商超百货等板块需关注产品、经营、渠道等因素,推荐了相关公司[1][7]。 零售行业总览 细分板块逻辑梳理 - 美护板块25年1 - 5月表现强劲,下半年聚焦产品势能强、经营改善、龙头企业三条投资主线,推荐巨子生物等公司[7]。 - 医美行业胶原蛋白赛道景气,对渠道和运营能力要求高,关注新材料和新产品管线,推荐锦波生物、爱美客[7]。 - 黄金珠宝市场多元化年轻化,部分品牌靠工艺承接消费变化,关注从渠道转向产品与品牌驱动的公司,推荐老铺黄金等[7]。 - 商超百货25年政策助力,下半年聚焦零售调改和折扣零售两条主线,推荐重庆百货[7]。 社零总览与分板块表现 - 2025年1 - 3月社零总额12.47万亿元,同比+3.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8.06%,化妆品类同比+5.48%[14]。 - 2025年1 - 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3月回落但高于1月[14]。 行情表现与资金面特征 - 25年年初至今美容护理板块表现优,商贸零售板块略承压,子版块涨跌幅排序为钟表珠宝>医疗美容>化妆品>跨境电商>百货[16][17]。 - 公募基金对商贸零售配置逐季上升,美容护理整体稳定;25Q1商贸零售与美容护理持股市值环比上行,部分子板块有不同变化[16][17]。 行业复盘 线上情况 - 25年1 - 4月电商实物总销售额指数回升,5月微降;1 - 4月电商客单价水平指数下滑,5月回升[23]。 线下情况 - 25年1 - 5月商铺出租率指数回升,维持在中高位景气区间;经营场所增减指数呈稳态区间波动,新增店铺预期下降[29]。 行情情况 - 25年1 - 5月美容护理板块PE - TTM波动上行,跑赢沪深300;商贸零售板块PE - TTM“前低后高、波动上行”,涨幅与政策相关[33]。 - 商贸零售子行业指数跟随大盘但表现弱,4月下跌后企稳,互联网电商政策敏感度高;医疗美容领涨,美容护理板块整体表现强劲[37]。 核心标的盈利能力 - 美容护理和商贸零售板块核心标的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表现分化,部分公司实现正增长[39]。 美容护理行业 行业复盘 - 2025年1 - 5月美容护理(申万)指数涨幅10.82%,排名2/31;商贸零售(申万)指数跌幅 - 3.95%,排名靠后;互联网电商和个护用品表现相对更优[44]。 - 2024 - 2025年3月社零总额稳定增长,25年3月为40940亿元,同比增长5.9%;2024年化妆品销售额下滑,2025年1 - 3月同比+3.61%[49]。 - 25Q1三大平台美妆类目销售额表现分化,抖音增长强劲,淘天京东增速承压[52]。 - 25年“618”活动时间提前,玩法简单化,跨平台合作助力流量增长[55]。 - 国货品牌业绩表现分化,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部分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实现正增长[57]。 投资主线 - 25年聚焦产品势能强劲、经营改善、龙头大而全三条投资主线,推荐珀莱雅等公司[62]。 医美行业 行业概况 - 玻尿酸赛道向注射层次和部位精细化发展,关注产品管线扩充进程[65]。 - 胶原蛋白赛道未来空间广阔,国内多企业加速研发布局,重组胶原蛋白特性显著,在医美多领域有应用[70][71]。 - 国内医美市场合规注射材料品类达7种,未来核心竞争要素在于运营和差异化定位[74]。 投资建议 - 医美行业需求承压,推荐布局新产品管线、具备强渠道管理与产品运营能力的锦波生物、爱美客,建议关注华东医药[78]。 黄金珠宝行业 行业趋势 - 金价长期高位,25Q1消费者部分持币观望或转向轻克重金饰;2025年金银珠宝类零售额上升,3月达324.8亿元,同比+10.6%[85]。 - 金价受供需、货币金融、政治格局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企业采取对冲政策;长期看金价仍有上涨空间[87]。 - 中国金饰消费市场呈多元化、年轻化趋势,黄金饰品主导地位增强,消费者偏好多样,购买动机转向悦己消费[92]。 - 各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推出新品,如周大福IP联名、潮宏基年轻化设计、周大生文化内涵产品等[95]。 投资建议 - 行业层面关注消费表现和金价走势,个股推荐品牌力崛起、产品设计卓越、经营有改善的老铺黄金、潮宏基、曼卡龙[107]。 商超百货行业 消费与政策情况 - 消费者消费意愿承压,25年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5%,低于24年3月和25年2月[109]。 - 国家出台多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112]。 商超调改情况 - 传统商超业态老化,多家商超参考“胖东来模式”调改,聚焦商品结构、动线布局等方面[115]。 - 调改举措改善传统商超经营表现,永辉超市、步步高、重百新世纪调改后销售额、客流等指标提升[121]。 投资主线 - 关注传统零售调改和折扣零售两条投资主线[122]。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触底反弹,把握景气方向
东莞证券· 2025-06-13 17:32
报告核心观点 维持对医药生物行业的超配评级,行业业绩有望回归增长、估值后续有望修复,建议关注创新药、减肥药、医美、医疗器械板块个股 [8][110] 2025年1 - 5月走势回顾 市场走势回顾 - 2025年1 - 5月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6.61%,居申万一级行业第6,跑赢沪深300约9.02个百分点 [9][17] - 多数细分板块录得正收益,化学制剂和原料药涨幅居前,疫苗和血液制品跌幅居前 [9][18] - 约64%个股录得正收益,约36%个股录得负收益 [22] 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2日,SW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约50.45倍,较年初上升,相对沪深300整体PE倍数为4.17倍,处于近几年相对低位 [24] 业绩回顾 - 2025Q1,SW医药生物行业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37.0亿元和488.6亿元,同比下滑4.8%和12.2%,增速分别降5.5和12.6个百分点;扣非归母净利润428.2亿元,同比下滑18.2%,增速下滑22.7个百分点 [27] - 多数细分板块2025Q1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回落,收入端仅部分板块同比上升,利润端也仅部分板块同比上升 [28] 2025年下半年政策展望 - 第十批国采4月30日在31个省全面落地,第11批集采有望6月展开 [9][33] - 截至5月上旬,127个未纳入国采品种满足竞争格局条件,12个品种竞争企业在20家及以上,全身用抗感染药是第11批集采主力军 [9][33] 部分细分板块看点 创新药 - 政策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多地出台地方性支持政策,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推动国产创新药发展 [38] - 同质化竞争改善,First - in - Class新药研发占比提升,创新质量提高,行业创新生态优化,审评审批、技术突破、市场表现均有进展 [42][43] - 国内创新药创新实力获认可,出海步伐加快,2024年License out交易活跃,联手出海和自主出海模式兴起 [46] - 恒瑞医药是国内创新药龙头,业绩迎来拐点,创新药业务贡献增量,保持高研发投入,推进国际临床试验 [47][50] 减肥药 - 预计2035年全球超重或肥胖人数超40亿,中国成人肥胖率将达18% [54] - 到2030年,GLP - 1将占据美国相关处方量一定比例,美国市场规模有望超900亿美元,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1419亿美元 [56] - GLP - 1药物持续拓展适应症,如司美格鲁肽在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积极临床结果 [60] - 诺泰生物是国内多肽药物龙头,业绩快速增长,多肽原料药及制剂板块业务放量 [67][68][71] 医美 - 国内医美市场规模有望稳步提升,2030年将达6382亿元,非手术类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72][73] - 多项政策出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非手术轻医美市场安全性和规范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76] - 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催生更多需求,如3D打印、AI技术等应用,推动行业规模扩容 [78] - 爱美客是国内医美龙头,以“嗨体”“濡白天使”为核心产品有竞争力,业绩曾快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承压,后续有望恢复 [79][80] 医疗器械 - 人口老龄化加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市场增长迅速且有较大空间,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6370亿美元,2027年将达7432亿美元 [84][86] - 设备更新等政策加速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扩容,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医疗新基建,推动市场长期扩容 [90] - 国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带动医疗器械需求,资金补助和政策引导资源下沉,扩大市场机遇 [97] - 科技赋能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医疗AI应用场景增多,预计2026年智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101] - 迈瑞医疗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曾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承压,持续高研发投入 [102][104][108] 投资策略 维持超配评级,行业业绩有望回归增长、估值有望修复,建议关注创新药、减肥药、医美、医疗器械板块个股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