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逻辑学
icon
搜索文档
吴军: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只凭感觉和运气
36氪· 2025-05-19 17:48
中国企业出海背景与挑战 - 当前中国企业出海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变革,进入深水区,面临全球政治引发的贸易剧变和深入本地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组织管理挑战等不确定性 [1] - 在全球产能全面过剩的时代,单靠制造业难以重塑全球贸易,但中国在生产制造、供应链和技术研发方面仍具优势,需要更大舞台施展 [1] - 出海既是蕴含巨大潜力的出路,本身也是难题,企业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和认知,避免依靠运气和个人感觉 [2] 科学方法论与逻辑学的重要性 - 17世纪科学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总结出科学方法,使成功变得可复制和可叠加,其核心是逻辑学 [3][4] - 逻辑学是研究可能性的学科,帮助分析商业世界中什么是可能的、必然的或必然不可能的,是提升成功概率的重要工具 [5] - 创业者可分为经验主义、科学探索主义和空想主义三种状态,中国企业出海应摒弃经验主义和空想派,追求科学方法 [6] 日本企业出海的历史借鉴 - 上世纪70至90年代日本企业出海时,其GDP达美国70%,人均GDP比美国高50%,通过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低成本国家,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8] - 目前日本大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已接近一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初期出海曾因文化差异和经营管理问题遭遇挫折,如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后经营不善 [8] - 日本企业经过数十年磨合已融入全球商业环境,证明文化差异可逾越,出海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长期过程 [9]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思维差异 - 农耕文明思维表现为管理上的树状或金字塔结构,部门边界清晰、合作困难,信息流动不畅,企业追求"大而全"和自给自足 [13][14] - 商业文明强调透明度、信息顺畅流动和合作,企业专注于将少数产品做到极致并通过交换获利,如苹果、微软等世界市值最大公司 [13] - 中国企业若将农耕文明旧思维带入全球市场会遇到困难期,需打破固有成见,重视逻辑训练 [15] 逻辑思维缺失的商业影响与教育现状 - 缺乏逻辑思维会导致商业交往中"不讲理",阻碍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出有价值成果 [16] - 中文语言的模糊性特点可能影响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商业交流,而逻辑学通识教育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均相对薄弱 [16][17] -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比依赖天才式掌门人更能实现企业代代相传,逻辑思维有助于避免"幸存者偏差",全面认识成败原因 [18] 企业出海的战略建议 - 企业出海应摆脱机会主义和"弯道超车"的妄念,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和能力 [19][20] - 品牌出海"搭便车"仿照日韩消费品风格的做法可能对品牌形象和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应以理性和长远眼光发展 [20] - 成功需结合个人努力与时代环境,保持开放灵活心态,专注于做喜欢且擅长的事会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减少不必要的出海焦虑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