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品牌定位

搜索文档
喜来登在中国是怎么没落的?
虎嗅APP· 2025-08-18 21:39
喜来登品牌现状 - 暑期旺季广东地区喜来登酒店价格显著下滑 中山喜来登3天2晚699元 折合每晚不到350元 佛山顺德喜来登487元起 惠州喜来登449元起 与亚朵、全季等中档品牌同价竞争[4][8] - 温州喜来登业主公司2024年营收6068万元 亏损2473万元 每收入2.5元亏损1元 总资产2.5亿元 净资产为负1.5亿元[12] - 多地项目出现"去喜来登化"现象 上海虹口三至喜来登更名后被16.4亿元拍卖 澳门喜来登因金沙中国重整被撤牌[15][17] 品牌衰落原因 - 地产经济收敛导致开发商减少长期投入 国企业主偏好个性品牌 民企业主倾向自营管理 喜来登作为"融资工具"价值消退[29][30][31] - 万豪2016年并购喜达屋后品牌定位模糊 既非高端奢华(瑞吉/丽思卡尔顿) 也非年轻潮牌(W/艾迪逊) 商务属性弱于JW万豪[34] - 国产中高端品牌(亚朵/全季)向上挤压 提供更低房价与更新体验 业主翻新成本(数千万至上亿)远高于更换本土品牌[36] 产品与服务问题 - 用户评价反映硬件老化严重 重庆喜来登被描述为"金色外衣下的糟粕" 镇江喜来登存在房门故障、早餐拥挤等问题[18] - 海外市场依赖早期选址红利 如美国迪士尼周边酒店价格仅为园区1/4 墨西哥城酒店靠亡灵节活动吸引客群 但缺乏品牌特色[38][39][43] - 中国市场竞争环境剧变 外资品牌稀缺性消失 OTA平台按评分排序 年轻消费者更看重调性与服务性价比[36][44] 行业趋势影响 - 1985年进入中国时作为城市窗口象征 1990-2010年成为地产开发标配 现沦为"刷房晚备选项" 品牌溢价能力丧失[25][26][37] - 万豪曾推出"Sheraton Transformation Vision"翻新计划 但业主普遍质疑改造效果 实际执行率低[34] - 当前外资高星酒店整体面临从"金字招牌"到"价格比拼"的转型压力 反映中国酒店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