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紧缩周期
搜索文档
纽约联储前官员:过早降息风险在于重燃通胀|直击华尔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9:28
美联储政策行动 - 美联储于10月29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75%–4% [1] - 这是继9月之后的再次降息,旨在缓冲正在走弱的就业市场压力 [1] - 美联储宣布自12月1日起正式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标志着自2022年启动的量化紧缩周期阶段性结束 [1] 对降息风险的评估 - 过早降息的最大风险是重新引发尚未明确回落至2%目标的通胀压力 [1][2] - 在劳动力市场紧张(失业率为4.3%)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大而美法案”)叠加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削弱近期在抗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 [2] - 当前降息可能释放出美联储更重视短期增长而非锚定长期通胀预期的信号,若通胀重新加速,未来或被迫采取更激进的紧缩政策 [2] 对降息幅度及经济影响的看法 - 考虑到潜在需求强劲、财政支出注入即将生效、就业及消费数据强劲,有理由担心即便是25个基点的温和降息都可能过度刺激经济,而非力度不足 [3] - 倾向于不支持降息,或不超过25个基点的降息,进一步宽松只应在经济出现明确且持续恶化时考虑 [4] - 美联储对通胀的判断(认为其基本正常,关税仅为一次性冲击)与疫情初期“通胀是暂时的”承诺相似,需对此保持谨慎 [3] 货币政策制定的数据依据 - 在政府官方数据有限的情况下,私人部门指标(如信用卡交易数据、采购经理指数、部分薪酬服务数据)成为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范围相对较窄,且更易出现波动和修订 [5] - 美联储的“褐皮书”由12家地区联储一年发布八次,提供来自企业与市场参与者的几乎实时的现实反馈 [6] - 结合私人数据和褐皮书,美联储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当前状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