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资源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白钦先:金融学的年轮,刻着四十多年春风
搜狐财经· 2025-05-20 17:46
金融理论创新与学术贡献 - 提出"金融体制比较说"、"政策性金融说"和"金融资源与金融可持续发展说"三大理论体系,奠定中国金融学科基础框架 [8][20][21] - 首创将金融划分为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类,推动国家政策性银行体系建设 [20][32] - 定义金融为国家战略性社会资源,提出"新资源理论",强调金融资源稀缺性与可持续发展 [21][22] - 1999年率先提出"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概念,早于国家"韬光养晦"策略调整期 [23][26] 金融强国战略研究 - 历时20余年完成《金融强国》专著,系统阐述金融强国战略内涵,被列为国家第14个强国战略 [26][27][35] - 强调金融理论创新需体现中国主体性,主张现代化必须民族化而非西方化 [19][29] -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应坚持政治性、人民性,区别于资本主义金融的掠夺性 [37] 学术实践与政策影响 - 专著《各国金融体制比较》累计发行65万册,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直接影响改革开放初期金融体系设计 [19][20] - 政策性金融研究成果被直接纳入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专著上市两周售罄 [20][32][33] - 通过国家教委向中央提交报告,推动破产拍卖制、股份制等改革方案落地 [14][20] 金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培养100位博士和7位博士后,形成覆盖学界、政界、商界的人才网络 [9][11][26] - 建立"金融资源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强国"的三阶段学术体系,完成从基础理论到国家战略的跨越 [8][26] - 强调金融教育需抵制急功近利倾向,批判"金融离钱最近"的功利主义学术观 [40][41] 国际金融话语权构建 - 在国际交流中强调中国金融理论的哲学人文关怀,突出"天人合一"和谐发展观 [29][30] - 指出西方金融理论本质服务于国家利益,主张东西方文化互补而非单向模仿 [31] - 预判中美金融博弈格局转变,认为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构成金融强国基础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