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战略

搜索文档
探寻金融脉搏 共话资本未来 华龙证券、明汯投资携手兰州大学暑期研学团走进上海证券报社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22:03
研学活动背景与组织 - 2025年7月11日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研学团30余人走进上海证券报社开展财商教育研学活动 活动由华龙证券牵头组织 明汯投资专业支持 [1] - 活动主题为"研学赋能实践 感知金融脉动" 旨在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1] 上海证券报社与金融中心地位 - 上海证券报社总部位于陆家嘴核心地带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该大楼几乎天天举办地方政府招商引资 上市公司路演 投资策略会等活动 展现了上海的金融脉搏与经济活力 [3] - 上海证券报成立于1991年 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一同成长 见证记录了资本市场每一个关键节点 [5] 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与成就 - 中国资本市场30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 目前有5400多家上市公司 100万亿总市值 近2.4亿股民 超30万亿公募基金资产 超4万亿ETF基金资产 [6] - 上海证券报在证券法公布 "国九条"发布 股权分置改革 沪港通开启 创业板和科创板开板等资本市场重大事件中全情报道 坚定发声 [6] 投资者教育与人才培养 - 投资者教育是金融市场基础性工程 是培育资本市场优质从业者 投资者 建设者及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8] - 高校学生可充分利用"上证杯"主题赛事 线上课程 财经媒体等资源 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 提升金融素养 [8] - 现代金融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既要有经济学 金融学根基 也要具备数据思维和人文洞察力 [10] 财经媒体变革与发展 - 中国财经媒体从政策传声筒到市场瞭望者的角色变迁 映射出经济体制改革与传媒技术革命的内在互动逻辑 [10] - 在数字经济与监管革新驱动下 财经媒体将持续扮演连接市场 教育公众 推动改革的关键角色 [10] 活动评价与未来合作 -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高度评价本次研学活动 认为为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构建行业沉浸式育人机制注入了新动能 [13] - 华龙证券期待未来深化与上证报合作 在投资者教育 行业研究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协同发力 [13] - 兰州大学与华龙证券组建联合队参与2025"上证杯"高校突围组角逐 [13]
为推进金融强国战略持续输送专业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郑商所合作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期货日报网· 2025-07-17 00:32
合作背景与意义 - 郑州商品交易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标志着期货行业与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1] - 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普及证券期货知识,此次合作是推进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1] -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在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1] 合作内容与成果 - 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举办"郑商所杯"大赛、期货知识进校园、合作编写教材等方式推动期货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 [1] - 2024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启用实体投教基地,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期货市场的重要窗口和高校校外实践平台 [1]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连续两年获"郑商所杯"优秀合作高校奖,14名学生在该赛事中获奖 [2]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期货与金融衍生品领域具有科研积淀与教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双方将以基地共建为契机,探索更多高校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3] - 郑州商品交易所计划与高校、期货公司、产业企业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搭建校企交流渠道 [3] - 合作旨在提升高校师生金融实践能力、风险认知和职业竞争力,为期货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3] - 该模式将为推进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金融强国战略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3]
九方智投控股(09636)旗下九方智投攒的这场高端局,回应了股权投资时代的“必答题”怎么解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3:14
金融强国战略与资本市场发展 - 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关键节点 美国资本金融是其政治经济生命线 中国崛起同样需要资本金融发挥更大作用 [2] - 拉动股市是金融强国的战略举动 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扭转经济下行趋势 补足金融短板可增强大国博弈中的"制空权" [2] - 宁德时代赴港二次上市刷新近三年全球最大IPO纪录 显示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新动向 [2] 宏观经济与股市展望 - 海外经济金融韧性对中国出口有利 国内居民消费出现企稳信号 房地产行业部分指标处于"临界点" 房价企稳可能性增大 [3] - 当前中国股市向下空间有限 未来若出现深度调整或是好的介入机会 [3] - 科技突破是经济体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中国需关注科技自主可控发展 [3] 科技自主可控发展方向 - 中国科技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到实现多个领域"国产替代" 攻克了自主可控的"三道难题" [3] - 未来科技自主可控主战场包括AI 立体空间技术 信创领域 医药生物 粮食安全及量子技术 [3] - 科技投资方向需结合独到方法论 把握产业升级核心领域 [3] A股市场中期策略 - 影响当前A股的两大变量为外部关税和内部政策托举 关税因素不宜过度悲观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将对股市形成支撑 [4] - 下半年需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和主要投资方向 同时留意中短期风险因素 [4] - 在各方努力下 中国金融市场已呈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发展态势 [4] 论坛核心观点综述 - 论坛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主题 强调在全球秩序重构背景下 投资者需构建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投资体系 [1] - 九方智投智囊团提出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已上升至顶层设计高度 需跳脱传统分析框架 [1] - 活动汇聚刘纪鹏 肖立晟 胡祥辉 侯文涛等专家 为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思考 [1][3][4]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七丨2025中国经济展望暨《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1 18:20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核心内容 1 论坛背景与《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召开,聚焦中国金融发展实践与方向,探讨金融强国路径[1] -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连续15年发布,由清华五道口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设立,涵盖年度十大金融政策评选(全球/中国/区域各10项)[3] - 2025版报告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由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发布[5] 2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外部挑战 -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美国可能将施压手段从关税扩展至货币金融领域[6] - 金融安全与监管挑战: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影响全球金融稳定,数字货币进展冲击传统体系[6] - 科技革命重塑格局:AI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迭代周期[6] 内部挑战 - 内需不稳:就业增收、生产经营、地方财政等多重压力并存[6] - 新旧动能转换风险:新兴产业可能过剩或投资过热,需警惕断档失速[6] - 金融风险持续: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需关注[6] 3 2024年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成就 - 金融调控体系:强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发挥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7] - 金融市场体系:间接/直接融资协调发展,股债市场改革深化[7] - 金融机构体系:国有大行主导重大领域,中小银行本地化,政策性机构补短板[8] - 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制度重构、科技赋能、央地协同强化效能[8] - 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服务结构优化[8] - 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银行体系智能化改造深化[8] 4 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金融环境[8]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8] - 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建设监管兜底与早期纠偏制度[8] - 恪守金融本源,提升服务质效[8] - 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8] 5 专家核心观点 关税战影响(王一鸣) - 美国关税战三大动机:制造业回流、缓解财政压力、重构全球贸易规则[10] - 对中国影响:外贸企业成本上升,金融市场稳定性受挑战,未来可能延伸至金融等领域施压[10][11] - 危机中的机遇:历史显示每次冲击都伴随改革转型,需聚焦经济结构性调整[11] 人民币跨境支付(王永利) - CIPS系统发展、SWIFT合作及移动支付推动人民币跨境清算[12] - 稳定币发展对货币形态产生冲击,需新技术提升效率并防控风险[12] - 法定货币数字化是重要方向,新技术将加速人民币跨境清算发展[12] 地方金融建设(李瑶) - 地方金融需聚焦五大领域:科技金融(新兴产业)、绿色金融(低碳转型)、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养老金融(银发经济)、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16] - 需健全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五篇大文章"助力实体经济[16] 6 圆桌讨论要点 - 消费领域改革:重点发展服务消费,提高价格弹性与开放领域[18] - 金融科技方向:从开放互联迈向集约共享,推动数字货币发展[18] - 科技创新支持:需全生命周期精准金融支持,建立成熟价值评估体系[18]
白钦先:金融学的年轮,刻着四十多年春风
搜狐财经· 2025-05-20 17:46
上世纪90年代初,中美发展水平尚有显著差距。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白钦先,碰到了一个在当时被外界视为千载难逢的"良机":美国绿卡突然短 期放开,连几百美元的签证费也能免掉。不少期望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喜出望外,出生山西、自幼受晋商文化熏陶的白钦先是个例外,无论他人如 何劝说怂恿,抛下一句"人各有志",如期归国。 这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非凡抉择,事后难免被人问及"为什么"?追问的场景,也不难想象。大家熟悉的另一位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70 年代末从金门孤身泅渡至大陆,自此大展人生抱负,也在数次采访中被问到,"为什么"? 他们给出的答案并不复杂:有一代知识精英的家国情怀,有凭真本事做番事业的壮志豪情,更有将学术研究融入时代洪流的人生自信。 历史证明了他们的选择。回到今天,87岁高龄的白钦先,早已是业内公认的中国金融学科领域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5月10日,白钦先在北京发 布了他团队的新书《金融强国——新资源学派暨金融资源理论视角》。这被视为他学术生涯又一扛鼎之作,大半辈子的心血结晶。发布会上,白 钦先登台阐释创作历程,他说自己"身患两种癌,还有十三种慢性病",但有超越个人需求层面的追求,一直在坚持。台下掌声雷动,观众 ...
轻舟破浪千帆竞——九方金融研究所2025高端投资论坛揭示下半年掘金地图
第一财经· 2025-05-20 15:22
论坛概述 - 九方智投控股(9636 HK)旗下九方金融研究所将于2025年5月23日举办"轻舟已过万重山"高端投资论坛,聚焦"金融强国战略"、"科技自主可控"和"中期策略展望"三大核心议题 [1] - 论坛汇聚杰出学者与业界领袖,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联席所长胡祥辉和侯文涛博士等专家 [1][3][4][5] - 论坛将通过九方智投APP、第一财经等多平台全媒体矩阵覆盖,形成"专业平台+大众媒体"全域传播 [7] 核心议题与观点 金融强国战略 - 刘纪鹏教授将发表《拉动股市是金融强国的战略举动》主旨演讲,强调股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场,承载国家经济复苏期望 [1][3] - 从国家战略高度解析资本市场改革路径,揭示大变局中的投资生存法则与价值增长密码 [3] 科技自主可控 - 胡祥辉联席所长将发表《从追赶到超越——中国科技自主可控之路》演讲,指出中国硬科技呈现"多点突破、系统突围"之势 [4] - 案例包括杭州科技"六小龙"打破AI算力依赖、宇树机器人亮相春晚、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纪录、国产大飞机C929试飞等 [4] 中期策略展望 - 肖立晟博士将分析《中期宏观经济策略分析与展望》,探讨"贸易摩擦2.0"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策略方向 [4] - 侯文涛博士将分享《中期策略展望》,结合A股"韧性突围"实践经验,揭示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共振下的结构性机遇 [5] 主办方实力 - 九方金融研究所拥有超100人证券研究服务团队,覆盖宏观经济、行业公司、投资策略等领域 [7] - 研究所设计的五门课程入选"中国证券业协会远程培训课程",通过《投研有方》栏目输出高质量投研内容 [7] 行业背景与意义 - 2025年一季度A股震荡上行,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加剧市场不确定性,论坛旨在为投资者拨开迷雾 [3] - 中国资本市场处于"价值重估"关键节点,需把握硬科技突围、国资价值重估、新质生产力崛起等多重浪潮 [7] - 论坛思想碰撞将重新定义2025下半年投资逻辑,标注投资航向 [8]
从灾害预警到居家养老 金融壹账通陈当阳:牢记金融为民初心
环球网· 2025-04-16 12:18
公司战略布局 - 平安集团构建了涵盖保险、资产管理、银行及医疗养老的全价值链服务体系,通过子公司如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资管、平安信托、平安银行、平安健康等实现业务覆盖 [3] - 医疗养老板块通过平安健康、北大医疗集团布局银发经济,应对老龄化挑战 [3] 业务成果 - 2024年累计投入10.14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其中超1万亿元保险资金服务科技创新产业 [3] - 绿色金融领域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247.12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577.62亿元 [3] - 普惠金融领域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累计发放1602.24亿元,余额5063.31亿元 [3] - 养老金融覆盖16万居家养老客户,签约服务商超150家 [3] - 数字金融实现AI坐席服务18.4亿次,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93% [3] 科技投入与应用 - 集团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拥有五大算法实验室、九大数据库、三层大模型的技术中台 [4] - 拥有3000余名科学家,累计专利申请55080项,多次获得央行金融科技一等奖 [4] - 核心技术应用于车险理赔智能干预、自然灾害精准预警(30米级精度气象模型覆盖七大水系)、医疗健康管理式服务等领域 [4] 金融科技输出 - 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对外输出金融科技的核心平台,通过"技术+业务"双赋能模式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4] - 未来将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为民"理念落地,深化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