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测试

搜索文档
线下严监管线上仍违规售卖 充电宝行业洗牌静待新国标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7-17 07:36
行业现状与监管动态 - 充电宝行业经历"大地震",多个知名品牌召回产品,行业龙头罗马仕停工停产 [1] - 中国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充电宝上飞机,头部品牌3C认证遭取消 [1] - 华强北线下渠道严查非3C认证充电宝,市场管理方频繁检查,百元以下产品基本消失 [2] - 线上电商平台仍存在30-40元低价充电宝,标注"3C认证"但实际容量虚标(1万毫安实际仅6000毫安)[3][4] - 优质1万毫安电芯成本超40元,完整充电宝物料成本超60元,低价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4] 供应链与行业痛点 - 充电宝核心部件电芯成本占比超60%,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低端或回收电芯,导致爆炸风险增加 [6] - 行业前30名充电宝品牌均为组装厂,无自建电芯产线,供应商管理混乱 [6] - 终端品牌向供应链压价导致材料以次充好,波及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锂电池相关产业 [7] - 罗马仕因未安装成本仅0.2元的过热保护部件导致自燃事件,事后才改进 [9] 行业变局与未来趋势 - 新国标将增加针刺、挤压、热滥用等测试,推动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提升 [9][10] - 扫地机器人企业追觅科技、电视厂商创维集团等跨界进入充电宝行业 [9] - 新国标实施后或淘汰小作坊,利好合规厂商,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安全合规" [10] - 行业反思"成本优先"逻辑,预计新标准将减少无序竞争和灰色地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