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代建模式

搜索文档
钙钛矿产线代建是门好生意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07 17:20
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 今年披露的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采购项目已超5个且数量持续增加 [1][3] - 提供该服务的企业分为两类:已搭建量产线的钙钛矿创业企业(如仁烁光能、极电光能)和光伏设备企业(如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2] - 潜在客户包括计划转型的传统企业、产业资本、创业企业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 [2] 钙钛矿代建模式需求驱动因素 - 企业缺乏技术积累但希望缩短时间成本与试错成本以抢占市场 [10] - 拥有落地产线是获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投融资的先决条件 [10] - 技术服务费用从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且账款回收难度低于设备销售 [10] 产线建设成本与产能规模 - 投建一条吉瓦级钙钛矿产线(含厂房)成本约8亿元至10亿元 [4][11] - 当前国内钙钛矿产品年出货量约百兆瓦级但GW级产线开始出现 [4] - 头部光伏企业目前多建设10兆瓦级研发线而非大规模产线 [11] 钙钛矿技术特性与产业化挑战 - 钙钛矿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且成本仅为晶硅光伏三分之一 [2] - 产线依赖原材料化学配方 已有成百上千种材料导致设备工艺复杂度高 [6] - 当前工艺未统一标准化 设备以半定制化为主且设备间联通性不足 [6][7] 设备与材料环节的产业化瓶颈 - 设备厂商研发成本高但单一客户订单难以覆盖 导致毛利率不低但盈利有限 [8] - 材料成本在组件单瓦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 降本需更多市场参与者投入 [8] - 头部设备厂商推出整线解决方案进度缓慢 如迈为股份拟募资20亿元建设年产20套设备项目 [7] 代建模式的商业逻辑与风险控制 - 代建模式可帮助钙钛矿企业增加收入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赛道 [11][12] - 当前产线建设采用预收款模式 合同分阶段收款并留存5%-10%质保金 [12] - 该模式曾推动光伏行业产能扩张但导致价格下跌和应收账款问题 [12] 头部企业对钙钛矿的技术路线选择 - 头部晶硅企业更倾向布局钙钛矿与晶硅叠层工艺 目前仍处实验室阶段 [11] - 晶科能源认为钙钛矿产品稳定性问题需2-3年解决 隆基绿能表示叠层技术可靠性显著进步 [11] - 钙钛矿产品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尚未建立价格优势 企业正探索细分场景出货 [11]
钙钛矿产线代建是门好生意吗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22:09
公司业务模式 - 仁烁光能正式推出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业务 协助客户建设产线 [1] - 技术服务费用从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 账款回收难度较低 [6] - 代建模式要求采用预收款模式 合同周期分为多个阶段收取款项 最终留存5%-10%作为质保金 [9] 市场需求与客户类型 - 对钙钛矿产线感兴趣的企业包括计划转型的传统企业 产业资本 创业企业 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委托建设研发线意愿 [1] - 企业寻求代建的重要原因是拥有落地产线往往是获得投融资的先决条件 [6] - 今年披露的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采购项目已超5个 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2] 技术特点与挑战 - 钙钛矿在理论上具备高光电转换效率 成本仅为晶硅光伏的三分之一 [1] - 钙钛矿产线更依赖原材料化学配方 已衍生出成百上千种生产原材料 每种都需要配套新设备与工艺 [4] - 当前工艺尚未统一标准化 设备基本以半定制化为主 传统晶硅设备商未能覆盖全部设备需求 [4][5] 产线建设成本与规模 - 投建一条吉瓦级钙钛矿产线(含厂房)成本约需8亿元至10亿元 [2][7] - 目前国内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在建钙钛矿产线 此前年出货量约为百兆瓦级 [2] - 头部光伏企业目前在建的钙钛矿整线多为10兆瓦级的自动化研发线 [7] 行业发展现状 - 华能集团 三峡能源等央企能源集团今年分批次采购钙钛矿 建设实验基地 [1] - 钙钛矿被市场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路线之一 [1] - 头部晶硅光伏企业对钙钛矿整线设备兴趣较低 更倾向于布局钙钛矿与晶硅的叠层工艺 [7] 产业链参与方 - 提供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的企业分为两类:已搭建量产线的钙钛矿创业企业(如仁烁光能 极电光能)和光伏设备企业(如捷佳伟创 迈为股份) [2] - 迈为股份拟募资约20亿元建设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20套 预计年营收40亿元 净利润约6亿元 [5] 材料成本挑战 - 材料成本在组件单瓦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 材料降本无法一蹴而就 需要更多市场参与者投入 [5] - 钙钛矿产能发展周期较长 缺乏集中爆发的大额订单支撑 [5] 技术发展时间表 - 钙钛矿产品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预计解决该问题仍需2-3年时间 [7] - 钙钛矿叠层技术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商业化机会越来越大 相比两年前已有显著进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