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内控
icon
搜索文档
乐山商行惊现33亿骗贷黑洞,掮客与内鬼串通演戏
凤凰网财经· 2025-10-04 20:26
文章核心观点 - 乐山市商业银行因一起历史骗贷案暴露严重内控缺陷,涉案金额高达33亿元,尽管公司近年业绩表现亮眼且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该事件及其引发的未决民事诉讼为其IPO前景蒙上阴影 [3][17] 骗贷案基本情况 - 骗贷总额达33亿元,涉及湖北融升公司、武汉业大公司等多家企业,犯罪团伙通过伪造公章、合同及假冒银行工作人员等手段实施 [4][5][6] - 截至法院一审判决时,33亿元骗贷中仍有25亿余元逾期未还,扣除抵押物价值后银行实际损失达20.16亿元 [7] - 骗贷团伙从涉案公司获得“中介费”违法所得共计11195万元,其中主要掮客贡婷婷获取7170万元,殷学明分得4025万元 [13] 骗贷手法与风控失守 - 风控流程形同虚设,核保面签环节演变为“演戏式”核保,犯罪团伙甚至在工商银行办公室内完成虚假面签 [10][12] - 银行内部高管受贿放水,金融市场部原总经理杨涛收受贿赂总计504万元,总经理助理李轩收受64万元,对明显造假资料视而不见 [8][9] - 乐山商行并非首次遭遇骗贷,2014年自贡分行曾因审核不严被骗贷500万元,截至2023年末其信托及资管计划不良余额达14.54亿元,占比9% [14] 公司经营与IPO影响 - 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末总资产1850.35亿元,2024年末突破2000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2155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亮眼,营业收入28.52亿元,同比增长31.07%;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3.98% [15] - 公司早将IPO列为“一号工程”,并于2023年7月启动港股上市辅导,2024年4月入选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16] - 历史骗贷案暴露的内控缺陷及未决民事诉讼(如要求业大公司偿还本息15.6亿元的案件)将成为上市路上的主要障碍 [15][17]
90后员工诈骗733万被判十年,吉林银行难掩治理沉疴
观察者网· 2025-08-15 15:32
案件详情 - 吉林银行前员工朱世杰因虚构“倒贷”业务诈骗733.7万元,终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一个月 [1] - 朱世杰在2019年至2021年间伪造银行流水及领导聊天记录,以高息诱骗被害人投入资金超8600万元,最终造成743.7万元损失,赃款流向赌场与债务清偿 [1] - 诈骗手法为宣称手头有高息短期项目,承诺一周返利2%,诱使被害人投入资金用于所谓的“过桥”业务 [4] - 被害人徐某基于对朱世杰的信任及其银行员工身份,累计投入资金7462.64万元,并介绍了十多位朋友参与,形成资金链 [5] - 司法鉴定显示,朱世杰通过“借新还旧”制造正常回款假象,实际收取三人资金共8696.64万元,返还7952.935万元 [6] - 2020年该行辽源分行员工于某红曾以相同手法诈骗16人共计1425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1][7] 公司内控与合规问题 - 2024年白城分行因贷款资金被挪用而被罚款55万元 [1][7] - 2025年7月大安支行因信用卡业务违规被罚款30万元 [1][7] - 2019至2022年间,董事长张宝祥、副行长王安华、杨盛忠等核心管理层因腐败问题落马,刑期最高达20年 [7] - 监管处罚暴露出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全流程失守 [7]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净利润暴跌27.4%至14.15亿元 [1] - 2024年公司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50%,拨备覆盖率下滑至163.31% [1][7] - 2025年一季度母公司口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升至1.56% [1][7] - 2024年公司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295.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25% [7] 公司治理与股东动态 - 2024年3月董事会上,吉林亚泰等三大国资股东对一项关联交易议案投下反对票,表达对潜在资产质量风险的担忧 [1][8] - 2024年公司关联公司贷款余额达到129亿元 [1] - 2025年7月21日,主要股东吉林亚泰集团公告拟公开挂牌转让其直接持有的吉林银行3亿股股份,挂牌底价合计不低于12.57亿元 [8] - 若转让完成,吉林亚泰集团的总持股比例将从6.88%降至4.60% [8]